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鶴壁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綜述

今年,是邁上鄉村振興新徵程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之年,為確保打好打贏這場硬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好局、起好步,2月23日,我市召開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全市範圍內啟動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溫豫敏】陽春時節,草長鶯飛。鶴城上下凝心聚力,瞄準脫貧攻堅年度目標,以搶抓時間、倒逼任務的緊迫感,利用3月、4月兩個月的時間,強力推進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一樁樁有態度、有溫度、有質感的脫貧創舉,如春潮般在鶴城大地湧動……

落地見效 開局即是決戰

2月23日,隨著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的召開,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全面啟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範修芳第一時間深入鄉村,調研謀劃脫貧攻堅佈局,並在之後不同時間段裡,多次到浚縣、淇縣、鶴山區等地,對“雙月行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調研。

市長郭浩先後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基層開展扶貧調研,多次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副市長常英敏一次次帶隊督導調研、蹲點摸底,跟蹤推進“雙月行動”開展,並在“雙月行動”啟動之初作出批示,要求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開局即是決戰”的緊迫感,政治站位再提高、責任體系再落實、工作措施再精準、攻堅作風再強化、脫貧質量再提升,認真組織開展好春季“雙月行動”。

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制定下發鶴壁市2018年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工作方案》,要求通過“雙月行動”開展,補齊工作短板,強化工作弱項,確保脫貧攻堅落地見效,為完成2018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壓力傳導之下,全市上下迅速行動,以縣區為戰區,以鄉鎮為戰場,以貧困村、貧困戶為作戰單元,集中精力,集中火力,全面掀起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熱潮。

浚縣出臺了《2018年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和《2018年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工作方案》,緊扣“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總體要求,明確了全年36項重點任務和“雙月行動”19項階段任務,圍繞4個貧困村脫貧摘帽、3675名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強力推進“雙月行動”開展。

淇縣召開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圍繞完善制度體系、夯實基層基礎、推進項目建設、加強幫扶措施、開展幹部培訓、督查問責落實、易地扶貧搬遷7項重點工作,制定出臺“雙月行動”工作臺賬》,要求全縣上下通過“雙月行動”打頭陣,確保2018年年底前全縣4個貧困村脫貧摘帽、2100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淇濱區制定出臺《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和《2018年脫貧攻堅春季“雙月行動”工作方案》,確定了“突出‘四抓’,搞好‘兩個結合’,推進7項重點工作”的總體思路,提出抓平時、抓基礎、抓規範、抓示範,將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環境整治提升相結合,穩步推進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政策落實、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扶貧、抓黨建促脫貧、農村環境整治7項重點工作,確保2018年年底前5個貧困村摘帽,840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山城區出臺《關於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區級領導幹部職責與任務的實施意見》,將脫貧攻堅納入全區“六大提升行動”,多次召開推進會、領導小組專題會,安排落實“雙月行動”。同時創新推出“四級調度”“三項清單”工作機制,細化分工,統籌推進,確保2018年年底1個貧困村摘帽、735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鶴山區印發了區級“雙月行動”臺賬,列出30項具體攻堅任務,明確了時間節點和責任單位。2月26日,召開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對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和春季“雙月行動”進行安排部署;3月13日,召開區委常委會,研究部署2018年全區脫貧攻堅工作要點;3月28日,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聽取各鄉鎮、各行業部門彙報“雙月行動”任務落實情況,對“雙月行動”進行中期調度;3月30日,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專題研究脫貧攻堅三年規劃及2018年度工作計劃等內容;4月9日,召開全區春季“雙月行動”推進會議,傳達貫徹省、市會議精神,調度全區工作進展,安排12項具體工作;4月11日,召開區政府常務會議,聽取“雙月行動”推進情況彙報,安排下一步重點工作……

產業扶貧 精度成就質感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

“雙月行動”啟動以來,各縣區緊緊圍繞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重點,將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鶴山區,我市貧困人口最集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地方,山地、丘陵佔了全區土地面積的75%以上。轄區內有47個行政村,其中12個省級貧困村。

如何在山旮旯兒種出“致富樹”?

鶴山區邀請省、市專家,為山區發展“把脈問診”。依託山區原生態植被豐厚、古村落保存完整的獨特優勢,他們迅速找到了產業扶貧的最佳“打開方式”。

——因循守“舊”,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五巖山的九頭艾、東齊村的紅油香椿、西頂村的黃金小米、金鳳嶺的花木基地,如今都成了響噹噹的農業品牌。

——因地制宜,著力推進集中式光伏發電站項目。總投資4480萬元、總規模5.6兆瓦的12個村級光伏發電站,目前已全部併網運營,每年可發電672萬度,惠及3000餘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標新立異,巧借山水發展鄉村旅遊。五巖山4A級景區、“北斗七星”傳統古村落群、西楊邑休閒小鎮、南山鶴壁集古鎮、阿斗寨景區……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旅遊格局,引得遊客紛至沓來。第一季度累計接待遊客24.9萬人次,僅鄉村旅遊一項就為群眾帶來222萬元的收入,惠及貧困人口660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鶴山區在“雙月行動”中推出了兩項文化扶貧活動——金鳳嶺油菜花風車節和王家香椿節。“活動非常成功,”全程參與兩項活動的鶴山區扶貧辦副主任仇志坤談及此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兩項活動累計接待遊客4.5萬人次,共銷售價值24萬元的農特產品,380餘名貧困人口因之受益。”

當然,當地百姓比仇志坤還要高興。

“光是王家香椿節那一天,俺就賣了3000多塊錢。不光香椿賣得好,小米、雞蛋、蘿蔔乾也都賣光了。”因為高興,鶴山區姬家山鄉王家村貧困戶王清華說話都比平時響亮了幾分,“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

