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疫情期间,孩子也变懒了。早上不到你气急败坏的去掀被窝,孩子绝对不会起床,上午你连哄带骗加威胁,他还是磨磨蹭蹭不去做作业,下午不管你吼多少次,最后还是只能你来帮他收拾房间,甚至晚上开饭了,他还沉迷在电视节目或者手机游戏里对你的催促无动于衷!

是不是回头想想都觉得火很大?!过后还伴有认为自己不会教育孩子的无助感和挫败感。

可是,我们只不过是希望教育孩子能够守规矩,对自己负责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是为了他的成长成才着想,是为了他好啊!为什么让孩子听话就这么难呢?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六大原因导致你给孩子定规矩,总是失败

如果你和孩子经常陷入这样痛苦的拉锯战,那么你要仔细回忆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家人是否在无意之中犯了以下的6个错误。

第一,过去某些孩子不听话的经历和记忆,让父母形成了一种,“他是故意的”心理预期。

这种下意识就觉得孩子是在故意气我们,心理学上把这个过程叫做思维定势,就像我们每天走同一条回家的路,形成习惯后就不用再去分辨哪个路口需要拐弯儿,哪里有个台阶,经常是看着手机、打着电话,甚至说闭着眼都能顺利回家了,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孩子总是会故意气我们,明知故犯不听话,那么这样的想法也会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思维定势。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为什么他好像做出一些在你看来是明知故犯,故意惹你生气的行为呢?

你要知道,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很差,不仅是因为他还没有学习到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单是从大脑和生理发育的角度来说,孩子就还没有形成能够自主控制情绪的生理机制。所以一旦孩子生气了,就很容易冲动,然后做出不过脑子、却也是最不费劲儿的招式来达成他的目的,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成功经历的招式,这里是成功指的是达成了他想要的目的。

比如说,如果曾经妈妈让他把玩完的玩具整理好,他一直拖拉着没有整理,最后妈妈实在觉得心烦意乱,看不下去了,虽然骂了他,但还是自己过去帮他把玩具收拾好了,那孩子就会觉得,“哇我成功了!只要我拖着不做,早晚妈妈会帮我做的。”孩子也有思维定势对不对,他形成了这个思维定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甚至是其他不相似、却同样是孩子不想做的事情,他就会选择拖着不做,甚至不断升级。

事实上,孩子只是抓住了父母的心思,尝到了甜头,从而不断的用这样的方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已。

第二,父母心理准备不够充分。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做这件事的事情,没有想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做。

要想清楚,你是为了发泄怒气,还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如果孩子还是不听话你有什么应对方法?那孩子又到底为什么不听呢?

要知道,每次出现问题,并不是一个要你和孩子决出胜负的战争,而是绝佳的教育机会。所以,即使孩子不听话,你也不能自己首先乱了阵脚。

孩子会出现抵触情绪,通常在他玩的正开心、专注的时候,家长不让他看电视或者玩电子游戏的时候,要求他去做像是写作业、收拾房间等他特别不喜欢的事儿的时候。家长应当提前想出一些合理、可执行的奖罚措施,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他恰当的后果。

第三,某些家庭冲突或者重大压力,因为处理不当而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最常见的就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意见不同,从而引发了争吵,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这样做会对孩子的自尊产生很大伤害,因为孩子是最怕父母感情不合的,当他看到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爸爸妈妈大动干戈,孩子会非常内疚和自责。所以,教育意见不合,请你们关上卧室的房门,或者趁孩子不在,两个人单独解决,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夫妻双方的一致性。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第四,夫妻双方没有齐心协力。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夫妻双方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认知,更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并不是说亲子关系不重要,而是夫妻关系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当夫妻和睦有爱,孩子自然会感受到稳定的安全感并通过父母的相处模式学习到如何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就达到了一种类似无为而治的境界,也就是我们说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请审视一下自己的夫妻关系,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能够共同讨论商量;还是双方分歧,总会有一方压制另一方的意见呢?

无论是哪一种,如果你发现自己与爱人的关系正处于困境,建议尽早解决,找个合适的时机与爱人沟通,化解矛盾,或者去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

第五,某些外界的压力无形中带来负面的氛围

比如家庭经济的压力,亲戚、邻居关系的影响等等,其实都会影响孩子产生消极、敌对的态度和行为,并且会是阻碍你改善孩子行为的重要绊脚石。

这些看似不相关、不重要、比较外围的问题,因为孩子没有办法应对和解决,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些负面的影响,反而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无助感,认为既然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样的环境,那么干脆破罐子破摔,不愿意做任何努力了。

第六,作为父母,有没有对孩子的生活做好合理的规划?

孩子在什么时候特别容易出现负面的、抵触的情绪?就是在那些出乎了孩子意料,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需要他们立刻做出改变的时候。比如孩子正在搭积木,你突然叫他立刻出门,或者孩子玩儿着手机游戏,你突然过去拿走了手机,甚至指责他这么晚了还不睡觉!

