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十而立”,到底指什么?

小马趣拍


三十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其实是人生的规划,人生的规划也是不确定的,各有因缘。能够把移风易俗作为自己人生规划的前提,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义。


新引擎新理念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老夫子的这段话通篇谈的是学问修养,而没有谈成家立业之事,因此不可过度解读。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呢?结合《论语》全篇的意旨,立的应当是处世方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树立在风雨艰危中确然不拔的人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来面对余生的各种问题。正确看待金钱、地位、名利等各种诱惑,能够明白取舍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無两书房


“三十而立”来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译文就是,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到了三十岁,即小有所成,能够自立。四十岁的时候,因为掌握到了一定的知识,所以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无论听到别人说什么,都能接受,不与人争辩。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孔子这段话是我们中国人经常用与自己比较的!其实不必,孔子所处时代与现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寿命来说,现在已经延长了许多。但“三十而立”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还是很重要的!首先,三十岁,应该独立了,要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要有独立的人生思考。现在有许多三十岁的年轻人,还依赖于父母,成了“啃老一族”。其次,三十岁,应该掌握了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领,无论是成家还是立业,都需要你有一定的能力去应对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这种本领,三十岁之后,你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第三,三十岁,身上有三种责任,自我成长的责任,因为你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一分子,你就要对自己负责。家庭分担的责任,上有父母长辈,下有妻子儿女,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你都担负着!社会履职责任,每一个人都要为你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付出一份责任,因为这个社会是你生命的摇篮!

“三十而立”告诉我们,三十岁了,我们要立志,立业,立家,立身,立性!三十岁了,是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开始!





许跃


“三十而立”,到底指什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能够立在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之上。

那么,是指事业有成吗?其实,不是的。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言:谦卑中传递祥和!

行:举止彬彬有礼!

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通常来说是指,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现实生活中,女人30未嫁人,就被人说是剩女?其实女人应该努力做到,

“30岁的女人,

像花儿一样的女人,

30岁的女人,

会更懂得疼人,

30岁的女人, 多么的灿烂动人。”

女人,当你把自己活成人群中万里挑一的样子,当你绽放的时候,你的白马王子自然会到来!

音乐诗人李健也说:“三十而立是不正确的,三十很难立起来!任何一个所谓成功的人都要经历漫长的准备,一夜成名也是在这一夜之前,有无数个夜晚是彷徨和困惑的。”他自己就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徒增烦恼。

理想终归是理想啊,现实毕竟很贵骨感。

我们或许应该这样理解,"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

“立就是不动,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到了三十岁时, 对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立意和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你我都是普通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老板,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人,一旦突破压力的阈值是可怕的,心态崩了,败给现实。

活在当下,走好当前的每一步。

我们平时鸡汤喝多了,鸡血打多了,就着急,要戒骄戒躁,三十立不起来就四十。

何况,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

宗庆后42岁创办娃哈哈;

任正非44岁创办华为;

陶华碧49岁创办老干妈。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干事业的时候都是供不应求的时代。好吧,这点不可否认。不过呢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付出,背后的心酸史。

马云说了,一个天天看马云语录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因为那些话大多数都是他成功后说的。

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这位老人,褚时健74岁开始二次创业,创办褚橙。

后来王石去看他,感慨道:“一个70多岁的老人创业,大谈80岁以后的场面,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

褚老说,“现在社会上太多人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的。人生很多事,都不是一条直线。年轻人现在才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要20年见成功。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将来他守不住。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三十而立:立的不是事业,是你自己。





灼不凡


具体是:立德,立命,立身,立言,立心。

接下来,我来回答为什么是这五个“立”,到底如何“立”。

首先,找到“三十而立”的来源,再深入去理解当时的场景,再来分析当下如何来“立”,进而来说明到底指什么。

在《论语·为政》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孔子把“三十而立”正儿八经的讲出来,就是告诉人们做事合于礼,言行得当。而言行,是区别分析的,言,是指在谦卑中传递祥和,行,是指举止彬彬有礼。和我们所理解的言行仅仅是动词还有很大差别。

而三十而立这句话,后人给出了很多解释,普遍认为,就是人到了三十岁,就应该能够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到了三十岁了,就应该成家立业了,有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实则,这些并不是孔子的初衷,否则也流传不到今天依然让人们念念不忘,更加说明还不懂孔子的学术高深和令人神往。

