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逆行者,在路上

疫情肆虐,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辭別父母、告別妻兒,義無反顧地奔向疫區,在抗「疫」的生死線上,是他們奔波逆行的偉岸身影。

浙江來的「秘密武器」

「 B 館一切準備就緒,馬上開始收治患者!」2 月 16 日上午,武漢黃陂方艙醫院新增的病區正式開始收治患者。2 月 11 日,浙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何強接到通知,支援建設新的方艙醫院,從江漢方艙醫院轉戰黃陂方艙醫院。

2 月 14 日,武漢市委組織部發文,任命何強為黃陂方艙醫院院長。「這對我來說是光榮使命,也意味著責任更重了。」何強院長說,「我們醫療隊之前參與了江漢方艙醫院的治療和管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基礎上,結合黃陂方艙醫院的實際情況,對這裡的流程進行了優化改進。」

因為之前有在江漢方艙醫院工作的一些經驗積累,何強院長和團隊成員來到黃陂方艙醫院後,把醫護人員的出艙流程進行了優化,從原先的半小時縮減至 10 分鐘。同時,採取彈性上下班制度,不讓醫護人員同時擁擠在醫護通道出入口,避免感染。

黃陂方艙醫院還引進了一個「秘密武器」——「超聲機器人」。在浙江省人民醫院 5G 智慧醫療創新實驗室遠程超聲技術支持下,通過手柄操作,遠程控制著距離杭州 700 多公里外的黃陂方艙醫院的超聲機器人,可以隔空為患者進行超聲檢查。「高速、穩定、低延時的 5G 技術,為遠程實時操控提供了更加穩定、安全、快速的網絡保障。」何強院長說,今後,可通過「超聲機器人」為這裡的患者進行遠程超聲診斷,讓臨床醫生對病人的病情有更清晰的瞭解,為制定下一步診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逆行者,在路上 | 第二輯

把病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們會把泰康精神發揚光大

一個人站出來,是勇敢;一個團隊站出來,是擔當。

在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泰康保險集團積極響應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號召,緊急調動醫護人員及醫療物資,將籌開中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提前投入運營,開設床位 800 張,將接收由指揮部統一安排的確診患者,緩解武漢「一床難求」的困境。

逆行者,在路上 | 第二輯

作為泰康醫療旗艦也是泰康旗下首家運營中的綜合醫院,南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接到馳援武漢的命令後,火速組建了一支先遣隊,出征武漢。

據瞭解,醫療隊由 9 名隊員組成:領隊是副院長兼腫瘤中心主任陳錦飛,他曾作為醫療隊長投入南京 2003 年的抗擊非典工作;此外還有呼吸科醫生黃耀、院感主任張雪純,以及 5 名資深護士:張德霞、張坤、繆維麗、李家佳、張少雲。第 9 位特別的隊員,是家在湖北的醫工部工程師謝成,正在湖北襄陽家中,得知醫院要派遣人員支援武漢,立刻報名,將從襄陽趕至武漢與隊伍匯合。

最美逆行,全員出擊

1 月 23 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批次發熱門診應急隊已經接受培訓並上崗。全院取消休假、全員應急待命,各項籌備工作緊鑼密鼓,改建發熱門診、收治病房,醫療單元、護理單元制定治療方案。1 月 26 日,大年初二首批 11 名援鄂醫療隊隊員啟程,飛赴武漢抗擊疫情最前線。

逆行者,在路上 | 第二輯

2 月 2 日,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共 5 名隊員,由馬現倉副院長帶隊馳援武漢,他同時也是陝西省第二批醫療隊隊長。2 月 4 日,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施秉銀院長帶領 3 名專家團隊緊急集結,奔赴疫區展開新冠疫情患者救治工作。

2 月 7 日,一附院 133 名醫務人員組成的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緊急集結,包括 30 名醫生、100 名護士和 3 名管理人員。從主任醫師、副主任護師到護理師,全都是科室的骨幹,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許多人都經歷過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考驗,是一支信得過、頂得住、堪當重任的優秀隊伍。64 個支部、1925 名黨員簽下請戰書,每張請戰書上,赫然印著鮮紅的手印。

逆行者,在路上 | 第二輯

一句句簡單的話語,背後是一顆顆勇敢的心,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不怕艱難、不懼挑戰 ,不問得失、不畏生死,他們詮釋了「逆行者」與最美「堅守者」的形象 。

