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鸡群中出现瘫痪鸡应怎样应对?

冯潘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一、鸡腿软症

1. 缺乏营养物质

鸡群中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D,初期会出现鸡群食欲下降,不能站立,生长缓慢、骨骼畸形等症状,后期会发展为瘫痪、两腿外翻或卧地、无法站立、行走;鸡群中缺乏锰元素、胆碱、也算、尼克酸等物质时,会引起鸡腿关节肿大、脱腱,腿部向外弯曲、变形。

2. 抗生素使用不当

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或某些大剂量药物,导致机体钙质结合无法被吸收,患软骨症,发生鸡瘫痪的现象。

二、鸡病引起瘫痪

1. 新城疫

多发生在25日龄之后的肉鸡鸡群,感染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初期病鸡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渐渐加重,出现吭哧、怪叫、甩鼻、嗉囊膨胀、脖子瘫软,神经侵害造成瘫痪。发病原因多为免疫程序不到位引发后期鸡病,或饮水水源不清洁、卫生。

防治方案:新城疫药独败配合抗菌药杆立克。

2 滑液囊支原体

多发于4-12周龄的鸡群,病鸡感染关节、鸡爪肿胀,跛行,食欲、饮欲下降。剖检病变为发病关节内有粘稠脓性渗出物。

防治方案:支原体药万呼宁配合抗菌药杆立克。

3. 神经型马立克氏病

多发于23月龄的鸡群,病鸡初期表现为走路不稳、低头、斜倾,慢慢发展为一侧、两侧腿麻痹、瘫痪,双腿大撇叉姿势。

防治方案:使用HVT、二价苗、血清I型疫苗进行接种。

4. 病毒性关节炎

多发生在4-7周龄的鸡群,病鸡表现为跛行、小腿肌腱肿胀甚至断裂、皮下出血,关节肿胀呈暗红色。发病原因多为鸡舍感染病毒、种鸡感染、鸡舍湿度大等。

防治方案:种鸡开产前接种灭活疫苗,控制鸡舍内合适温湿度、控制病毒滋生。

5. 肠毒综合征

多发于10-20日龄的鸡群,病鸡表现为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排白色稀粪便、过料、西红柿样粪便,初期病鸡两腿瘫痪、卧地不动,后期疯跑、尖叫、瘫痪死亡。发病原因多为球虫、病毒、细菌、霉菌毒素等感染。

药物防治:硫酸粘菌素饮水,控制肠道感染等并发症。

三、饲养管理不到位

鸡舍环境条件不良、通风不良、垫料更换不勤、卫生工作不到位,这些都是可能引起鸡腿部问题或造成瘫痪的原因。

鸡瘫痪吃什么药,相信通过上述的了解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根据在养殖中具体遇到的哪种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应对措施






农村娜些事


治鸡病首先要知道怎样发现病鸡:一看鸡群反应。凌晨早起开灯后,健康鸡群看到灯光和饲养员后,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如果是平养或散养鸡群,会立即跑到水桶或料桶边;如果是笼养鸡群,会起身将头伸出鸡笼饮水、采食。相反,如果鸡受惊、不动,闭眼打瞌睡,头卷曲埋入翅膀下或站立发呆,两翅下垂,羽毛蓬乱,说明鸡已经发病。

 二看鸡排粪。注意观察鸡的粪便,健康鸡排出的粪便呈灰黑色柱状或团状,并有少量的白色尿盐酸。若鸡发病,则会出现拉稀粪,肛门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且粪便呈绿色、黄色、白色,有时会出现黄、白、红混合色和蛋清样稀粪。

 三看鸡采食。健康鸡在喂料时表现活泼好动,食欲旺盛,争抢食主动,整个鸡舍一片啄料声。若鸡发病,则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急剧下降,食料槽(桶)内会剩余饲料。

 四看鸡产蛋。每天要观察和检查蛋鸡产蛋时间和产蛋率。同时,还需要检查蛋的破损率和蛋壳质量变化。蛋壳质量好,沙壳蛋、软壳蛋少,破蛋率不超过1%,产蛋时间比较集中为正常。反之,说明鸡已染病,应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鸡在夏天生病的很多,因为天气的炎热很多的病菌迅速繁殖,处理不好