三十而立,要立德。德不配位,必有余殃。道德,品德,口德……需要立的德很多很多,就是人们常说的,缺什么别缺德,就是这个意思。也有句俗话说,要有个好德性,这也是常说的人品。有句话说的好:有德无才可以用,有德有才可以重用,有才无德绝对不能用。所以,立德,是人生第一位,也是三十岁这个年龄需要具备的品质。

三十而立,要立命。这里所说的立命是指安身立命,人到三十岁了,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自身有事业,对外有朋友,职场有角色。这个时候,需要不断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不断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的重要意义。由此,立命就是说人到这个年龄需要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从而确立生命的意义。

三十而立,要立身。立身才能安身。立身就要自立,具备立身之本。三十岁的人,无论是才华,还是能力,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有应该具备了立身的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有立足之地,事实上,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每个人的区别,有家庭背景,学历能力,相貌身材,气质习惯等等,但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条件。还是在主观上立身,思想立身,修养立身,品德立身,勤奋立身等等多维度的立身,才是孔子所说的立身。

三十而立,要立言。这里的立言,绝不是有“三不朽”的能耐,更不是著书立说。而是在这个年龄要学会说话,关于会说话的问题,似乎有很多说法,比如:有的人说了一辈子的话,也没学会好好说话;有人说了半天的话,也没有人听得懂;有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会说话,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是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再俗点就是无论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能昧着良心说话。

三十而立,要立心。莎士比亚提出,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所以,在三十岁这个年龄,就要如何把握明天,做好心里准备,以什么样的心意表达,什么样的心态发挥,什么样的心境处事,什么样的心胸待人,什么样的心灵沟通,而真正做到立心,就是能达到使得他人悦且通的境界和格局,就如张载指出为天地立心的价值观。

立德,立命,立身,立言,立心,是对待万物之人生使命的追求,是善恶良知之道德情操的塑造,是投身民族之历史责任的承担。


做有本事的老实人0


“三十”指的是人的年龄三十岁,转眼之间,我们九零后在这一年,正好三十。那么对于我们已经三十岁的和即将三十岁的人来说,我们要如何“而立”呢?“立”具体又指什么呢?首先浅谈几点个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三十而立”所指。

1.三十年摸爬滚打的您,现如今是否有一技之长。

2.是否有人愿与您,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3.父母的身体是否还健康,是否有能力承担起照料父母的责任,让父母能够享儿孙福。

4.有没一套在自己名下能让您有归属感的房子,不管去到哪,您都不害怕。

5.有没有一定的存款,在灾难和意外来临时,能让您应急,比如说这次的疫情会不会打垮你。

6.有没有三两个知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帮助您。

7. 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是否明确了然,并能够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专心的做这一件事,定下心来踏实的生活。

8.在生活中还有没有一颗学习的心,童真的心、友善的心,对这个世界,仍旧保持着求知、敬畏、爱的一种心态。

其次三十而立出自《论语》。子曰:“吾有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思想与《周易》有很大的关系,孔老先生所表达的:主要是指思想上的高度,以及对个人道德准则和修养的一个要求,这个“立”一般被解释为立德、立言、立信。





黄裳文墨


你应该找到自己的使命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三十而立”。

儒家思想是我们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已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诸多的改变,但无论如何变化,孔子思想中的“仁”,是永远都不可能会改变的。


孔子思想中的“三十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古代的人到中年之后言行举止应该符合一定的礼仪。而不是冒冒失失,有失君子风范。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仁思想,每个人在社会中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人性中的黑暗一旦暴露出来,这个社会就会不和谐。



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思想的不断碰撞,更多的人是想追求不一样的人生,想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很多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任何东西,可以无限制的发表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网络或者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各色各样的群体。如果还用古时候对三十而立的人,去理解现代社会,明显感觉是有点不符合当下的环境。


现代人对“三十而立”的看法

现代更多的人所理解的,是每个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让自己吃喝不愁,不用去弄什么烦心的工作,惬意的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要不然在自媒体平台中,很多教别人如何赚钱的文章会那么火。
这样理解的话,就完全违背了这句话的本意。
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财务自由,每天都在做梦而不行动。表面看着好像是挺努力的,但实则你问他为啥做这份工作,他肯定回答你赚钱呀。
一旦陷入这样的死循环,当你去做某件事情是为了最终财务自由的目标时,遇到一点苦难或赚不到钱,你就会放弃。

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是人的一种心理比对的结果。


三十而立究竟指什么?

