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靖遠人的喪葬禮俗

自古至今,喪葬的禮規習俗衍生繁雜,沿襲不衰。有關靖遠民間的喪葬禮俗,其大致情形簡要記述如下:

一是喪之禮俗,分為臨終、守鋪、居喪、戴孝、接三、家祭等幾個程式。

臨終 依據古制,死者男稱正寢,女稱內寢。人死之後,隨即套衫穿壽衣,停放亡靈,俗稱“落草”。還要搭設靈堂,置辦棺材、紙貨等亡者所用之物。棺材又稱壽材,有大小材、連身轉及金匣,紙貨有童男童女、牲口馬匹、鹿鶴碑、金銀鬥、花圈、花籃等。

守鋪 自死者亡故至入殮期間,親屬必須守候死者鋪側,以示服孝。期間,亡者遺體置於堂屋正中,前有帷簾遮掩。停放遺體的房子稱作喪鋪,遺體前安放一張桌子,懸掛白帳,桌上擺放供品、香爐、燭臺和長明燈等,在沒有收殮之前,這盞長明燈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讓它熄滅。為防止遺體變腐,傳統保護法為採取敷冰塊等降溫措施,近些年來,由於採用了電腦全自動控制的豪華水晶棺盛殮,對死者的遺體不再做傳統的“卸火”處理。

居喪 在此期間,死者親屬須脫冠踏履,身穿素服,婦女則去掉裝飾品。禁止外出會友、參與娛樂等社交活動。

戴孝 死者親屬穿戴不同的孝服,男女有別。死者的長子、長孫身穿扎有麻繩的白色長衫孝衣,頭戴白布做成的孝帽,俗稱披麻戴孝。玄孫除戴孝帽外,還紅綠附身。其餘子、侄、兒媳亦穿戴孝服,其他親屬,則只戴孝帽。

接三 死者亡故第三天,親朋前去祭奠,薦以三獻之類祭品。

家祭 死者家屬擇日舉行家祭,出紙放告,向親友送訃告,報告亡者的喪期、葬期有關事項,請姑舅即孃家人(男為舅家,女為孃家),親朋弔喪,女婿、外甥送銘旌、獻羊等。家祭之日舉行弔唁儀式,請姑舅當眾向死者子女訓話,並給孝子披麻帶孝、賜喪棒。有功名的人家還要請禮賓,行祭祀。如今,家祭活動日益革新,除傳統的領羊、遊銘旌等,主要為揭碑儀式,請有功名的讀書人書寫碑文,做成紙碑,與死者遺像安放院內供桌之上,敬獻果茶,奠酒,上香,燒紙,焚黃。參加揭碑儀式的禮賓就位,披紅掛花,然後鳴炮奏樂。主持人簡要介紹葬禮情況,接著請禮賓兩人揭碑,然後由碑文的撰寫者或他人宣讀碑文,其餘禮賓垂手侍立兩旁。其後,由孝子跪讀祭文,並致答謝辭。禮畢後,禮賓退位,孝子致哀。晚間舉行家祭與餞靈活動,向死者遺體告別,獻上家饌果酒,關閉靈堂門窗並熄燈,行幽食禮,直至深夜。

靖遠北部地區的喪事活動時間長,儀式較為隆重。開弔至少為兩天,更長的有小三元,最長最複雜的是大三元。小三元開弔時間為整三天破五天,大三元開弔時間為整五天破七天,如此長的時間裡,主要是為死者做法事唸經,超度亡靈。

二是葬之禮俗,分為擇塋、安葬、修陵園、做旬等程式。

擇塋 即尋找並選擇確定墳塋的位置。死者亡故之後,要請風水先生(俗稱陰陽、高工等),除選擇安葬的時間外,主要的活動在於踏山盤水,卜選吉地安葬死者。

安葬 出殯是安葬過程中的隆重活動,在安葬之日的清晨進行。靖遠老百姓講究對死者高抬深埋,送葬的人要多,棺材被眾人抬著走的路程要長,過去大多由人力一直抬至墓地,現在改用車輛運送。送葬的車輛為數很多,高達數十兩,一路浩浩蕩蕩,氣勢非凡。到達墳地後,要抬著靈柩圍繞墓穴跑一圈,這叫做“搶塋”,然後放下靈柩,按選定的時辰安葬,安葬時鼓樂、鞭炮齊鳴,孝子們更是哭得痛不欲生。棺材放入墓穴後,要由風水先生分內外經。掩埋前,須請孃家人先動三掀土,接著再由他人掩埋。安葬完畢眾人返回,進門前先用清水洗手洗臉,表示洗盡與死者的一切關係,有的地方在水盆裡放一把刀,喻意著與死者一刀兩斷。

修陵園 在墓地造墓冢,樹墓碑、墓耳、印頭,設墓桌、豎石獅等。

做旬 死者安葬後,其親屬每七日到墓地祭奠一次,稱為做旬。一般分為七旬,七天為一個旬期,也叫“七期”。頭期,每晚送水火,點墳燈,孝子守墓伴睡。五期,祭奠儀式在次日凌晨時分進行,死者的兒女全部參加。七期,又稱“盡七”,死者的所有親屬來到墳地,為其舉行做旬的最後一個祭奠儀式。

死者安葬後,其親屬要守孝三年時間,以表示對逝去親人的長久懷念之情。守孝期間,禁止死者親屬舉行婚禮、修繕房屋等一切重大活動,也忌諱隨便走親訪友。三年到期後,施行換孝禮節,一切禁俗方才解除。隨著時代的進步,喪俗也在變革之中,古老的禮俗逐漸被時尚的文明方式所取代。


靖遠縣平堡鎮文化中心主任劉文清摘自杜樹澤主編《靖遠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