01.05 國賊董卓的另一張臉譜,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

董卓在歷史上臭名遠揚,其種種暴行罄竹難書,後世更是稱他為“國賊”。總之,董卓是史書上幾乎就是負面人物, 他對東漢王朝的瓦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是一人亡國。不過人性都是多面的,所謂善人也有作惡的時候,所謂的惡賊也有行善的時候。曾幾何時,董卓也是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

國賊董卓的另一張臉譜,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

董卓此人性情粗猛有謀略。年輕時曾在羌中游歷,以勇健俠氣知名,被任用為州裹的兵馬掾,曾在塞下巡邏守備。董卓體力過人,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西羌問題一直是東漢政府最棘手的民族問題,桓帝年間,西羌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絲毫平息,反而聲勢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漢朝地方官吏對他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不斷殺死漢人官吏,侵佔州縣。而面對羌人的反抗,內憂外患的東漢政府根本就束手無策,只得求救於地方豪強,想借他們的力量來緩解西羌危機。當時,深知董卓底細的隴西地方官吏便極力向朝廷推薦董卓。

漢桓帝於是徵召董卓為羽林郎,派他去征討幷州反叛的羌人。董卓作戰英勇,殺敵總多,因功遷升為廣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一直徵拜至幷州刺史、河東太守。

國賊董卓的另一張臉譜,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

公元前84年冬天,羌人再次反叛,又與邊章和韓遂合作,共同進攻漢朝。叛軍殺死了金城太守,而且還以討伐宦官為名,率領大軍,“入寇三輔,侵逼園陵”。在東漢政權面臨被推翻的緊急關頭,漢靈帝急忙啟用和徵派幾乎所有強將精兵抵禦叛軍的進攻。

這時候董卓挺身而出,漢桓帝拜他為破虜將軍,率十餘萬人屯兵美陽(今雍州武功縣北),護衛園陵。當時,叛軍也正好進兵美陽。兩軍對壘,初一交鋒,由於羌兵兇悍勇猛,而且士氣旺盛,董卓所率政府軍隊便遭遇打擊,情勢不利。

漢朝的其他將領心急如焚,生怕朝廷怪罪;而董卓卻神色自如,勸慰他們說:“現在我們雖然處於不利地位,但只要我們等待時機,穩定情緒,一定能擊退敵人。如果連我們當統兵將領的都驚慌失措,勢必會動搖軍心,給敵人創造進攻我們的機會!”

國賊董卓的另一張臉譜,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

果然不出董卓所料,在兩軍鏖戰的一天晚上,夜空突然出現一道長達十餘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驚得羌兵營中的戰馬狂鳴不已。熟睡中的士兵驚醒後也被這一突如其來的奇怪現象嚇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們以為這是戰爭吃敗仗的不祥徵兆,不願再留在美陽打仗,都想歸回舊地金城。頓時,整個羌兵軍營一片騷亂,軍心大亂。而董卓趁著敵軍大亂,率軍出征,羌兵遭受到了沉重創擊,死傷無數。董卓大獲全勝,被朝廷封為臺鄉侯,食邑千戶。

一年後,羌兵捲土重來,集結了十餘萬人圍攻陝西,太守李相如叛離朝廷,歸附羌胡主帥韓遂。不久,韓遂又聯合周邊的馬騰、王國等人,合兵進攻三輔,聲勢浩大,危及長安和洛陽。漢靈帝急忙拜董卓為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解陳倉之圍。董卓再一次不負所托,大敗韓遂、馬騰。

國賊董卓的另一張臉譜,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

董卓自領兵征討羌胡、鎮壓黃巾軍以來,因戰功顯赫,受到朝廷多次重用,不斷升遷,尤其是擊敗韓遂等人的進攻後,他的勢力日趨壯大,形成了一支以涼州人為主體、兼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

不斷升遷的董卓野心也急速膨脹,他不在滿足於做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他要奪取中央的最高權力。後來董卓趁著朝廷亂局佔據京城,廢立挾持漢獻帝,他生性兇殘,犯下諸多罪行,董卓本人則被朝內大臣聯合其義子呂布誅殺。當百姓們知道董卓被誅殺,他們在街道上載歌載舞,又賣掉珠寶衣服買酒肉慶賀。

董卓本可以做朝廷安邦定國的良將,卻因極度膨脹的權力慾望,加上自身的兇殘性格,犯下了諸多罪行,由此背上“國賊”的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