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小學教師上“網課”之我見

新學期即將開始,因為“疫情”尚未結束,所以很多師生都在家裡上“網課”。

“網課”其實並不神秘,本質上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的一種形式,它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科學規範的管理對學生學習、教學、管理等有關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集成和全面數字化,以完成師生之間教學的過程。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講,知道如何上網課,瞭解上網課與傳統學校班級教學相比所具備的優勢與不足,對於在“虛擬”課堂上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和達到教學目標,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是教師成功上好一堂“網課”的必要條件。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小學教師上“網課”之我見

一.提前熟悉“網課”平臺軟件的基本操作

一般地,傳統的學校班級教學要在教室中進行,而“網課”的“教室”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這就需要各種“直播平臺軟件”去搭建,即建成一所網上的“教室”。這樣的平臺很多,比如:抖音、微信、QQ,而目前在中小學網上教學中運用比較廣泛的是“釘釘”,其實這些軟件都大同小異,本質上都是一些“即時聊天軟件”。

在軟件平臺上建立“班級群”,召集學生進“班”,一般都由學校的相關職能部門和班主任去完成,作為一名任課老師主要的是提前熟悉這間“虛擬教室”的相關操作,能夠有效的組織好一堂教學課。而老師在學習軟件操作中,一定要遵循兩條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美國哲學家詹姆士認為:

“實用即真理”

這句話很貼切的為老師們在學習軟件操作中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即學習那些對於上網課最實用的操作

。因為一款“軟件平臺”的功能和用途很多,作為一些即將上網課而又不是計算機信息專業的老師們來說,想要完全弄懂這款軟件的所有操作是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老師應該學習對自己上網課最實用的東西,只要能支撐起一堂教學課的過程即可,而其餘過多的功能操作,可以先放一放,等到在實際授課中一但遇到問題,再去學習也不遲。例如:在“釘釘”中,老師們是很容易學會在“班級群”中如何發起直播課,懂得在各種直播模式中切換,能夠操作課後佈置作業等功能的。所以,在上網課當中,“軟件平臺”僅僅是一個教學工具,要為我所用,切不可難度化,更不可神秘化。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小學教師上“網課”之我見

(二).簡約化原則

一間網絡“虛擬教室”搭好後,老師又要面對大量的輔助工具。這就像當你走進一間學校教室,為了能夠順利地上好課,你還需要講臺、黑板、粉筆、教鞭、教材、教案一樣,在網絡上也存在著大量的電子數字化的輔助教學軟件,例如:電子教鞭、白板、手寫板、雲課堂……這些軟件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教學工具的作用,為老師們上好“網課”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是也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負擔,比如這些軟件的下載按裝以及如何在網課教學中的切換使用等,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去學習的。而老師的主要職責是教學,精力主要要用在如何傳授知識上,所以,老師們在選擇教學輔助工具上一定要遵循“簡約化原則”,即要簡單實用。

例如,有些老師在上“網課”時,只用一張A4白紙對準攝像頭,在紙上邊寫邊講,其實也是一種教學方式。與運用各種課件、白板、電子教鞭,同時在多個軟件工具和直播模式中往返切換的教學相比,在教學的直觀效果上確實會差一些,但是在傳授知識的目的和達到讓學生學會的教學目標上所起的作用是等同的。當然,本人不是提倡簡單敷衍式教學,只是想告訴大家,在上“網課”時,應儘量遵守簡約實用的原則,切忌搞一些所謂的“高大上”,使得網上教學變得複雜化,給自己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一個老師一邊要把知識傳授出去,一邊又要進行過多的電腦操作,確實有分心之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小學教師上“網課”之我見

二.網課教學的兩個“結合體”

網課將教學地點搬到了“虛擬空間”中,影響著教學的組織形式,擴充了教師職業身份的特點,使它們更具複雜化。

(一)教學組織形式上的“結合體”