鸡就容易得病.而且得病的种类很多,我就些常见的作些介绍:

1.家禽痛风是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和肾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特征是尿酸和尿酸盐大量在内脏器官或关节中沉积。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消瘦、贫血,鸡冠萎缩、苍白 ,泄殖腔松弛,粪便经常不自主排出,排白色稀粪。关节型痛风,关节肿胀,瘫痪。

  剖检变化:心、肝、脾、肠系膜及腹膜等覆盖一层白色尿酸盐,似石灰样白膜。肾肿大,颜色变淡,输尿管变粗,内含用大量白色尿酸盐。关节内充满白色粘稠液体,严重时关节组织发生溃疡。

  防治措施:本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适当减少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特别是动物蛋白质的含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供给充足的饮水,加喂一些青饲料,可很快停止发病和死亡。

2.肠毒综合症是一种近几年普遍流行于商品肉鸡群中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没有消化的饲料、采食量下降、增重缓慢、脱水等为特征的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综合症,河北、辽宁地区称之为“过料”,山东地区称之为“肠毒”。    一、流行特点:1.本病多发生于30~40日龄的商品肉鸡,其他日龄也可以发生,但症状要轻些,最早可见7~10日龄的肉鸡发病。2.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湿度大、卫生条件差的鸡群多发生本病,且症状也较严重,治疗效果也较差。3.饲喂富含优质蛋白、能量、维生素等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的肉鸡群发生本病的几率大,症状也较严重,反之则相反。4.本病还可以增加肉鸡猝死症的发病率,且鸡群中出现先兴奋不安后瘫痪、衰竭死亡的鸡只数明显增多。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发病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精神正常,食欲正常,仅是个别鸡出现排稀薄、不成形,内含没有消化的饲料的粪便。随着时间的延长,整个鸡群开始腹泻,甚至发生水泻,粪便变得更稀薄,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粪便所占面积大,粪便中含有更多未消化的饲料,呈浅黄色或淡黄绿色,有时可见西红柿或鱼肠样粪便。此时鸡群采食量开始明显下降,一般下降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于发病的中、后期,部分鸡可见兴奋不安、尖叫、头颈震颤等神经症状,之后瘫痪、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发病初期,十二指肠、空肠的卵黄蒂之前的部分肠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灰白色,似一层厚厚的皱皮,极易剥离;肠壁也增厚,肠腔空虚,内容物较少,时而见到一些未消化的饲料。发病的中后期,肠壁变薄,肠黏膜也脱落,肠内物呈蛋清样、黏脓样或柿子样。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三、发病原因:

1.小肠球虫的感染。小肠球虫的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肠球虫主要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当其大量生长繁殖时,必然导致肠黏膜增厚,水肿,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则几乎使饲料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引起脱水现象,所以发病鸡群所排的粪便就很稀薄且不成形,内含有没有被消化的饲料。

2.肠道内环境的改变。小肠球虫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快速分裂生殖时,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肠黏膜组织分泌大量的乳酸,使肠道内PH值严重降低,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菌群平衡失调。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又由于此时肠道处于厌氧环境,魏氏梭菌、肠梭菌等厌氧菌会大量繁殖,有害菌与球虫相互协调而加强了致病性。菌群所分泌的毒素增多,刺激肠道黏膜使肠蠕动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饲料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消化不良,未消化的饲料随同脱落的黏膜一起排出体外,形成特征性的西红柿样或鱼肠样粪便。

3.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的影响。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能促进细菌与球虫的大量繁殖,加重症状。所以营养越丰富,发病率就越高,症状就越严重。

