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十来岁的孩子疯狂打妈妈?学校老师需要怎么教育?

那个王老师


这种现象已经很常见了,尤其在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溺爱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期,到爷爷奶奶不能说不能管的时候,孩子的父母也已经没有办法了,学校管教对大多数学生有效,但对这些孩子管理也显得成为鸡肋,正能正面引导,让孩子和父母有感情,然后也鼓励孩子家长多陪陪孩子,在农村工作多年,遇到孩子向父母动手的太多了,有时候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想和家长交流一下,结果大多数都说他没有办法,他们不敢说孩子,怕孩子打他或者就失踪,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只能引导,或者抓住一点点优点就表扬,让孩子在学校有存在感,也慢慢对老师有了好感,敢于向老师说心里话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一点话语权,可以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说说,还是有点效果,原来遇到过一个孩子,竟然每周在周记上都会写她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爸爸快点死亡,我没有告诉孩子的家长,就用我说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那个孩子才对我说,她的爸爸几乎每天都去喝酒,回来就打全家人,事情过去多年了,现在她们的关系还是很好地,所以,我们耐心的去教育,至于结果,我们只希望向好的方面发展。


弢海数学教学


这个孩子应是最可怜的一个小孩。

不用教育,教育他已经听太多了,他心里缺了一样东西。他缺“爱″。一种与生俱来,长在身体里,融到血液里。他不懂爱,没有爱,他感受不到爱。他的心被冰包着,只是暂时冻住了,他的心要用爱化开。

十来岁的孩子疯狂打着妈妈,那得问问妈妈怎么爱地孩子。溺爱不是爱是害。孩子十几岁时根本没有什么鬼叛逆期,这叛逆期也不知是哪来的,这个时期孩子忽然暴怒。一个是因溺爱引起的,一个是小时打驾引起的,小时太小无力反抗,大了激烈反抗,再大些管不了了。

孩子小,不算晚,加油!


春讯闻言佳乐1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做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把满腔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平时在教学中把“感恩”话题穿插其中。如果遇到一个疯狂打妈妈的学生,这种学生一般性格比较怪癖,要么家中缺少爱,要么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一旦没满足他的要求,就会拳脚相加。对于这种学生,不能直接批评教训。应该讲方法,可以给全班同学布置课后作业:回去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给妈妈洗一次脚,帮妈妈做一次家务等等,这些作业对孩子最有说服力。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云淡风轻688


孩子这种行为大家都知道肯定不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背后原因:

1.孩子家庭生活中,父亲是否有家暴倾向或脾气暴躁等问题。

2.是否是原生态家庭,或隔代教育问题,母亲在家是否没有地位?或母亲在家得不到尊重等。

3.母亲是不是单亲妈妈,是否是为了尽可能地想满足孩子的一切,而形成的溺爱或放纵,十岁打母亲,家庭教育肯定有问题。

学校老师如何教育前提先了解清楚背后行为动机,再和孩子妈妈约时间单独谈此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共同参与并一起行动才行。

设计作文题目,仔细分析孩子所写内容。安排亲子活动,共同和母亲完成作品,或者主动分担家务等;然后,从孩子特点上找出孩子的优点来表扬,并巧妙设计班干部身份,38节组织班级亲子活动,老师私下与孩子多互动沟通,引导。注意,千万不要直接质问,以免引起更严重的疯狂行动。用爱感化及影响。





芳姐聊亲子


这就是父母的错,这就是从小掼的。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刻买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能不以着他,这都是逆爱造成的!孩子从小就不能太惯着他,他哭他閙也不能管他,等他哭够了閙够了也就行了。按中医角度来讲孩子哭还能长身体呢,因为他哭就会用肺,用嗓子,用肌肉。


木刚子


父母放任让学校管?可笑!可悲!孩子的教育,父母是主管,学校只能协管。这两管都不管好,就只有进公安局受法律的强管!


深山老狼20


这是推卸责任,家长教育不了,使劲惯着,让老师教育,老师敢教育吗?批评狠了,家长都去找老师闹不知道吗?


手机用户25375033072


这个问题,主要在于家长无原则的溺爱造成的,从小没有树立规矩和正确的是非观教育造成的,他的家庭环境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学校老师的教育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衡水新教育


我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八岁以前都是他爷爷奶奶带的,后来,我生病回到家已经改不回来了,说一下就离家出走。打他吧他会还手


农新人


这个作为老师完全可以干预,并教育好的:1.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单亲家庭还是父亲也很暴燥,母亲唠叨等原因,方可做工作;2.基于此情况,学生在学校表现自闭还是暴燥;如自闭,则可能是爆发,家长教育有问题,重点改变家长教育理念,同时引导学生从自闭走出来;如学生在学校就挺暴燥,先要抚平孩子在学校时的心态,培养学生包容,承受,理解能力,同时明确家长教育方式并纠正。具体情况会有很多种,学生,家长,老师的品性又皆有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重在契机的把握,老师对问题本质了解的深度,巧妙的运用教育技巧,来引导家长,学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过程中。教育是艺术,巧妙在其中,因人而施教,循规自美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