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在四月中旬的和煦空氣裡,我的眼裡出現了萬千爭妍的精靈,她們都是這裡的主人,胖嘟嘟地綻放,粉嫩嫩地招搖。

搭上一趟船岡城址公園裡的列車,所向披靡地通往春天。這一年的大好光景便是如此揮霍地透過車窗打包入庫,裝滿心房。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開往春天的列車


“春天號列車”由下而上地滑行,迷你車廂和鬆軟的山谷纏綿在一起,乘客瞬間就被山櫻投懷送抱、圍作一團。一條通往遠方305米長的鐵軌,像似一場春季櫻花不約而同發起的“時裝T臺秀”,筆直地延展,絕不會讓人們錯過任何一個絕世美顏。

可憎的是,這些看似熱情的櫻花內心是羞怯的,本是精美絕倫,卻在欲罷還休。剛剛才落去的櫻花碎瓣,轉身說個話的工夫就悄然逝去。稍不留神,它就絕情地從這段“T臺軌道”上失蹤了。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305米長的列車軌道


所有的遊客都不敢喘氣,無一人拍照。人們用整齊劃一的安寧,與山間野櫻交易著剎那之美。

大美無言。當人在面對一副絕美畫卷的時候,無論是景還是人,本能反應都是渾身上下地看個乾淨。那些用照相機瘋狂親吻過的風景,要麼不是真的美,要麼就是沒有被重視起來的美。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櫻花中的船岡城址公園


登上山頂,遠目極眺,實可謂“一目望盡萬山櫻”啊。遠處的白石川堤,隱隱約約。堤上盛放著一樹樹多情的染井吉野櫻,它們的壽命極長,早在日本大正時代就誕生於世。櫻堤之處還藏有一棵全日本枝幹最粗的染井吉野櫻,默默地守候著這裡的山山水水。

染井吉野櫻又名日本櫻花,在這樣一個天真爛漫的春色中,稱其為日本國花並不為過。明治時代初期,這種只在春天短暫盛放的櫻花由江戶染井村作始,奈良縣中部的吉野山為盛,便乾脆被人們“合二為一”地命名為“染井吉野櫻”。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一目望盡萬山櫻


船岡城址公園是一個寫滿歷史往事的賞櫻之地。原來,這個依山傍水的寶地本身是明治維新前柴田氏的住處。但在經歷“寬文之亂”後,幕府下令將以前柴田氏的全部建築都損毀掉,並掘地數尺,讓“柴田遺蹟”不再露面於人間。

從1608年的筒井騷動到19世紀中葉,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家因家族成員繼承而引起長達兩個世紀的內部權力紛爭。發生於寬文十年(即1670年)的“寬文之亂”與加賀騷動、黑田騷動合稱為“日本三大御家騷動”。日本知名作家山本週五郎還以寬文事件為靈感,寫下了一部小說。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船岡城址公園大門


日本放送協會(NHK)於1970年,將這部同名小說製作為共52集的“大河劇”,在日本廣為傳播。(“大河劇”由日本NHK電視臺獨創,自1963年起每年嚴謹地製作,以歷史人物或一個時代為主題拍攝成系列的連續劇)。這部劇就是《最後的樅樹》,劇中那棵高聳於全日本“最後的樅樹”如今靜靜地樹立於“柴田氏”的院落中,無聲無息卻又運籌帷幄地,吐露出這位最後“貴族”的最後倔強。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最後的樅樹


這棵“日本第一樹”的周邊,在2011年10月被開發為精美雅緻的風景區。站在新建的“樅樹觀景臺”,漫山花瓣被風吹散,瀰漫在公園上空。遠處湖面上的戀人共擠一舟,漫遊於櫻瓣雨的滋潤中。十里風情亦山亦水,時花時草,似是而非。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成對戀人,共擠一舟


公園所在的“柴田町”位於仙台市宮城縣之南,而這裡的“柴田”之名便是取自寬文十年時期的“柴田家族”。然而,如今這一家族已消失在歷史的煙霾中,不知所向。正所謂“人面不知何處去,地名依舊櫻花中”。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船岡城址公園地圖


山頂的一尊和平觀音像與花團錦簇的枝丫,共同地將這裡界定為一派恬淡風雅的高地。生於柴田町的野口德三郎為祈禱其已故妻子志津夫人,於1975年10月將個人財產投入到這尊和平觀音的建造中。24米高的觀音像,聳立於藏王山頂,展望於太平洋上,佑澤著這一方水土的安寧。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和平觀音像


不知是為什麼,體驗過歷史風雨的春光之美,就是與他處不同,總有一些說不出來的渾厚質感。時間這東西,總得站在一個制高點上去張望,內心方可獲得一目瞭然的豁達。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櫻花下的家庭聚會


山腳下、櫻花間,是很多日式家庭聚會的基地。人們都整整齊齊地將戶外裝備擺放在公園的腹地中,三三兩兩地侃天說地,一群一夥地追逐嬉戲。此時,你若是閉上眼睛,竟聽不到一絲尖銳的聲音和刺耳的疾呼。肆意飄灑的櫻花像似一個個四處跳躍的音符,用它如夢如幻的旋律修復著心靈的脆弱、和諧著心緒的暴戾。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浪漫夜櫻


到了午飯時間,沉默寡語的陣屋蕎麥麵館,溫順地恭候著遊人咕咕亂叫的空肚子。麵館被日式幽然飄逸的音樂充盈起來,一位穿和服的老婦人抱琴向每位食客微笑致意。時不時地,一些遊客會在呼朋喚友之間,攪亂屋內氣氛的平靜。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陣屋蕎麥麵館


膚白貌美的日式女服務員,走上前去,溫柔而關切地向遊客問詢:“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您嗎?”遊客問,日本人是怎麼吃蕎麥的,是不是故意要搞很大的聲響。不一會,一位男服務員走到遊客中間,端起事先準備好的碗,向大家演示起來。只見,他迅速地用筷子將蕎麥麵夾拾到湯汁中,然後直接將其喂進口腔裡,並一氣呵成地吸溜下去。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蕎麥麵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櫻花糕點


面對美食,日本人用煞有介事的吞嚥來表達他們的知足和感恩。用櫻花製作的糕點,就是一個就地取材的範例。各種味道的櫻花糕點,詮釋了大自然向人間放送的種種饋贈。每種口味的櫻花餅,宛若日本人林林總總的笑臉,內斂而又和煦。


去仙台,搭一輛擠滿春櫻的列車

夜櫻號列車


晚上8點前,櫻花樹被螢螢燈火點亮。和東京、奈良比起來,柴田賞櫻的遊人並不多,不甚喧鬧。但是,怒放的夜櫻像是一紗輕薄的羽衣,清雅地裝扮著這片孤寂幽謐的山谷。列車開駛在闌珊春夜的迷夢深處,持久不熄的花香迷醉了旅人,洗掉了他們風塵僕僕的汙淖。這個世界,終歸要冷靜下來,然後再做一個香甜的夢。



<code>視野 · 深度 · 新識/<code>

旅行版、文化版、國際版、時尚版、人物版,每一版面都將開拓一片“新大陸”。

帶你發現“新大陸”,先點關注哦。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問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