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一群农民在山东益都(今青州)卸石棚造反,震动京师!而这次的领导者,便是后来被民间演义神话的传奇女英雄唐赛儿(1399—?)据明史记载当时:“赈青、莱饥。”第二年(1421年)成祖“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

这种当月就赈灾青州、莱州,随即罢免徭赋及受灾田粮的举措,与唐赛儿领导的“起义”密不可分。“妖耶?人耶?吾弗知之矣。”一个女人在丈夫的墓中发现兵书宝剑,能够用剪纸化作兵马作战,“造反”失败后能全身而退,明廷竟寻不到她的下落...大明大V们无奈之下,只能用“妖术”和“玄幻”来解释。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一:白莲教“佛母”是怎样炼成的

​“白莲教”渊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亦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1131~1162)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昭)结合了当时流行的净土结社创建了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山东蒲台在元朝末年曾经是红巾军控制的地区,早在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便派毛贵攻破胶州、莱州、益都、滨州等地,明教也从此深入到民间,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白莲教在明朝时候主要还是“造反”,并深受广大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到了清朝时期,才成为“刀枪不入”的邪教style。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在这样一个民间宗教盛行的环境下,唐赛儿从小就觉得自己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在修仙,人家姑娘学三从四德,她诵读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还给自己取了个ID“佛母”。这样的女子,肯定不会嫁给凡人,老公林三也是明教成员,可惜死得早。但是死亡并不是结束,唐赛儿一次祭奠林三归来时,见到石罅中露出一个石匣角。她挖出来一看,匣中有天书、宝剑等物!这原来是老公留给她的!从此她便通晓法术,运用神剑,剪纸就可变成千军万马厉害无比,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

这个既言情又玄幻的故事,只能有两种解释:

①“白莲教”按照最流行的宣传手法搞的一次炒作;

②地方官镇压不力,用“妖术”来推卸责任。

事实上,白莲教在唐赛儿领导时真的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以其教施里门间悉验,细民翕然从之。欲衣食财物,随所须以求运至”。离奇的是那些读遍圣贤书的士大夫,比如谷应泰,居然对此说法深信不疑,工工整整地记在史书里,“得石函中宝书神剑,役鬼神,剪纸作人马相战斗。”(《明史》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

从此,百姓们对唐赛儿这个“佛母”是真的扎了心。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二:造反吧,不愿意挨饿的人们

​唐赛儿的“造反”,对她所居的蒲台一带的百姓来说是普大喜奔的。中国的农民只要还有口饭吃,就很难选择反抗。只是到了他们实在无法生存下去之时,才会举起犁锄挥着镰刀向着富足生活前进。

明初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四子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成了主要战场,百姓流离失所。朱棣登基后,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加上水、旱灾害,瘟疫流行,山东、河南等地“民食草实为食。”永乐十七年,“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国榷》卷17)朱棣曾经说过:“今北方之民,如人重病初起,善调理之,庶几可安。不然,病将愈重。朕所以夙夜拳拳也。”

到了明永乐4年(1406),山东济南府蝗旱灾害严重,饥民中疫疠流行。就在那一年,光是青州府乐安等州,一次上报的户绝田地便多达七十一万三千八百四十亩(《明太宗实录》卷58),千里荒芜渺无人烟,绝境中的百姓把希望寄托给了宗教信仰,唐赛儿迅速涨粉达数万人。董彦皋率众2000余人在莒州、日照、诸城一带打土豪杀贪官;农民军们在寿光、安丘、胶州等地“毁官府、烧仓库”。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明永乐11年(1413),岁贡出身的储埏任山东右布政使看到当地习教民风未息,加上连年灾荒,害怕限制过严反而激起变乱,采取了抚绥的办法---然并卵。所以没隔多久,唐赛儿的部下董彦杲、刘峻、宾鸿等率众二干余人,占据益都卸石栅寨,以红白旗为号,声势渐壮大。对此,山东布政司储埏等依然采取了镇压与抚绥双管齐下的办法。

为了控制局面,永乐皇帝一开始是很心平气和的,他派了一名大臣前往卸石棚寨进行招安,要赛儿姑娘到朝廷的碗里来,唐赛儿也很客气,十分热情地招待来使,然后把来使拉出去砍了---不知道皇帝得知这一消息后何种感受?