换位思考,如果是你正在全神贯注的准备第二天要开会演示的方案,或者正争分夺秒地挑选半小时后就要开始抢购的双十一商品,这时突然孩子把水洒进了电脑,导致直接死机或者你被突然夺走了手机,你会不会非常生气甚至情绪爆炸?

相反,如果你在家里制订了日程安排,规定好了日常起床、吃饭、洗漱的时间,和特殊事件比如第二天什么时候要去奶奶家等等的安排,孩子能够明确的知道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他的日常生活就会很有规律,很协调,自然他自己就会为不同时间要做的事情做好心理准备,哪怕到点了他没有去做,孩子的心里也会知道是自己违反了规则,自己气势就弱一截,自然也就减少了双方的冲突。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了解情绪反应的过程,更懂孩子的心

案例:

这天下午,乐乐妈着急出门办事,可是家里没人看孩子,她必须带着乐乐一起去,想起以前每次出门乐乐都会拖拖拉拉的,乐乐妈就觉得这次估计也不会太顺利。于是她快步走到乐乐的卧室,发现他正在玩积木,就给他说:快别玩了,收起来我们要出门了!

乐乐应和了一声:一会儿就好,妈妈!

然后乐乐妈就回到自己的卧室收拾东西,过了好一会儿却发现乐乐在房间依然无动于衷,于是又喊了一声:快点别玩了,我们赶时间呢!

可是一直等到她一边催促乐乐,一边把自己全部收拾妥当,甚至穿好了鞋子,小家伙还在自己的房间玩儿着积木,只是对她每次的催促都嗯嗯啊啊的敷衍着。这时候,乐乐妈的最后一点耐心也快要耗尽了,可是过去的经历告诉她了,如果她过去强行拽乐乐走,这孩子肯定会哭闹、尖叫甚至撒泼打滚。可如果不把积木收起来,家里的狗狗又会把积木啃的乱七八糟。这么想着,乐乐妈是越来越生气了,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说多少遍了也不听话!于是控制不住的冲进乐乐的房间大吼:我再说最后一遍!把你的积木收起来我们现在出门!不然我就把他们全都扔到垃圾箱!

结果乐乐也大声说:我不!我就要玩!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孩子竟然敢挑衅你!他真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

这么想着的乐乐妈顾不得别的,直接冲过去把他从积木堆里拖了出来,积木哗啦撒了一地,乐乐果然开始哭叫起来,大喊着:我讨厌你!坏妈妈!

哎,满肚子气的乐乐妈狠狠的把乐乐拉扯到一边,却也只能无奈的自己蹲下来,把积木收拾好。再拽着乐乐赶快出门。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过程分析:

1.心理预期有问题

乐乐妈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一个不太好的心理预期——觉得乐乐每次都拖拖拉拉,估计这次也不顺利。

有了这个思维定势,大脑中的这个念头就已经传递给了身体的反应,这时候乐乐妈体验到的是什么情绪呢,除了对过去孩子不听话的记忆的愤怒,也会有一些认为自己管不好孩子的挫败情绪,毕竟每次出门好像孩子都不听话,甚至闹情绪。

所以乐乐妈的消极的思维定势,会直接通过大脑传递给身体反应,语音语调,肢体动作都透露出了她心里的火气。同时,这股火气又加重了她的思维定势,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让她整个人好像笼罩在一种来者不善的低气压下,会直接被孩子捕捉到。

孩子会想:我自己玩的好好的,妈妈突然来打断我,还凶我?我做错什么了?是不是这样的感觉?孩子会感到紧张,也会滋生出负面的情绪,甚至觉得委屈、愤怒,所以说啊,你越是急躁、愤怒的对待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越想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么双方的交战肯定是一触即发。

2.不当刺激

其实就是触发双方爆发的原因,或者叫导火线,你是不是认为都是因为孩子故意不听话的抵触情绪,才让乐乐妈最后情绪爆发?其实,还真不是这样。

如果仔细去回忆整个过程,乐乐一开始的表现还是蛮乖的,虽然是突然被打断,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但他只是说,等一会儿。他并没有说不收,对不对?所以其实一开始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并没有非常抵触,虽然最后他的确没有收起积木。

但是从乐乐妈的角度来说,刺激整件事情爆发的原因其实在于孩子没有立刻听话,做出你要求的行为!

3.不当行为解读

事情进行的过程中,乐乐妈是怎么看待和解释孩子行为的?很明显,乐乐妈觉得孩子又在闹情绪,而且她还觉得孩子的反应是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的!带着这样的想法再去看孩子的行为,乐乐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印证妈妈的看法!这是什么意思呢?