如果结合孔子的思想以及现代生活的情况,对“三十而立”最好的解释是,一个人应该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并且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明白,比如说钟南山院士有自己的使命,在国家危难之际,八十多岁的年纪仍然亲自披挂上阵。



还有一个个奋斗在一线的医生,我相信任何人都畏惧死亡,可是他们必须要克服畏惧,因为社会和患者都需要他们,他们心中牢记自己的使命。

再不起眼的使命,对你来说就是独一无二的,只要长期深入坚持下去,即使没有最后的功成名就,也不枉此生来过人间。


总结

三十而立在现代指的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自己的银行卡上有几位数字,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和谐,才是孔子老先生眼中的礼仪之道。
你所理解的三十而立又是什么呢?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下。

成长伴书行


从以上文字来看,这“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除了找到自己外在的“坐标”和内在的衡量标准即“清明的内省”,及“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三件事之外,似乎就没什么了。 然而,孔子讲的“三十而立”的“立”,难道仅仅如此吗?我看未必就是如此。这有点象向人头上喷了点雾水,虽有凉意,但达不到够爽的程度。如果从让大众都能够接受和认可的角度来看,这种解释显然还不够通俗化。愚以为,如果能让孔子的这一思想更贴近群众的话,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和理解“三十而立”这句话的含义。 其一,以干事业而言,一个 人到了30岁时,应当有所成就了。因为在封建社会,人们结婚的年龄一般比较早,大多男女不到20岁就已成婚,或养育子女了。那么,从20来岁结婚,到30岁时,已有10来年的时间了,孩子也快长大了,如果还没有干成自己的事业的话,或仍然依靠着父母,就说明你这个人本事不大,还没有立业。这时,就应当抓紧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了。所以,孔子用“三十而立”这话来教育大家,就是警示世人,人到30岁时应该有所成就。 其二,以思想和道德修养而言 ,一个人到了30岁时,应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用通俗的话讲,这时应该懂事了。如果一个人到了30岁,做事还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懂得基本的社会常识,就说明你这个人还不成熟,是比较笨的表现。这时,你就应该作自我反省了。要认真学习,时不待我了。 其三,以社会责任感而言 ,一个人到了30岁,应该有独立自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了。人到30岁时,正值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之际,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承担着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育子女的双重责任。更重要的是,青壮年时期,也正是为社会承担责任多做贡献的关键时刻。所以,人到了30岁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无论是家庭负担,还是社会负担,都非常繁重。这时,就特别需要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特别需要做一个让家庭和社会放心的人,特别需要表现得不但有成就,而且有责任。


v九天揽月


“三十而立”是孔子提出来的,收录在《论语》里。不同年纪有不同的标签。“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应是顶天立地的“立”,到了这个年纪的人应当经济独立、处事独立、具备良好的品行。


一、经济独立。三十岁之前的贫穷和动荡都不可耻,那正是大有可为、大胆试错的年纪,有梦想喂饱灵魂就可以。但到了三十岁,就该脚踏实地过日子,为自己找到谋生的手段,有少许的存款,日常花费自给自足。这段时间防疫居家,大家的生活都被打乱了。网上有个85后发贴说因为没法出门工作,没有收入,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向房东提出能不能房租延期,但房东毫不留情的拒绝了。发这个贴的初衷是向广大网友求安慰,结果下面一水儿的负面评论,一致的观点是这年纪竟然还有人能一点存款都没有,把日子过成这样,太不可思议。

二、处事独立。曾经是某某的儿子或某某的女儿,有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应付一切。但三十岁是打开另一个世界格局的大门,要独自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了,要适应新角色,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走出曾经的圈子并要有能力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在思想上,也应当脱离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对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基本的看法,有基本的原则,形成自己的处事方式。

三、具备良好的品行。三十岁仍可不失少年人的朝气,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勇敢尝试。但应该少掉浮躁,多些稳重,更坦荡地立于世间,言行堪可为后辈楷模。三十岁时,虽然能建功立业有一番成就的人是少数,更多人是度过普普通通的一生。但普通归普通,各人会有各人的活法,也会遇到各种选择,要由良好的品行来帮助自己度过三十岁以后的时光。

“三十而立”不是老生常谈,在奔三路上的人们,多少都立了些flag,祝愿大家都能在而立之年到来前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张晴柔


三十而立,到底指的是什么?也就是说: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承受的责任,同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针对于30岁刚参加工作不几年,又都刚刚成家。所以说三十而立,从上学到工作到成家。到30岁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自个儿承担,不能再依靠父母,因为已经到三十而立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