永乐17年(1419)由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失败,高凤被杀;后又遣莒州千户孙恭前往招抚,被拒,前往招抚的官军也被杀掉。但是这些事件都被地方官员隐瞒未上报。

永乐十八年(1420)二月初十日,直隶沂州卫终于上报了唐赛儿“造反”,这时离唐赛儿教众起事已经好几个月了。奏疏中只说“造反教众仅二千人”,但山东毕竟是漕运的要道,朝廷并没有疏忽大意。朱棣决定派出安远侯柳升和都指挥使刘忠率京军前往镇压。3月13日,柳升率领的官军在益都包围了义军的山寨。而义军声称食尽无水表示要投降,欲趋东门汲道。然而这是诈降,等官军一放松警惕,他们就偷袭并杀了都指挥刘忠,突围离去。

此时,唐赛儿的部下董彦杲攻克了莒州、即墨,并且包围了安丘---这是起义的最高潮。还没好好的感受这胜利的喜悦,备倭都指挥使卫青,率领着官军就气势汹汹展开强袭...安丘战败,唐赛儿无力再与强大的官军继续抗衡。

“鳌山卫指挥王真亦以兵百五十人歼贼诸城,贼遂平”这场只持续了60多天的“妖女作乱”应该可以划上句号。暴怒的朱棣却不!答!应!一个女人击毙了朝廷两员大将,给了他两次失败,这一奇耻大辱怎么可以说放下就放下?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三.为了抓到唐赛儿,朱棣努力了一辈子

唐赛儿这次“作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迅速成为全国热点话题,只是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失败成功,而是“赛儿卒不获”居然不见了。对于她的消失,民间的各种玄幻神奇故事迅速刷屏,没办法啊,朝廷都一直对唐赛儿“妖化”来解释,百姓们可是一心追随朝廷拥护皇上的。

祝允明《野记》是说唐赛儿是被逮住了的“既而,捕得之”。而且还很“金瓶梅范儿”地把她脱光光,让她骑在木驴上面拉出去游街,让百姓们用纯洁的目光看着她的下场,接受主旋律再教育,“将伏法,怡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终于要杀头了,可是这姑娘竟然是刀枪不入啊!刽子手气喘吁吁的砍了半天,人家唐姑娘妆都没有花一点气定神闲,只好把她从新送回监狱,五花大绑拿铁链子拴着,“临刑,刃不得入,不得已,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要不咋说唐赛儿不是普通人呢?“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唐赛儿就这样消失了---《明史记事本末》也采纳了此种说法,不得不信!

还有一个说法,“获赛儿暨刘峻等男妇百余人。赛儿坐槛车,语解者曰:‘今死矣!幸畀我一杯水以止渴。’护解者哀之,不知其诈,比水至,而赛儿遽遁矣。”警官啊,你把唐赛儿关进笼子放到囚车上就得了,她说我都要死了,就给我喝杯水好吧?你就心动了?等你去端水再回来,唐姑娘就无影无踪了,这杯水你就自己喝吧。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明史纪事本末》一向都被作为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资料,but这两条记载要让人相信真的好难。都讲唐赛儿先是被捉住,接着就逃了。但是她是怎么逃跑的呢?一个是在“三木被体铁钮系足”的情况下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另一个趁着押解者取水的空儿就不见人影了。

唐赛儿跑了肯定是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三司、郡、县将校等官,皆以失寇诛。”相关部门负责人统统掉脑袋。可是,杀了他们皇上也不解恨啊!

朱棣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就有点走火入魔了,他觉得唐赛儿之所以抓不到,极有可能是剃了头发当尼姑或者跑去道观当师太了。“以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混处女道士中,遂令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女道士,悉逮至京师诘。”他将柳升下狱,并以“纵贼为乱不言”的罪名,把山东布政使、参议、按察使、按察副使、佥事和出现起义的郡县官吏,统统处死。为了抓到唐赛儿,他在永乐18年3月,下令逮捕直隶、山东境内的尼姑和道姑。两个月后,永乐18年5月,朱棣下令将全国所有尼姑和女道士都抓起来押到京师逐一审问,身份证户口本扣扣微博DNA都要验证清楚,一定要把唐赛儿揪出来!“株连天下妇人几万人,其为法也酷矣哉!”他肯定想不到几百年后,有一部叫《鹿鼎记》的小说,写明朝灭亡了,皇室公主就出家为尼加入造反团队。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如此大规模的搜捕,还是没有抓到唐赛儿。“尤可异者,赛儿踪迹杳不可问,岂军中张燕,群号冲飞,河上孙思,相传水化。妖耶?人耶?吾弗知之矣。”民间力量的强大和统治机构的无能,还是用水妖化身妖女做法来解释最合理。

终其一生,朱棣没有抓住唐赛儿。

今天,在山东滨州的黄河大桥,唐赛儿对着滚滚而逝的黄河水,她策马飞驰仰起头来刺破这长空的风云变幻。


造反女王唐赛儿——一个朱棣一辈子都抓不到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