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在我國建國之初,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很多人為了祖國的建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不計個人得失,這些人都是共和國的脊樑,我們永遠都記得他們。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故事,他是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一生都在為我國科學事業奮鬥,最後卻死於非命,實在太可惜,他就是王淦昌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在王淦昌的身上,有太多標籤了,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臣,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核科技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國偉大的建設者

一、漫漫求學路

王淦昌,江蘇常熟人,從小開始就喜歡讀書,幾歲開始就在私塾讀書。13歲開始,轉到上海讀中學,高中畢業後,沒有馬上考大學,而是進入到一家技校學習汽車駕駛和維修。1925年,王淦昌成功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跟隨趙忠堯學習物理。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吳有訓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我國第一篇有關大氣放射性研究的論文《清華園周圍氡氣的強度及每天的變化》。為了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1930年他成功通過了公費留學考核,來到了德國柏林大學,跟隨著名的物理學家邁特納。之後,他輾轉了很多國家,先後到了英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等國學習先進的核物理知識,4年後他回到祖國,先後在山東大學、浙江、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工作。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上圖左二為王淦昌)

為了學到更多物理知識,王淦昌年輕時經歷了漫漫的求學路,通過多年的學習和研究,王淦昌終於慢慢成長為一代核物理專家。

二、為國家隱姓埋名十幾年

由於王淦昌出色的科研成績,1955年,僅48歲的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他被派往蘇聯學習基本粒子。1960年底,王淦昌回到國家,當時正在國家準備搞核物理研究的時候,組織上希望王淦昌放棄原來的研究方向,在國家最需要的核物理應用方面從事研究。王淦昌沒有絲毫猶豫,只說了短短的一句“我願意以身許國”。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為了打破國外核壟斷,王淦昌化名王京,被秘密派往戈壁荒漠,從此隱姓埋名十幾年。這十幾年期間,沒人知道他在哪,沒人知道他在做什麼,甚至他的家人都不知情。王淦昌在我國核武器零基礎的情況下,帶領研究團隊沒日沒夜,衝破重重阻礙,最後成功研製出我國自已的核武器。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而這十幾年,王淦昌他們不僅隱姓埋名,而且也不能發表任何學術論文,不能參與任何獎項的評比,不能參與任何學術的交流,哪怕是取得了學術成績,也沒有任何榮譽,一切都只能奉獻。但王淦昌卻無怨無悔。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上圖:聶榮臻(中)、王淦昌(左),朱光亞(右))

三、兩次擦肩諾貝爾獎

王淦昌一生都在為我國物理事業奮鬥,一生取得的成就也是無數。雖然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但在他一生的科研事業中,兩次曾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肩而過。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第一次,是在1930年,當時的王淦昌還在德國柏林讀研究生,有一次他跟著導師參加一次學術會議,聽了一場關於用鈈元素的一種粒子轟擊輕元素硼和鈹而產生的反應。這位科學家用計數器探測到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而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這種射線是一種硬射線。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上圖左二為王淦昌)

當時的王淦昌通過研究發現,這種放射線不一定是硬射線,於是他有了自己的懷疑和猜測,提出了可能發現中子的試驗設想,並跟導師邁特納商量,是否可以換個角度和方法,做進一步研究。但導師沒有認可王淦昌的想法,也不支持他這麼做,王淦昌沒辦法,只能停止研究。而後來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按照王淦昌的想法和思路做了深入地研究和實驗,最終證明了這種想法完全是正確的,發現了中子,最終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王淦昌因為導師的阻撓而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上圖為王淦昌導師邁特納)

第二次,這一次也是在國外,已經評上院士的王淦昌,在蘇聯訪問學習。1956年,王淦昌在蘇聯核研究所發現了一種反物質,即反西格馬負超子,首次觀察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產生的帶奇異夸克的反粒子。王淦昌的發現,再次打開了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另一扇門。1959年,王淦昌再次從4萬多對底片中找到了一個產生反西格馬負超子的事例,發現超子的反粒子,頓時引起了國際物理學界的轟動。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來自全世界一百多個研究所,數百名物理學家給王淦昌發來了賀電,很多人預測,王淦昌不出意外就會收穫諾貝爾獎。沒想到的是,這時候的王淦昌卻突然消失了(受命回國,開始了隱姓埋名)。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四、晚上死於非命

一生都在為我國物理事業奮鬥的王淦昌,晚年卻因一場意外車禍,死於非命,讓人無比震驚。1997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已經90歲高齡的王淦昌正在外面散步,沒想到被一輛飛奔而來的自行車撞到。根據王老後來回憶,騎車的是一個年輕的男性,撞到王老後看了一眼就揚長而去。

而王淦昌被送到醫院後,腿骨骨折,本來年事已高,這次車禍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身體狀況急劇下降,後來加上妻子的去世,對王淦昌老人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在鬱鬱寡歡中,王淦昌於1998年去世,享年91歲。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而當年撞倒他的那個自行車車主,至今都沒人知道是誰。要是沒有這一場車禍,王老可能還能陪我們更長時間。

隱姓埋名十七年,一生只為共和國建設,王淦昌老人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是共和國科學的拓荒者,也是科學事業的傳承者。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跟王淦昌老人一樣,當年還有眾多科學家為了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他們都是犧牲小我,成就了大我,為國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都是共和國的脊樑,也是共和國的功臣,他們都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是值得歷史記住的科學英模。

我國最可惜的科學家,兩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晚年卻死於非命

這些優秀的科學家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同樣也是現在很多中小學生學習的榜樣。而跟他們有關的科普讀物也是激發中小學生學習非常重要的來源。有這樣一套書《中國大師科學叢書》,共14冊,包括茅以升、竺可楨、張景中等大師們,他們留下中小學生許多有趣的故事,他們的著作同樣非常值得閱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鏈接購買。

讀完王淦昌老人的故事,你們有何感想?歡迎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