心理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环境下,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去做出解释。而一旦认定了某一个解释,就会更关注能够证明自己想法是正确的证据。正如不喜欢某个人,就会越看越不顺眼,都是一样的道理。回到乐乐的故事上,乐乐哪怕只是简单是回答一句“好的,妈妈”,对于乐乐妈来说都会被解释成对自己的敷衍甚至敌意。

所以,带着“孩子不听话,就会闹情绪”类似想法的乐乐妈,自然会把乐乐的所有行为归结于此,从而不断被激化负面情绪,让她的怒气值不断攀升!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4.过程中的生理因素

伴随怒气发生的就是人的生理变化,像是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等,这是身体在收到大脑传递的愤怒信息后,自发的为我们做出的备战准备。

生理的准备会帮助我们在处于危险之中时,能够调动更多的注意力,更快地做出应激反应。很不幸的是,在乐乐妈这样类似的情境中,这样的生理准备只会加重她的愤怒,让她越来越难以冷静下来。而且可能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直接上手打人!可以说,这时候的乐乐妈妈是从头脑到身体,全部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了!

5.不当行为

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下一步就要行动了!乐乐妈会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直接上手把他一把拉起来,扯到一边去,这都是她的应对孩子不听话的反应。

而孩子呢,哪怕原本孩子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心理,只是单纯的想要玩儿自己的玩具,可是看到了妈妈这一幕,乐乐肯定是不由自主得更加抵触了!于是根据他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大脑情绪控制能力,乐乐只能做到不管不顾地吼出:我不!我就要!然后陷入了小孩子因为愤怒而失控的局面,导致整个冲突越来越激烈。

6.后续不良影响

对乐乐来说,妈妈的表现让他的自信心收到打击。对年纪较小,非常在意父母评价的孩子来说,妈妈的指责会让孩子在潜意识里自卑。

如果乐乐并不清楚妈妈为什么会突然对自己发火,会越来越怕妈妈总会突然发火。下次孩子再玩儿积木,甚至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会很难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总会留一部分精力去关注妈妈的动向,无形中伤害了孩子最重要的专注力。

同样,乐乐妈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冲突加重了她的挫败感,然后进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甚至会让她今后的思维定势越来越强。当她看到原本最喜欢和他亲近的孩子慢慢的疏远了自己,想起自己无意对孩子说出的那些伤人的话,她肯定会感到愧疚和伤心,对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不再自信。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给孩子定规矩的5大技巧

1.让孩子明白的要求

让孩子能够平视你的眼睛,清楚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对做的事情不熟悉,需要把一整件事拆开来详细说清楚。一次只说一件事,比如整理房间,你不能只说让他把房间整理干净,而是要告诉他,应该分几步,每一步应当做什么。

如果他确实照你说的去做了,就立刻给孩子点赞。不是简单的说“乖孩子”、“好孩子”,而是明确的重复孩子刚刚做到的事情,肯定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样的夸奖方式,会有效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增加孩子的信心与安全感。

2.惩罚要有根据,让孩子服气

对于没有遵守规矩的孩子来说,做错事是常态。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让自己保持冷静,而且不老反复唠叨!

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做错事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不要恐吓孩子,更不能用武力。可以减少游戏时间,或者减少奖励等等,这些惩罚一定要说到做到,无论孩子怎么反抗或者耍赖,坚决不能妥协。同样的,只要孩子做出了正确的行为,就及时的、明确的给他鼓励。

3.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如果孩子依然不管不顾,甚至越闹越凶。家长最好带他离开当前的环境,设法让他独处一下。前几次,孩子可能反抗的厉害,因为他在试探你,看你会不会妥协。

这个时候,一定做好心理准备,坚决不能妥协,否则又会陷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让孩子觉得他才是大赢家。

事情过去之后,就不要再指责批评他,而是引导孩子反思,问问他:知道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吗?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4.做好孩子的时间规划

可以主动帮助孩子做任务规划,在纸上写清楚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最好是从小事开始,像是几点起床、几点洗澡等。注意,不要写那些你禁止他做的事,要培养孩子的行为,多强调做对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清单。像是玩游戏一样,用游戏积分的形式,让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积累的积分呢可以抽取奖励。

5.把任务单做得花样百出

比如,可以添加“说一遍就搞定”的特殊任务,如果爸爸妈妈只说了一遍 孩子就主动去完成了,那就可以获得积分,这样可以促使孩子更乐意也更积极的去完成你的任务。也可以慢慢扩充一些其他的特权清单,或者针对某些不恰当的行为使用扣除积分的方法,随着时间的增加,你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设置出多种多样的任务清单,让你们的任务单像电脑游戏一样丰富有趣,孩子也可以像在游戏中不断打怪升级一样,一方面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一方面不断收获自己期待的奖赏。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使用扣除积分功能时,不要列出一大堆。不管什么时候,一次只针对一种行为,并且是非常明确的行为,规定好再出现要扣除多少积分,等到孩子确定停止了这个行为后,再纠正另一个不当的行为。

孩子老抵触?这样和他讲规矩效果更好

我们之所以经常控制不住的与孩子爆发冲突,与家长的心理认知与准备有很大关系。一旦能够把自己从过去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换一种更积极、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不但自己的火气会小很多,孩子也会更有成就感、更自尊自信的与我们一起做出改变,对吗?

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关注和保护孩子的独特个性,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孩子能够成长为健康幸福,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已经有千万家庭做到的,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