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五坛八庙颐和园

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


上回咱们介绍了北京值得一去的“五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也许你已经去过了。这回咱们介绍一下更有讲究的“八庙”,别有一番特色哦~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八庙都有哪些地方?

北京所谓“五坛八庙”’历来说法不尽一致,也没有什么典章制度可循。

如“五坛”有天地坛、山川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说;也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说;更有延伸出圜丘、方泽、朝日、夕月、祈谷、山川、社稷、先农、先蚕等“九坛”之说。

“八庙”说法更是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京师有代表性的八座禅寺:即贤良寺、法源寺、广济寺、广惠寺、拈花寺、柏林寺、龙泉寺、旃檀寺。

也有指知名度较高的佛教和道教庙宇:隆福寺、护国寺、妙应寺、普度寺、雍和宫、白云观、东岳庙、朝天宫。

或指八座神庙:宣仁庙(奉风伯)、凝和庙(奉云师)、昭显庙(奉雷公)、时应宫(原在中南海内,奉雨神)、都城隍庙(在今成方街)、都土地庙(在长椿街宣武医院址)、山神庙(今朝外大街东岳庙,奉泰山神东岳大帝)、太岁殿(今先农坛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址)。

也有指八个清代皇家神庙的。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五坛”为天、地、日、月、社稷;“八庙”为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历代帝王庙、文庙。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介绍其中值得游历的那些地方。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太庙

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称太庙,按周制,位于宫门前左(东)侧。所以,太庙位于现今故宫东侧劳动人民文化宫前,为供奉先祖牌位之地。

太庙是明清皇帝对先祖祭祀的地方,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宫廷祭祀80多种,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个等级。大祀为皇帝亲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亲祀,大部分分派官员祭祀。群祀就是官员代替皇帝祭祀去。

现在的太庙,以古建筑群和苍松劲柏而闻名,那些古柏树龄都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历史的痕迹就镌刻在枝干之上,给人一种回首五百年江山无限的感觉。

太庙大殿也很壮观,它位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到2240平方米,气派非凡。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和重檐庑殿顶显得更是庄严肃穆。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非常值得一看。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奉先殿、传心殿

奉先殿和传心殿都在故宫当中。

奉先殿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按清制,凡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及国家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行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

总而言之,奉先殿是一个举办各种仪式的地方。后来,故宫博物院把钟表馆设置在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一百二十三件。直到去年,钟表馆迁出奉先殿,将奉先门南侧的南群房区域改设为新的钟表馆。 

传心殿是皇帝在经筵之前进行“祭告礼”的场所。“经筵”是专为皇帝研读经史开设的讲席,一般于每年春季的二月至五月和秋季的八月至冬至间举行,逢单日设讲,酷暑、严寒时节辍免。开讲期间,那些学识广博的大臣轮流侍讲,精选名篇加以阐释,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相当于皇帝的私人补习班,不过讨论的事情都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

传心殿最有名的就是院内的大庖井,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妣美,故有“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寿皇殿

寿皇殿位于景山正北面,常年悬挂、供奉着清代自康熙帝起始的历代皇帝肖像。


清代逢每年除夕,在寿皇殿内部隔间的窗槅之外要放置七座大插屏,悬挂清代历代帝后朝服像,清太祖努尔哈赤像居正中,其余的帝王和帝后按顺序排列左右。


除此以外,按清朝祖制规定,已故皇帝及其后妃御容像及印玺必须供奉于寿皇殿内。但不幸的是,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法军少将司令弗雷与其部属将其劫掠一空。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雍和宫

雍和宫原址为明太监官房。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始建,起初为雍亲王府,就是康熙帝玄烨四子胤禛的府邸,后来胤禛成为雍正皇帝。等到雍正即位,就把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来行宫被烧,雍正就把上院改为行宫,称为“雍和宫”。雍正死了以后,曾经停灵于此,宫中主要殿堂的绿琉璃筒瓦均换为黄琉璃筒瓦。


直到乾隆九年,雍和宫才正式改为藏传佛教的寺庙,和我们现今差不多。


雍和宫大殿的三世佛,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流程,说明无时不有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未来佛弥勒佛。空间为宇,时间为宙,意为宇宙无处不佛。正殿东北角供铜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弥勒立像。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


雍和宫中的木雕三绝、铜铸须弥山、竖三世佛、六道轮回图等都值得一看。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堂子

堂子是清代皇帝祭天、祭神、祭佛的场所,即满洲神庙。供奉清入关前战死的4位祖先的遗物,清朝廷建立政权后,凡有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就在庙内举行祭祀、誓师,当时称"谒庙"。入关后,乾隆时期将"谒庙"改成"谒堂子"。


堂子的主要建筑有祭神殿、圜殿及尚神殿。


圜殿前有一个皇帝致祭时的神杆石座。


“堂子祭天”被列为清王朝的吉礼之一。


在堂子举行的祭祀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国家大事,诸如元旦拜天、出征、凯旋等;另一种是属于一般的祭祀,如月祭、浴佛祭、马祭等。在元旦祭祀和出征祭祀时,一般都是皇帝亲自前往,但也有特殊情况派有关官吏代祭的。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


历代帝王庙与太庙和孔庙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6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


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


可以说,历代帝王庙是中华历史的缩影,华夏子孙都值得一探。


聊聊北京五坛八庙颐和园

文庙

文庙也叫孔庙。我国有四大文庙:北京孔庙、南京夫子庙、吉林文庙和曲阜孔庙。


孔庙历经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古代科举和孔子儒学的重要史料和实物。


孔庙珍藏丰富古迹众多,而以石刻最为著称。主要有进士题名碑、乾隆石鼓、十三经刻石以及明清石刻碑亭等。


在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御路两侧,树立着198座高大的进士题名碑,其中元代3座、明代77座、清代118座。这些进士题名碑上刻着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


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


穿梭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旧貌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不免让人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感慨。


如果你是一个读书人,或者向往读书人的精神世界,千万不要错过这样一个书卷气息浓重的好地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