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谚语“修树趁早,教子趁小”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爱读书的小蛋蛋


这个谚语说的是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因为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在纸上画什么,它就呈现出什么,你教给他(她)什么,他(她)便接受什么,而且根据研究,孩子在3到7岁这一年龄段大脑发育最好,记忆力特别强,其个性和兴趣也基本上呈现出来,因此,如果家长能好好观察和珍惜这一阶段孩子的成长,多花心思和时间给予引导和教育,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因材施教。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家长先学会如何教育孩子的学习过程,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雅143925759


“修树趁早,教子趁小”,言简意赅,确意味深长。用人人皆知的客观事实,树木的枝条要及早修剪,来引申寓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语言上下里巴人,而意义上却阳春白雪,这样的语句才是最符合大众口味、最容易流传的。

正所谓:

火从小时救,树从小时修。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子教育要从小。

火灾小的时候还好救,森林大火烧个几天几夜也无可奈何。杂草也是一样,你不赶紧除杂草,转天多得你都除不完。所以育人也是一样,小时候基本可以算是空白,他听到的看到的,都会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不用我多说,不单单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也说明了要从小给予孩子正确的认识观,以扶正其道德、学习的发展取向。

这个道理虽然不尽然,但是基本上是得到众人认同的。毕竟出淤泥而不染的只有荷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居多。从小就在一个父母天天吵架、打麻将的家庭成长,孩子天赋再高,也很难陶冶情操。书香门第的环境下,即使天资愚钝,耳濡目染之下,也多少会有所悟。那个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恐怕许多人都历历在目吧。

所以“教子趁小”,也不仅仅说明教育要从小抓起,也引申说明了孩子从小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就是一张白纸,写啥就很难再涂抹,尤其是一开始写的东西。


语留人


这是一句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人生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合理的。

众所周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小树驼背弯曲,须及时扶正,绑木以直,使之正立,向上而生,方可成有用之材。设若任其向旁斜出,久之茎干强硬,那就很难拉直了,即使强硬正立,势必折损,为时已晚。

人之初,性本善,少儿洁而白纸,任你涂画,从小培养良好的品行习惯,人生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假设人从婴幼时代起,耳闻恶声,眼视恶色,动做恶行,等到他长大后,所有的坏行恶习都已养成,这个时候你再去纠正,还可能来得及吗?当然不能!

所以“修树趁早,教子趁小”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教育孩子要趁早,莫等到他们的不良行为养成了习惯再去纠正就很难了。


松兹蓝


“俢树趁早,教子趁小”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树木如果不早点去修剪,长高大了,既不好去修剪也很难修剪好。若是早早开始修剪的话,既好修剪,又易修剪,使它按照人们的意愿增长。

孩子的教育也是相似的。常言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的也是这个理。小孩子可塑性非常大,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模仿。你教导得好,他就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教导得不好,他就会向反面发展,走入邪道。

我记得有部《少年犯》的书里有过这样一个例子:

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大家放学都回家了。可有一个孩子迟迟不肯走,他妈妈来接他,也不想走。那是什么原因呢?他妈妈就问他啰,他说,今天园里有个小玩具飞机,大家玩得好开心,他喜欢了那个小飞机,想要带回家去。她妈妈说,那飞机现在在哪你知不知道?孩子说知道。她妈妈就说,那好办,我在这替你看住,你去把小飞机藏进书包就出来,我们一起回家。于是孩子就迅速把小飞机装进书包同妈妈回家了。

自从那次得手后,他不论在哪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趁人家不注意拿回家,他妈既不责备,也不夸奖,这样一路发展下去,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后来成为了地方一害,被派出所反复教育都无法改正,最后被送入了监狱他才痛恨是他妈害了他。

可见,修树趁早,教子趁小是有道理的。


13974003915


“修树趁早,教子趁小”这句话说的是一颗树要长的高大挺拔,小的时候就要经常修修剪剪,教育孩子也是,要趁还没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教育。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一开始没有教好孩子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后面想要让他改正就是非常难的,并且难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为孩子已经逐渐定性了,他会下意识的那样做