4.电解质的大量流失。在该综合症发病的过程中,球虫和细菌大量快速生长繁殖,导致肠道消化不良,吸收障碍,则电解质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肠黏膜细胞迅速破裂崩解,使电解质大量流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流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这也是肉鸡猝死症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5.自体中毒。在发病的过程中,大量的肠道上皮细胞破裂,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以及脱落的肠黏膜、死亡的虫体等在体内发酵分解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同时,肠道内异常菌群分泌的毒素均会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出现兴奋不安、尖叫、瘫痪而衰竭死亡等症状。    四、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和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勤换垫料,减低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治疗。结合其多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对症对因治疗的原则,可选用抗球虫抗细菌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方案如下:(1)速服康或联磺杀菌王每瓶对水300~500斤,全天饮用,连用3—5天。(2)红痢·球杀每瓶拌料100斤或对水200斤,供禽自由采食或饮用,连用3~5天。(3)大力士+超强型球宝对水300~400斤,全天自由饮用,连用3~5天。(4)用电解多维、氨基酸葡萄糖口服液,集中饮水,以补充病禽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缓解机体自体中毒。

3.很多养鸡户反映,在炎热的夏季,鸡群常出现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容易得病、死亡率高等所谓“气候病”。为什么夏季养鸡,会产生这些难以解决的“气候病”呢?原来由于天气炎热,鸡代谢热散发困难,只能通过减少采食和运动来减低体内产热。因此便出现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等“气候病”。热天养鸡要防止“气候病”的发生,应着力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积极预防疾病。夏季气温高且天气多变雨水多,鸡往往被雨淋而发病,而且禽出败也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所以这时首先要防雨淋。要求栏舍盖稳盖好,下雨前及时赶鸡进入圈舍。其次,在50日龄时,注射禽出败疫苗。第三,定期喂药防治。预防药可选用:穿心莲粉,每只鸡2克拌料饲喂,每周二次;土霉素,每周每只鸡10万单位拌料饲喂;青霉素,每周每只鸡2万单位,溶于水中饮服;磺胺嘧啶,每周每只鸡0.4克拌料饲喂。 二、降低饲养密度。鸡群密度大,产热多,散热困难,会使栏舍温度升高,所以要作适当的调整。具体数量视环境而定。通风良好,周围有树荫,环境凉爽,密度可相对大些;否则,密度要相对小一些。在夏季,一般每平方米栏舍饲养中鸡12只,大鸡10只较为合适。 三、改善饲养环境。改善饲养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栏舍内温度。可在栏舍两旁多开窗,使空气对流;建栏舍时尽量考虑南北向;在栏舍顶上铺青草或带叶树枝,以减少太阳辐射。也可在运动场上搭架,再在架上盖上青草或带叶树枝。平时在栏舍旁植树,既可遮荫,又可使环境凉爽舒适。有条件者可在鸡舍内安装风扇或空调等降温设备。无条件可采用洒水,置放冰块等方法降温。

  四、保证饮水充足。夏季天气热,鸡通过蒸发水分散热,消耗水分多,故需供足饮水。目前,多数养鸡户还不具备自动供水设施。因此,饲养时要多观察,勤加水。要求白天经常保持有清洁的饮水。晚上加一次水。间或在水中加少许食盐,以补充鸡体内所需。


农村张飞机


你好,我是晴格格,在养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瘫痪鸡,下面就让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农民在养鸡的过程中都希望自己养的鸡能够健康成长,创造出更好的效益,然而有时候却经常出现一些瘫痪鸡,造成鸡瘫痪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对症治疗才能够使瘫痪鸡恢复健康,使自己养的鸡更加健康,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造成鸡瘫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鸡患有腿软症:

(1)遗传因素:由于先天的原因,肉鸡快速生长和体重日益增加使鸡的腿部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

(2)营养因素:锰、胆碱、烟酸、叶酸、生物素、尼克酸缺乏或者不足导致病鸡脱腱症,肘关节肿大,胫骨远端与跗骨近端向外弯曲,排肠肌腱脱离变位;造成腿部向外弯曲,腿脚变形。

(3)维生素的缺乏导致病鸡行走不稳,趾向内卷曲,严重卧地不起,两腿伸直,关节肿大变形,脚趾向内弯曲,重者两腿叉开卧地,呈“劈叉”姿势,使病鸡经常出现抽搐的状况,严重时会导致病鸡瘫痪,倒地不起。

(4)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大剂量使用某些药物致使钙质结合,导致鸡不能吸收而发生软骨症。

