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葉集區姚李鎮:疫情一線當“紅娘”牽線“搭橋”助脫貧

“做夢也沒想到,葉集區交管大隊與俺們村聯合,給俺們貧困戶飼養的雞鴨、養殖的魚蝦等農產品找到了銷路,俺們不愁買化肥、種子、農膜了,這一年俺有了希望了。”貧困群眾 汪家芳說。

3月5日下午,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筆者來到距鎮區2公里外的,姚李鎮雙紅村,對該村與葉集區交管大隊聯合黨委,開展的疫情一線扶貧獻愛心活動,進行採訪。連日來,由於受疫情影響,葉集區姚李鎮雙紅村的部分貧困群眾,養殖的魚蝦、飼養的雞鴨、和土雞蛋等農產品滯銷,他們指望這些收入一應農事開支,一年的希望都寄託在銷售家禽和水產品上收入上。葉集區交通管理大隊與姚李鎮雙紅村聯合黨委聯手,開展了“疫線幫扶貧獻愛心,助困銷售農產品”活動,他們在疫情奮戰一線上,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真心、動真情,溫暖了廣大貧困群眾的心窩,唱奏響了一曲疫情線上暖人心的《愛的奉獻》之歌。

姚李鎮雙紅村位於鎮區東北部,距鎮區約2.5公里,多年來,由於該村地勢低窪,易旱易澇,是該鎮重點貧困村。該村現有在冊立卡貧困戶115 戶269人。為了促進這些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在各級幹部的關心與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他們養雞養鴨,發展“庭院經濟”,有的利用自家水塘養殖魚蝦發展“水上經濟”,爭取早日摘掉貧困的帽子。

天不遂人願。2020年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肺炎蔓延,人們都忙於疫情防控,村組主要路道實行設置勸返點,實行封閉式管理。疫情防控期間,村裡的部分貧困群眾為了回報社會,本著關愛別人,也就是關心家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原則,他們主動參加疫情防疫勸返點值守。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在此期間,村裡的貧困戶養殖的魚蝦和飼養的雞鴨,和土雞蛋,由於道路不通,加之活禽市場關閉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導致他們的農產品因沒有市場銷路而滯銷。古人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只有是各種農作物下種,秋天才有所收穫。若人為的貽誤農時,耽誤的是一年收入無望,貧困群眾心急如焚。

據悉,葉集區交通管理大隊與姚李鎮雙紅村成立聯合黨委以來,一直牽掛著民心。他們急民眾所急,想民眾所想。他們在一手抓疫情防控的同時,一手抓扶貧,做到防疫扶貧兩不誤。為貧困群眾踴躍獻一份愛心,撐起一片藍天。針對村裡貧困群眾農副產品滯銷的實際情況,交管大隊與該村聯手幫扶貧困戶,千方百計,設法把他們家裡的農產品銷售出去,有的貧困戶,還指望出售家裡的農產品,購買化肥、種子、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質。那麼扶貧助力春耕備耕,幫助貧困群眾渡過難關,乃每個黨員幹部的當務之急。

為了幫助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聯合黨委經過充分醞釀,把村裡在冊貧困戶的農產品,統一登記造冊,實行明碼標價,如散養紅公雞每公斤20元、池塘野生白鯰魚每公斤10元、土雞蛋1.2元一個等,主動聯繫購買戶。具體購買數量等信息,由聯合黨委成員進行與銷售戶對接,把購買信息及時反饋給貧困戶,做到公平交易,購銷合理。

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為了防止人員聚集,聯合黨委成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環境中,有扶貧幹部牽頭,進村入戶,帶著錢款到貧困戶家裡登門收購,一是減輕貧困群眾往返奔波勞頓;二是減少人員聚集;三是解除貧困群眾後顧之憂,做到動真情,暖人心,解民憂,助貧困。

“眼下,交管大隊和俺們村聯合黨委,幫了俺們貧困群眾大忙了,院子裡喂得雞鴨、池塘裡養殖的魚蝦不愁銷路了,有了這筆錢墊底,俺們今年秋季大有奔頭了”該村貧困群眾 竇賢貴激動地說。 (程度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