但想要他彻底改正要下的功夫是非常大的,并且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慢慢引导他。

孩子才出生的时候什么也不会,全是靠模仿周围的人来进行学习,这时候父母的说话方式、行为习惯就很关键了。如果父母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不给孩子做好榜样,当着孩子的面说脏话或是表现出一些坏习惯,那么孩子学到的自然也是这些不好的习惯,要知道小孩子模仿能力极强,也许父母就只做过一次,但他就能够学的有模有样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死去,母亲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很多实践证明,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改正,年龄越小越容易,时间越早越有效。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历经风雨,方能成正果





生活五味豆


谢谢!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谚语“修树趁早,教子趁小”非常直白的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一刻都不能耽搁放松,启学从小,育人蒙心。这肯定是对的有道理的。

常言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只有在它成材之前,只有不断地去修剪多余的枝杈,日后才能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而人的成长过程就更是如此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对事物观念初步形成的最基本的也是重要时期,是幼儿基础道德行为初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习惯成自然”,这些说的就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幼儿教育就要抓紧抓好,特别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要抓实抓牢。幼儿的特点就是单纯,无杂念,是一张洁白的纸,所以,在根据孩子的特点抓好一般性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个别教育,既有开导,又有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为幼儿一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唯有如此,方能育人成材。

毛主席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缠墨香


谚语,修树趁早,教子趁小,说的很有道理,试问,一颗小树如果不修枝打杈,任其肆意生长是很难长成参天大树的。人也是一样,如果从小不加以教导,无节制的娇宠、溺爱,不辨是非,难明事里,是很容易走入歧途的。



心雨双翼


“修树趁早,教子趁小”是有很有道理的。


树不修,不成材;人不教,不成器。这是我们都认同的道理。而关键是什么时间去修树、去教人?我的答案是:越早越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


1、越早开始,实施起来越是容易。

树在小的时候,简单的剪枝就可以了。不需要搭建架子,也不需要动用大的机械。小孩比较听话,身体、心理等方面对大人有依赖性,相对容易管教。一旦孩子长大,甚至个头都超过了家长,会的知道的也比家长多,家长再去管教,孩子可能会不服气,也不会听从,不会服管。


2、越早开始,效果越明显。

小树正在成长,孩子正在长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在他们“成形”之前,对他们进行纠正,效果肯定比后期更明显。有个成语叫“防微杜渐”,也就是坏事还没有发生之前,我们就要采取措施预防它的发生,也就是把不好的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3、越早开始,成本代价越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岁看老”。一旦一棵树已经长成,已经成形;一个人已经成年,脾气性格、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建立,这都是根深蒂固的。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财力去矫正处理一些不好的方面,而且效果不一定好,甚至会起到相反效果。特别是孩子一旦进入到“青春期”或者“叛逆期”,我们再去强加管教,可能会激发更深的矛盾。


4、只要修、教,不论早晚,就比放任要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一位父母不愿意孩子健康成才。对孩子的放任、溺爱不是关爱孩子,正确的管教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不管我们什么时间去管教,总有一天孩子会清楚:父母始终是为我好。只要去管,哪怕是对孩子内心有一丝丝的触动或者启发,我觉得都比放任自流要好得多。


黑色昵子外套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富有哲理的语言。“修树趁早,教子趁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修剪树的时候,一定要趁早剪去它的斜枝歪骨,留其正身。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此,一定要在他小的时候教育他做人生活的一些道理,是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将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醒褔整船79847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这句谚语是值得肯定的。

现代教育界的游戏诶学者认为,孩子的黄金教育年龄在八岁以前。按照现在的入学平均年龄来算,真是孩子出此步入社会群体之前。人的成长和变化是受其所处环境影响的,所以在孩子没有步入大群体之前,父母如果将一些正确的观点教给孩子,那么就等于埋下了一颗善的种子。

要知道,步入人群以后,人群的复杂构成对孩子的影响是难以把控的。因为你不知道孩子接触的同龄人都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而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超强的,如果他身边的某一个玩伴有很不好的行为习惯或者过激的思想,恰巧在孩子入学之前大人们又疏于教育或给予正确的引导,那么这个孩子的某一段成长时期就会变得很让人头疼,甚至失去控制。

以上属于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