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戚家軍在對陣倭寇時基本全勝,為何調到北方打韃子軍就沒怎麼贏過?

軍武吐槽君


導讀:小日子過得很好的日本人也不是一直很強,在戚繼光時期倭寇真的不強,而且打倭寇那是舉國之力共抗外敵,而蒙古多強,加上隨著朝廷對戚家軍不重視,再優秀的部隊即使有著好的戰術,戰略上已經被忽視,是無法贏得更多勝利的。



抗倭三利:民心所向

倭寇侵擾江浙一帶,燒殺搶掠,老百姓苦不堪言,正是在這種外敵入侵的情況下。戚繼光在進行新兵招募訓練時,才會出現馮子明“投筆詣軍門”,義烏縣令趙大河率大好男兒當兵佳話。有了江浙群眾支持,為戚家軍對付倭寇打下良好群眾基礎。


抗倭三利:朝堂支持

倭寇氾濫,擾亂大明王朝根基。在這種情況下,遠在朝堂的上內閣首輔張居正重用戚繼光,在政策上給與全力支持,在近處胡宗憲作為浙江巡撫時,就大膽啟用戚繼光,給與他充分的軍事作戰權力,讓戚家軍可以沒有制約的進行軍事行動。

抗倭三利:戰術得當,武器全面壓制

戚家軍在對付倭寇的戰鬥中,創造出了鴛鴦陣這種戰術,將單兵作戰極限充分發揮出來,再加上火器在戚家軍全面配置。讓還處於冷兵器作戰的倭寇們,只有捱打的份。



老龍小談:岳家軍龍困淺灘

1:認為在北方軍事戰略上,大明王朝大方向是隻守不攻,讓人誤以為戚家軍沒有贏過,實際上戚繼光駐守薊州時,戚家軍打的北蠻小王子等再不敢踏入薊州界,不過隨著但隨著戚繼光的離開,戚家軍雖然還留在北方,但已經不受重用,此時在對付蒙古、後金戰鬥中的失敗,已經和戚繼光指揮的戚家軍不一樣了,他們只能算浙江兵了。


老龍:戚繼光受封太子太保明升暗降拆散岳家軍,戚家軍名存實亡。

2:戚家軍在蕩平江浙倭寇後,被朝廷安排北上對付蒙古騎兵。此時,戚家軍所處的情況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北上薊州後,戚繼光對北方部隊進行的軍事改革,讓同僚們一直不滿。同時朝廷上張居正退出政治舞臺,缺少了有力堅強後盾。

老龍:岳家軍改革軍事觸動朝堂保守派利益線,張居正去世岳家軍獨木難支!

悽慘落幕:戚家軍後來因為被剋扣軍餉,而集體暴力討薪時,被薊州總兵王保,以“倡亂”的藉口對戚家軍進行屠殺,讓戚家軍悲壯的離開歷史舞臺。



哈嘍喜歡讀歷史的小寶貝兒看過來點點關注,我是喜歡說故事亂說話的老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