不只是鶴山區,其他各縣區產業扶貧工作同樣做得有聲有色,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享受到了產業扶貧帶來的紅利。

浚縣49個產業扶貧基地穩步發展,“到戶增收”項目分紅已覆蓋至全縣5223戶貧困戶,941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

淇縣56個產業扶貧基地持續發力,在全縣範圍內實現了貧困村產業扶持全覆蓋、貧困戶受益全覆蓋;

淇濱區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和休閒旅遊,每一個貧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

山城區探索出“政府+合作社+企業+貧困群眾+保險”的“5+”扶貧新模式,產業扶貧覆蓋至全區所有貧困人口……

一個“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項目”的扶貧大格局正日漸成型,我市的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踏實,越走越自信。

作風建設 新風催生正氣

作風建設關乎脫貧攻堅成敗。

4月4日,副市長常英敏在“雙月行動”推進會上再次強調,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圍繞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活動,著力強化作風建設,以真、嚴、實的工作態度,深入開展好雙月行動”。

各縣區積極響應號召,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韌勁,再次將作風建設推向高潮。

浚縣全面啟動扶貧幹部培訓工作,將培訓開展到村級層面,通過示範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集中輪訓和日常培訓相結合、重點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現場教學和外出學習相結合等形式,對1100餘名縣鄉級扶貧幹部、2900餘名鄉村級幹部進行了系統培訓,全面強化紀律、嚴格制度,切實加強扶貧幹部作風建設。

淇縣出臺《關於進一步轉變作風壓實脫貧攻堅責任的實施意見》,先後組織開展了7次幹部培訓,累計培訓扶貧幹部2800餘人次。同時成立4個專職督查巡查組,深入全縣明察暗訪,累計開展督查巡查85次,下發通知單45期,查找問題976條。

淇濱區大力開展扶貧幹部作風教育活動,對扶貧領域存在的六大重點問題進行專項整治。針對3月初省、市督查巡查發現的問題,明確牽頭領導、責任人員和完成時限,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改活動,目前問題已全部整改。

山城區創辦“脫貧攻堅大講堂”,先後組織開展6次專項培訓,培訓扶貧幹部600餘人次,並多次組織黨員幹部外出學習,累計67人次。同時嚴查一線幹部幫扶實效,著力整頓“慵、懶、散、腐”,確保扶貧工作出實績、見實效、惠民生。

鶴山區積極推行“縣級領導週報告、脫貧攻堅周例會、領導小組月會議”等工作機制,確保廣大黨員幹部始終繃緊作風建設之弦。同時集中開展培訓活動,教育引導扶貧幹部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意義。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培訓活動4場,培訓各級扶貧幹部820餘人次。

三位一體 數字彰顯情懷

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同頻共振、協作推進。

面對“雙月行動”命令,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各行各業互為補充,政府、行業、社會“多聲部合唱”,“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日益完善。

以淇縣為例:

——教育扶貧。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280人次,發放資助款112.95萬元。

——金融扶貧。累計辦理髮放扶貧小額信貸2576戶,戶獲貸率達70.71%。

——就業扶貧。積極對接農村貧困人口就業意向,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20個;舉辦“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115人達成就業意向。

——健康扶貧。在全縣範圍內推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制度,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為全縣貧困人口建立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100%;開展“健康扶貧走基層”活動,義診義治貧困群眾6800餘人次。

——危房改造。在全縣範圍內逐村、逐組、逐戶開展拉網式排查,對改造戶逐一進行篩選、核實,確定2018年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68戶的目標。

——安全飲水。組織專業人員對4個擬摘帽村水利設施、安全飲水等情況進行核查,並逐項進行整改,確保貧困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

——交通扶貧。全面普查通村道路,視道路交通條件著力開通公交線路,目前已基本實現公交線路村村通。

——生態補償扶貧。積極探索“生態+扶貧”模式,將生態建設與促進貧困戶就業相結合,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50個;發展花椒、杏樹等特色扶貧產業8500畝,培育林業產業扶貧基地5個,培訓貧困勞動力105名。

——文化扶貧。加大文化投入和扶貧力度,先後為27個貧困村購買了樂器和音響等設備,為15個貧困村安裝了文化宣傳欄,為5個貧困村搭建起簡易舞臺。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累計開展文藝演出7場。

——社會救助。28家愛心企業與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通過各種形式幫扶貧困群眾。瑞洲紙業有限公司投資13萬元,為靈山街道大石巖村旅遊廣場安裝了路燈;中旅集團擬對靈山街道涼水泉村進行整村開發,以幫助更多貧困群眾打開致富之門;衛生戰線的志願者們走進鄉村社區,為近千名貧困群眾進行了義診義治;團縣委組織開展“愛心送溫暖”活動,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為貧困戶送去了慰問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 ……

窺一斑而知全豹。

兩個月來,鶴城大地處處湧動著扶貧助貧的激流。

浚縣投資533萬元,為貧困群眾量身定做了健康扶貧“套餐”,惠及全縣14795名貧困人口;

淇濱區全面落實各項社會保障,累計發放農村低保補貼106.3萬元,受益人口1624名;

山城區著力打造“醫聯體”項目,每日安排2名專家到鄉鎮衛生院坐診,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群眾“看病難”的難題;

鶴山區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目前已有47家愛心企業與41個村結成幫扶對子,全區實名註冊義工達600餘人……

一個個令人欣慰的數字,一幅幅生動的脫貧攻堅畫面,彰顯著扶貧幹部的誠意和情懷,更體現了我市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力度和決心。

這個春天,在嘹亮的號角聲中,各縣區強力推進“雙月行動”,我市大扶貧格局日益完善,為決勝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值班:陳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