2. 发生常见的鸡病:

(1)马立克氏病:马立克多发生在2-3月龄的鸡身上,但后期许多鸡也会发病。发病一开始,病鸡只是走路不稳,渐渐的发展到一侧或者两侧腿麻痹,最后瘫痪,马立克氏病最典型的是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大撇叉”姿势。

(2)滑液囊支原体:发病鸡被感染的关节或者鸡爪肿胀,伴有胸骨囊肿,解剖可以看见关节内有粘稠的乳酪状白色或者黄色的渗出物。环境比较差的时候可以使病情加重,滑液囊支原体可义垂直传播,建议种鸡定期检疫。

(3)新城疫:发生新城疫的鸡会出现瘫鸡,头颈扭曲等神经症状,新城疫发病的时候通过观察外观症状或者解剖可以清楚看出病鸡的染病情况。

鸡瘫痪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症治疗: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需要解剖、诊断,确诊以后再对症治疗。

2. 保持营养均衡:维生素含量要丰富。对于0-3周龄的仔鸡,每公斤日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含量应保证在250-400个国际单位,在饮水或者饲料里及时添加维生素含量。

3. 创造良好环境:鸡舍要保持通风、卫生、干燥,垫料要松散、防潮、定期更换。饲养的密度要适宜,4周龄以后,每平方米饲养肉鸡不超过10只。采用少喂勤添的方式投料,增加鸡啄食和运动时间。在转群、疫苗接种时应尽可能减少应激,防止惊群,尽量避免捕捉鸡。

4. 分段控制营养:在饲养前期,要使鸡长好骨架,促进骨骼发育,防止鸡的体内脂肪堆积。为此,要加强运动,增强其体质。要控制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或者根据需要限量饲喂,控制脂肪堆积,可以定期抽查体重,及时调整日粮水平。

以上就是鸡瘫痪的原因和防治鸡瘫痪的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养殖的鸡都能够健康成长!


晴格格在东北


一、传染性脑脊髓炎病,经常表现为不爱走动,腿瘫摇摇晃晃。有时还会表现为腿部,翅膀,头部震颤。这种疾病一般高发在雏鸡7-14日龄。剖剪症状不明显,个别雏鸡小脑水肿。

鸡群中出现这种症状,目前没有治疗方案只有隔离或者淘汰。

二、滑液囊支原体病,此病是近段时间高发期。很多养鸡网友老铁,咨询关节肿胀,胸骨有囊肿。一般还表现为脚关节脚垫肿胀,剖剪关节部位有粘液渗出,导致腿瘫,采食量下降。粪便有时排绿色粪便。

这种疾病一般受种鸡种蛋的垂直传播和季节性饲养环境的影响。发现有病及时隔离,早发现早治疗。不然蛋鸡会影响产蛋,肉鸡,土鸡会影响生长发育。治疗方案使用支原体的药,我们的客户一般都用磷杆清七代搭配肺郁清治疗一个疗程5天,能够明显控制治疗大群的发病。

三、葡萄球菌病。此病也是侵害鸡的关节部位,关节部位的颜色呈黑色或者是紫红色。有时还会出现溃疡,不减关节部位也会有渗出物,这样与上面讲的滑液囊支原体区分。此病治疗方案用革兰氏阳性菌的青霉素治疗。

四、新城疫的鸡群病症,会导致鸡群腿瘫,属于养鸡过程中的病毒病之一,这个病毒病会引起鸡大腿根部坐骨神经麻痹,站立不稳导致瘫痪。有时还会出现神经症状,严重出现头扭转、吐水现象。鸡群中会出现墨绿的白稀粪便。

这种疾病的预防就是用疫苗,定期做新城疫疫苗。发病时候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先用新流恨清毒,然后再做新城疫疫苗防控。

五、鸡群球虫病,这是很多养鸡户会考虑球虫病怎么会导致鸡瘫痪了。听我慢慢来解答。现在处于春夏多雨高发季节,小肠球虫会诱发肠炎,导致拉稀形成肠毒。长期的发病会导致机体内营养性的流失和代谢性的失衡。这时鸡群会出现零星的腿瘫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