上“網課”本質上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在教學史上先後出現的影響力較大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道爾頓制,分組教學制和特郎普制。個別教學制是指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佈置、檢查和批改作業都是個別進行的,即教師對學生一個、一個輪流地教;班級上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道爾頓制中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佈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所謂分組教學制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特郎普制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實行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和個別教學。各種教學組織形式都各有優缺點,在教學實踐的應用中只能取長補短。在目前,班級上課制是我們國家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在計算機信息化時代裡催生出“網課”。疫情期間,這種形式暫時成為了我國學校教學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它彷彿是“班級上課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和“特郎普制”(將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實行大班授課)的綜合體,在同一時間同一年級的所有平行班的學生,在網絡上形成一個班級群,以班級上課的形式進行集體教學,使得教學變得集體化、同步化和標準化,但是又不等同於傳統的班級教學。師生之間在虛擬空間以這種結構進行教學互動,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上的“結合體”。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小學教師上“網課”之我見

(二).教育者和網絡主播的“結合體”

網絡主播是互聯網時代新興起來的一種職業,他們通過“直播平臺”軟件,以娛樂的方式與網友互動,從而達到自身商業性的目的。而教師幾乎是通過一些相同的“直播平臺”上“網課”,不僅要把知識傳播給學生,同時兼具了“主播”的特點,而這兩者的結合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上。

在“網課”教學中,由於師生互見是通過攝像頭,同時很多老師在教學中選擇了不出鏡,所以老師的神態和手勢等的肢體語言相對被弱化,從而突出了教學語言的作用。上好一堂“網課”,除了課前的精心備好課之外,老師在講授中教學語言的良好運用是相當重要的。在網課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文字輸入所傳遞的信息,這樣教師在授課中要不斷地注意到學生在屏幕上發來的文字信息,並及時的反饋給學生,調控課堂氣氛,引導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時,教師語言的幽默、風趣甚至鼓動性就兼具有“主播”的特點,會用到一些網絡化語言。但是教師還要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教學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嚴肅性,所以,教師在上“網課”時語言即不能過猶不及,使教學變得娛樂化、庸俗化,也不能過於呆板,影響到課堂應有的趣味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個度的把握,是需要上網課教師在實踐中摸索和把握的。

真正上好一堂“網課”是需要教師的真功夫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小學教師上“網課”之我見

三.“網課”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網課”教學優勢在於極大的減少了教師的教學負荷。在傳統學校班級教學中,存在諸多平行班,同一個教學內容,教師要穿梭在不同的班級反覆講授,而上“網課”卻將現實中各平行班的學生整合成在一個大群裡,在同一固定時間,同時學習,從而減了教師的教學時間,有利於教師更好的利用時間備課,鑽研教材,學習知識提升自己。

同時,雖然每個學生在同一時間都處在一個“虛擬教室”中,但是在現實中他們卻是各處在自己的獨立空間中,避免了學習上的互相干擾。而授課教師由於對學生的不可見性,也弱化了自己的課堂管理功能,不用過多的組織課堂紀律,增加了講授時間,使注意力更專注

實際上,這是教師職能的一種被迫分離,從而將教育監督、管理的職責轉嫁到了家長身上,而且對學生的自律性提出了很高要求。這也是為什麼自從上“網課”以來,很多家長都大呼太累的原因所在。也有教育專家指出,上“網課”結束,學生開學後,可能會造成一種兩極分化,熱愛學習、自律性強的學生會更好,而差的會更差。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小學教師上“網課”之我見

四.上“網課”的一點小建議

《論語》中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是說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具非常重要。教師上“網課”除了直播軟件平臺外,還有一些重要工具,就是各種硬件設施了,比如:電腦、手機、話筒、攝像頭......

很多剛開始上網課的教師,在上課時麻煩頻繁出現,大部分來自於這些方面,不是網速慢上網卡,就是麥克風無聲,再或者死機、攝像頭打不開,各種狀況俱全。其實,這就提醒我們在上課前一到兩個小時,一定要先調適好各種硬件設備,確保無誤,從而避免上課時間已經到了,可是教師卻上不了課的窘境。想來,教師也真夠難的了!

綜上所述,上好“網課”並不容易,只有從各個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