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作为古代君主假如只能选一文一武,你会选择哪两个人?

大杂烩1985


我的答案是 无论选文还是选武,都需要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

如果我自己偏武,像始皇帝嬴政我就选文臣李斯,像曹操我就选荀彧,像李世民我就选房玄龄,像宋太祖赵匡胤我就选丞相赵普,像朱元璋我就选李善长。

如果我自己不擅长武,像汉高祖刘邦我就选韩信,像东吴孙权我就选周瑜,像唐代宗李豫我就选郭子仪,像宋高宗赵构我就选岳飞。

其实无论选文还是选武,作为一代君王,主要的能力是驭人用人,无论何时永远能选中最合适的人。

谢谢大家,我是幻海尘封,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继续分享讨论这个话题。


幻海尘封


要让我选的话我会选文选诸葛亮,武选白起

为何会这么选呢?

首先最为一个君主,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地位,也就是权利要在自己的手中,不能够被其他的功臣,名将夺权,所以手下的忠诚度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标准。

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能没有三国演义里面所描述的那样的神奇,那样的无所不能,但是他的忠诚以及可靠度是值得十二分的肯定的。

他的能力也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未出茅庐,便定天下三分,司马懿和曹操均在他手里讨不到好,荆湘人士都对其敬爱有加。

当年刘备仅仅为了给关羽报仇雪恨,发兵攻打东吴 ,结果十分不幸的碰到了东吴名将陆逊,惨败而归,病死于白帝城,可悲可叹,断送了诸葛亮苦苦经营的大好局面。

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彼可取而代之,但诸葛亮却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受托孤之重任,非但没有丝毫的篡位之心,反而是辅佐那扶不起的阿斗,使蜀国又延续几十年。

可谓是殚精竭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起

白起作为战神从无败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

更是在秦赵长平之战中一举定乾坤,斩杀赵军40多万,彻底了击垮了赵国,使战国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秦国争锋,为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但是后来功高震主,得罪了应候范睢,一贬再贬,最后被赐死,但也没有起反心。

可谓是上上之选。


王建国xxy


要我选的话,我希望能选吴起和诸葛亮两个人。

为什么选这两个人呢?

吴起

吴起平生大小七十多战,从没有被打败过。吴起在鲁国,能带领弱小的鲁国打败齐国。在魏国,训练魏武卒,天下无敌,阴晋之战更是以五万大军击败五十万秦军,为魏国建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级别的人物。他还著有兵书《吴子兵法》,世人往往把他和孙武并称“孙吴”,我个人觉得吴子是更胜孙子的。

关键的是你以为吴起只是一个武夫吗?NO!NO!NO!

吴起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自带千金难买的buff——变法强国。

吴起

他在魏国创建了横行天下、以一当十的魏武卒,一举夺得秦国的河西之地。

在楚国实施变法,使得国力大增。向南吞并百越,江南之地,向北曾经饮马黄河边,这是自春秋五霸楚庄王以后,楚国再没有人能够完成的壮举。

有这样的狼灭,何愁军队不精锐,国家不富强?

诸葛亮

诸葛亮有管仲、乐毅之才!

出使诸国则可以舌战群儒,不负君主的委托。

治理内政,则可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物阜而民丰!

诸葛亮

治军打仗,则令行禁止,正兵天下无敌。

关键这个人还是个大大大的忠臣,愿意未来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人到哪儿去找?

有了这俩人,只要不是必死的局面,我觉得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煮酒放歌


选择文吧,古代治国,文人知识相对丰富。文臣再打天下时候,一般帝王论首功都以文臣第一名;文人即可带兵打仗也可治理天下,是多面手,武将一般不行;从古代上朝时候的文武站立看,大多数文臣为尊,站左边。

况且治理国家靠的是合理分配社会财富,而不是暴力压制,保家卫国也不是靠军事,军事只是保持和平的一个技术手段,类似的手段还有很多,联姻、通商、进贡等,而靠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蓄积需要文臣的治理和调度,况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蓄积和调度也是文臣来做的。

无论是“文”,还是“武”,都是以“德”重要了。[呲牙]





灥靐飍羴麤龘


如果只能选择一文一武的话,文会选择诸葛亮,武会选择郭子仪。

为何选择诸葛亮做文臣

文臣是君主倚重的治国基石,因而文臣的选择主要看重这两点:其一、拥有治国之才;其二、忠心事主。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是个军事天才,其实真实的诸葛亮更为出色的是治国之才,诸葛亮出山的第一件作品便是——《隆中对》,而刘备集团也正是在《隆中对》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从一个常年游走于各诸侯之间的客将集团摇身一变成为了三国之一的蜀汉集团。自诸葛亮跟随刘备以来,差不多扮演的都是“萧何”的角色,替刘备坐镇大本营,稳定后方。

蜀汉建立之初,其内部形势并不稳定,政权内部派系众多。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实际掌权者,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治国之才,逐渐稳定了内部局势,缓和了各派系的矛盾,并且重用贤臣,使得蜀汉在益州的统治得到稳定了。而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也是个大忠臣,对待蜀汉政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心自然无需多言。综上,所以选择诸葛亮为文臣。

为何选择郭子仪做武将之首

选武将最重要的是两点:其一、军事才能卓越,军事才能太差做不了一个称职的武将;其二、对主上忠心,武将最忌讳的便是拥兵自重。


郭子仪是唐朝中兴名将,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奉命讨贼,先后克复了河北诸郡,并收复了被安史叛军占领的大唐国都长安、洛阳。而后计退吐蕃,再度收服了被吐蕃占领的长安。从郭子仪一生的战绩来看,郭子仪算得上是军事才能卓越之人。他曾多次挽救大唐于危难之中,豪不夸张的说他称得上是“再造大唐之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郭子仪虽功高盖主但却不拥兵自重,每次出征归来都会将兵权还归朝廷,对于武将来说兵权差不多是他的命根子,交出了兵权武将基本上就成了光杆司令了。郭子仪能这样做足见他对主上的忠心,这也是他为何能做到“功高盖主而主不疑”的根本原因。对于这样一个既有军事战略才能,又忠心于主上的人,不用他为武将之首,还用谁呢?

文有诸葛,武有汾阳,大事无忧矣。


混沌聊史


文选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武选白起,善于用兵,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云里藏风


文选萧何,武选项羽!

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一文一武,安邦定国,国泰民安,大统可期!


流云看天下


选择退位让贤,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兰亭之序


姜子牙,岳飞


huangdekun1314


文武双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