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瞄准核能安全,他攻克世界难题,成获这项大奖的亚洲第一人,当选院士!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核能意义重大,

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在30余年里,一直专注于核能与核安全的源头和关键——中子输运问题的研究,在核能中子物理前沿领域以及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瞄准核能安全,他攻克世界难题,成获这项大奖的亚洲第一人,当选院士!

吴宜灿,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反应堆工程和安全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核能院院士、中国铅基堆核能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国际小型铅基堆联盟(CASLER)主席、国际能源署(IEA)聚变核技术执委会主席。吴宜灿长期从事核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在核能与核安全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以及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等多项奖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注科研,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吴宜灿本科毕业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班上许多同学转行。但他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我出身农民家庭,父母从小就教导我'多念书总会有用'。他们常说'读书不光为你自己,要想着许许多多的人',我始终铭记在心,这也成为我当时继续求学的动力之一。"他这样说道。

1988年,吴宜灿考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读博士,第一次踏上了位于安徽合肥西北郊的"科学岛",与同为西安交通大学反应堆专业的爱人黄群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携手扎根安家,在科研道路上相互扶持。

1999年,吴宜灿下定决心研发中子软件。当时国内对核能软件研究的支持极为有限,吴宜灿不得不"自筹经费、先期投入"。

他说:"当时带着大家深入研究数学模型,反复论证程序架构,写好每一句代码,搭好每一个模块,整整120多万行程序代码被反复折腾了无数次。"抱持着这样的精神,多年来,吴宜灿在科研领域成果频出——他建立了复杂核能系统中子输运理论,攻克了中子输运精准建模与高效求解的世界难题,自主创新研发的中子输运设计与安全评价软件SuperMC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与封锁。目前,SuperMC已经通过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认证,实现了中国核能软件首次走出国门,在60多个国家获得规模化应用,并为ITER等国内外30多个大型核工程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价为"代表了近年来国际中子学领域的主要进展",相关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瞄准核能安全,他攻克世界难题,成获这项大奖的亚洲第一人,当选院士!

筹建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2011年3月,日本发生福岛核泄漏事故,专家呼吁重视核安全基础研究,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得以启动,吴宜灿研究团队负责"铅铋冷却反应堆"项目。同年9月,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揭牌,吴宜灿被任命为筹建负责人。

"接到任务时心里很忐忑,毕竟硬件设施几乎都是空白。那段时间频繁做噩梦,有时候一晚上被吓醒三四次,但第二天还是要打起精神走进办公室,不能让大家看出来我的压力。"吴宜灿说,"团队成立之初,就明确不以传统的只看重论文、专利等方式衡量科研成果,科研工作的价值、影响,对学科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才是我们的目标。"

如今,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已有核心成员600余人,科研人员中博士占~80%,已形成了一支以"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国际核能院(INEA)院士等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依托核安全所成立了"中科院中子输运理论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安徽省精确放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变核安全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被科技部任命为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组织(GIF)铅冷快堆系统中方牵头单位,牵头组建了"国际小型铅基堆联盟CASLER"、"中国铅基堆核能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高端放疗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已建成中子输运与先进核能系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强流中子源与辐射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和液态金属回路与材料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等三大综合实验平台,科研设备总价值超过10亿元。

超越国界,获得国际认可

瞄准核能安全,他攻克世界难题,成获这项大奖的亚洲第一人,当选院士!

2018年9月,吴宜灿获得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欧盟委员会能源研究主席PatrickChild为吴宜灿颁奖,以表彰其在核能中子物理前沿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他成为了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学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SOFTInnovationPrize)由欧盟常设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2014年发起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和表彰为聚变领域科技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2018年11月,吴宜灿在美国奥兰多获得了美国核学会颁发的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核能中子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及其领导的世界一流研究项目。据了解,他是该奖项自1977年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

美国核学会是世界核科学技术领域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ANS F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s),每两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一位科学家,该奖项设立以来共有27位科学家获奖。

努力踏实,一丝不苟做科研

吴宜灿的较真和坚持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工程任务,还是科研管理,他都要求按照工作计划按时保质地完成。大家提交的论文报告,哪怕有一处表述不准确,都会被他揪出来,一遍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吴宜灿说:"

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刻苦努力、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受益。

从事了近40年的科研工作,吴宜灿对如何做好科研有自己的见解。"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我认为创新就是积极主动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其次,做科研要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钻劲,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保持高度热情,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汗水。"

吴宜灿也给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建议:"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学会以长远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切忌短视浮躁、急功近利。科研事业不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未来,看到未来10年之后的格局并且提前行动,才能让成功成为必然。"

瞄准核能安全,他攻克世界难题,成获这项大奖的亚洲第一人,当选院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校友网、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官网、人民网安徽频道、观察者网、中科院官网、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