「四抗二平衡」,將浙江經驗帶到武漢去

2 月 1 日晚,浙江省副省長成嶽衝受浙江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的囑託,前往杭州火車東站,送行由李蘭娟院士帶隊的浙江緊急醫療隊。省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一級巡視員馬偉杭,辦公室主任傅志敏,醫管處處長俞新樂等領導一同送行。

當天中午,受國家衛健委指派,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組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院士受命出發,率領包括樹蘭(杭州)醫院醫療隊在內的浙江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

接到指令後,樹蘭(杭州)醫院葉再元院長親自指揮調度,僅用 2 個小時就組建了一支緊急醫療隊並配齊隨行各類物資,整裝待發。除李蘭娟院士之外,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成員還包括:感染科專家、副院長湯靈玲,人工肝專家、感染科副主任朱夢飛,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張園園,人工肝專科護士劉元春等。

逆行者,在路上 | 第二輯

李蘭娟院士說:「當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已進入關鍵期,危重症病人搶救更為緊迫!浙江在抗擊 H7N9 時,創建了一套『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經驗,這次我們將把這個經驗用到武漢的危重病人搶救中去,希望能夠救治更多的病患!」

「救火隊員」驅車 26 小時,只為守好「家園大門」

懷揣著戰勝病魔的共同信念,帶著同事的祝福、親友的牽掛,2 月 3 日上午,河南省腫瘤醫院援助信陽醫療隊馳援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這是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支省內援助醫療隊。

逆行者,在路上 | 第二輯

他們自願報名,義無反顧參加支援,由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徐紅偉任醫療隊長並帶隊,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吳紅波任醫療組長,腫瘤內科主管護師米豔芝任護理組長,還有共 11 位來自重症、呼吸內科、麻醉、超聲、護理等專業的精兵強將。在這支「逆行」的隊伍中,「90 後」就有 5 人,佔到總數的近一半。進行了簡短的對接,醫療隊 11 名隊員們來不及吃飯,便投身緊張的工作中。「我習慣了忙碌、緊張的工作,投身工作能讓人忘記疲勞,堅守崗位是踐行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最好的行動。」黨委副書記徐紅偉告訴我們。

他們醫術精湛,不辭勞苦,充分發揮「救火隊員」責任擔當。據瞭解,隊員中的關敬彬護師接到支援通知後,開車 26 小時從海南趕回鄭州,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參加支援。「信陽是南大門,守護好這個南大門是責任也是使命」護士長米豔芝告訴我們。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驚心動魄的場景每天都會上演。這裡是危重症患者抵抗死神的最後防線,這是一群視死如歸的敢死隊員在與死神搏鬥。召必戰,戰必勝,一如當時的主動報名,隊員們無怨無悔。

吃碗「行前太平面」就出發

2 月 13 日,138 名福建省立醫院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醫療隊隊員,攜帶醫療物資,肩負重託與使命,出征武漢開展重症病患救治工作。

接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緊急通知後,醫院連夜緊急部署,職工踴躍報名,3 小時完成隊伍組建,由副院長、省急救中心主任陳鋒同志擔任領隊。醫療隊包括 37 名醫師、100 名護士和 1 名聯絡員,分別來自急診醫學、重症、呼吸、中醫、心血管、麻醉、感染、護理等 15 個學科。黨員 71 名,院黨委連夜決定成立臨時黨支部,陳鋒同志任支部書記,於榮國、陳曉歡、徐凱、蔣劍任支部委員。這是一支匯聚優秀骨幹力量的精英團隊。

出征儀式上黨委書記、院長朱鵬立囑咐大家「疫情之下,生命重於泰山。省立人在危難時刻勇於擔當,一定要秉『承精於醫術,誠於醫德』的院訓,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做好各項防護工作。在全力抗疫的同時保護好自己,醫院永遠是大家的堅強後盾,祝你們圓滿完成任務,在不久的將來,在同樣美麗的噴泉廣場,迎接你們平安凱旋!」

接到出發通知後,醫院相關科室和行政後勤部門通宵整理行裝。隊員削去長髮,吃上一碗「行前平安面」便和同事、家人依依惜別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我是老黨員、是護理部主任,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我去是最合適的。」護理部主任陳曉歡這樣說道。

逆行者,在路上 | 第二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