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历史中百科



洛川会议的时候,讨论抗战开始后八路军的作战方针和原则问题。李德胜同志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遭到了与会其他同志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其他人都认为,现在既然远方指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那么当然一切都应该经过统一战线,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好好配合国军主力,还在山上搞游击战,这样不好。

会上发生了争论,互不相下,李德胜同志再次成了少数派,成了其他同志眼里的少数,甚至他的一些铁杆支持者在这次会议上也明确反对他的意见,希望以运动战为主,而不是去搞游击战。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妥协,会议决议是八路军的作战方针为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主,但是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游击战。

八路军改编完成之后,按武汉的统一命令,开赴河北和山西的抗日前线,参加作战。初期在娘子关,太原等战役中基本上都是以运动游击战为主,配合国军打阵地战。而且,八路军一出手就在平型关战役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打了一个让日军措手不及的伏击战。再加上七亘村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等,奇袭阳明堡等,连战皆捷,一时之间也是风生水起。


但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虽然八路军在竭尽全力的发挥特长,配合国军的正面战场作战,国军还是一败涂地,一溃千里,日军长驱直入,太原和武汉最终还是相继失守,山西个华中基本上全部沦陷,只剩下八路军还在敌后坚持了。这时候没有了国军再正面战场,八路军也没法配合了,接下来怎么办?

这时候李德胜同志又说话了,接下来咱们就可以堂堂正正的搞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了。因为洛川会议上的决议实际上在八路军上前线之后并没有真正执行,实际上都是在配合国军的正面战场作战,都是运动游击战,根本没有人去搞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根据地也没有建立几块,虽然战绩不错,队伍扩张也很快,但是代价也不小,长征过来的老红军骨干损失很大。


所以,武汉太原沦陷之后,李德胜同志的意见才又得到了重视,八路军各部队开始老老实实钻山沟打游击,建立游击区,逐步巩固发展为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主力部队都分散到地方上去充当游击骨干去了。过去只能仰人鼻息的八路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根据地建设,不断打击伪军和日军据点,独立自主的作战,各方面条件都有很大改善。这也就是《亮剑》里李云龙的独立团分兵的大背景。

正是因为这个分兵的决定,让八路军在沦陷区广大地区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解放了大批群众,并且将日军兵力中的一半以上牢牢的拖在华北地区,伪军的百分之九十更是被八路军和新四军拖住了,让日军无法集中兵力南下,从而在战略上队国军在华中和华南的正面战场作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支援作用。也正是因此,在皖南事变之后,双方几乎决裂的情况下,延安才有本钱准备独立坚持抗战到底,也才有了本钱在战后大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