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目!坐拥11位"院士",东北这所"双一流"高校厉害了!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学校所拥有的院士数量,是评价学校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吉林大学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他们分别是——

(按当选年份排序)

沈家骢

瞩目!坐拥11位

沈家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聚合反应动力学,超分子化学与层状膜组装的研究,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建立了聚合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共聚物的链段结构与反应机理的关系等反应统计理论用顺磁共振研究本体聚合中自由基活性的变化,提出了扩散模型。

徐如人

瞩目!坐拥11位

徐如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几十年来在分子筛的合成化学与晶化理论、微孔晶体化学与分子工程学以及水热化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液相内晶核的生成与结构的确定,晶化动力学模型与转晶机制的提出,多系列新型微孔晶体的开发,特别是对新型开放骨架Alpo的开拓与其结构多样性的提出以及近十多年来对微孔晶体数据库的建立,孔道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路线与方法的完善上作出了贡献。

郭孔辉

瞩目!坐拥11位

郭孔辉,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多项我国汽车行业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一汽新型汽车的开发研制工作。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领先学者,我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

林学钰

瞩目!坐拥11位

林学钰,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区域和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机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

邹广田

瞩目!坐拥11位

邹广田,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高压物理和高压相材料研究,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可以进行高压原位研究的超高压实验室和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与合作者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一系列原位超高压测量实验系统和实验技术,发展了百万大气压下静水压的产生、标定和激光加热中的诸多关键实验技术;发现和确定了200余个新的高压相和新奇的压力效应,揭示了一些新的压致相变机制和规律。

冯守华

瞩目!坐拥11位

冯守华,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研究。在复合氟化物温和水热合成研究中,应用温和水热技术制备了复合氟化物提出了复合氧化物和复合氟化物水热合成路线制备的无机螺旋链结构,具有左旋链和右旋链共存于同一晶体的特点水热合成出多种新型微孔晶体化合物其合成的硼铝酸盐是最新发现的含主族元素的微孔晶体之一,使人们重新认识微孔晶体的Bronsted酸性质。

任露泉

瞩目!坐拥11位

任露泉,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轮值主任。长期从事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生物形体、形态、结构、构成、柔性、电渗、润滑及其耦合、协同等单元和多元仿生的系统理论,开拓地面机械仿生研究方向,发明多项不同于传统理念的仿生技术,并拓展到多个工程领域,进行防粘、减阻、自洁、耐磨、抗冲蚀、抗疲劳、降噪和隐形等仿生研究,研制出减粘犁壁、防粘镇压辊、减摩活塞、耐磨轧辊和钻头、多功能热作模具等多种仿生产品。

张希

瞩目!坐拥11位

张希,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研究。提出了超两亲分子新概念,为可控自组装和解组装提供了新基元。建立了四种可控超分子聚合新方法,可以用来制备可降解和自修复超分子材料。以超分子策略实现了自由基活性的调控,开拓了超分子催化新方向。制备一系列含硒高分子,丰富了动态高分子材料方向。

李元元

瞩目!坐拥11位

李元元,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吉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研发出高性能铝青铜合金、白铜合金、锌合金、挤压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成形技术等。

于吉红

瞩目!坐拥11位

于吉红,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在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研究中作出重要创新性贡献:创建了限定禁区设计分子筛结构的新方法,解决了特定孔道结构设计的难题,预测了分子筛的可能结构,发现并提出了判断分子筛结构可行性的局域原子间距规则;提出了基于模板诱导、杂原子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特定孔道结构多孔晶体材料的若干新途径。

林君

瞩目!坐拥11位

林君,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探测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仪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了航空和地空移动平台电磁探测、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和分布式地震探测的理论、方法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空协同时频电磁探测系统、ATEM系列瞬变电磁仪和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探测仪器装备等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吉林大学始终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孕育了丰富的学术思想精华,创造了众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

关注"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吉林大学官网、中国工程院、科学院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