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书法写出来有什么用?当然是给人看的了!既然给人看,这就涉及了鉴赏问题。要说到如何鉴赏书法,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形质”是一种外在形式。概括地说,就是书法作品所形成的正面成像,是被阅读者通过观察书法作品,从而产生书作意象的形质图。这一图解形质的好坏也就直接划分出了书法作品水平的高下。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它主要包括有:1、用笔的方法、2、墨色的营造、3、布局的合度、4、落款印章的巧设等方面。至于作品所涉及到的应用内容以及创作书作时所使用到的笔墨纸砚以及装裱装框等方面的硬件备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说出了书法鉴赏的精髓,强调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审美观念。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赏析书法要把握作品的宏观特征,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在欣赏书法时,可欣赏书法用笔的美、用墨的美、线条的美、结字的美、章法的美、乃至升华到书法想像的美,从而使精神达到愉快的感觉。如颜真卿楷书是向相美,用包围的手法,显示出博大、气派,有‘大度能忍,忍天下能忍之事’的胸怀,故有学书必学颜的说法。柳公权楷书是向背美,用放射的手法,显示出紧奏、精巧,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古人还是把它们联系到一块,故有‘颜筋柳骨’之说,展示出完全相反的艺术风格。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通常是由内涵的基本功决定的。而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一个字的间架搭好,这个字的字体也就确定了。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间架结构。每个书法家在字体上求变,首先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李斯在史籀大篆字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创造了小篆字体的间架结构;程邈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成隶书。王羲之也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大成楷书、行书、草书。他书写的字体间架结构就非常美。后世的大多书法家都在他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连字最基本的间架结构都写不好,也就成不了书法家。真、草、隶、篆,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行笔法则变了,字体也跟着有所变化,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体就产生了。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在书法欣赏中要多元化的欣赏,特别是对于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更是如此,不要限制自己欣赏作品的风格。苏东坡曾经有一首诗,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杜陵指的就是杜甫,杜甫曾经有一句诗,说“书贵瘦硬方通神”。初唐的书法是以瘦硬为上的。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风格都是瘦硬的,所以杜甫才会有“书贵瘦硬”的评论。杜甫和颜真卿只差三岁,是同时代的人。颜真卿的书法是挺然雄伟,比较厚重的。但并不是说颜真卿的字就是肥,所谓“真颜不肥”。我们没有看到杜甫如何评价颜真卿的书法,但是颜真卿的书法肯定不符合杜甫所说的瘦硬。所以对于颜真卿的字,杜甫是不会过于推崇的。苏东坡对杜甫这种说法是不赞同的。他认为短长肥瘦各有各的姿态。燕瘦环肥虽有不同,但是都是公认的美人,各有各的韵味。有人喜欢环肥,有人喜欢燕瘦,都应该兼容。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在书法欣赏当中,也是如此,提倡兼容,允许偏爱,不能单一标准。这是在书法欣赏当中应该注意的。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说他不会欣赏书法作品,没关系,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