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浙江永康打造“空中希望課堂”確保教學不漏一人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夢楚 記者 王強)龍潤東是浙江永康市堰頭小學的學生,3月1日上午9時,他準時坐在電視機前,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開學第一課》。龍潤東說:“我們春節在老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臘爾山鎮板拉村,網絡信號不穩定,用不了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學習設備,知道同學們都已經開始上課了,心裡很著急。”龍潤東的父母也擔心孩子趕不上學習進度,打算把龍潤東留在老家上學。“後來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專門針對我們這種情況,特意開設了‘空中希望課堂’,讓我覺得很驚喜,第一時間趕回永康。”

據瞭解,永康務工人員眾多,全市14多萬學生中外來務工的新永康人子女佔比超過1/4,其中今年返鄉過年的有31545人,如果不能解決這批學生的學習問題,家長一旦決定留在老家務工,會影響永康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 通過“空中希望課堂”,利用廣播電視臺、電信、移動等平臺,讓這批學生不在學校實現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

“只要孩子們願意學,哪怕只有幾個學生,我們也要為他們提供科學、豐富、營養的‘自助學習大餐’。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讓返工人員子女落下一課。”永康市教育局局長謝滔說,隨著永康市政府出資包車、包專列,已有1.2萬新永康人子女陸續返永。 考慮到這批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為更好地因材施教,永康市教育局結合國家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生實際學情等進行綜合分析,組織全市207人的精幹力量專門為新永康人子女量身定做課件,打造“空中希望課堂”。

為保證教學質量,參與課程製作的都是近年來在教育界嶄露頭角的各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名師。課程涵蓋三至八年級的各個學科,課程內容低起點、緩坡度,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課時設定小學段為20分鐘,中學段為30分鐘,每個課時都設有2-3個學習任務。 據介紹,“空中希望課堂”除課本知識外,還有新聞聯播、體育鍛煉、勞動實踐、眼保健操、心理輔導等課程,該課堂3月2日起每週一至週五進行直播,為方便學生溫故而知新,每個課程都可以進行重複點播。

為了確保教學不漏一人,不落一課,永康市還利用疫情防控信息系統對未返永的學生進行精準排摸,掌握每一名學生的返永動態,由各校教師與返永學生無縫對接,幫助學生儘快投入“空中希望課堂”學習。

考慮到部分學生可能沒有學習設備,市裡還鼓勵各企業開放黨員活動室,組織企業員工子女統一觀看“空中希望課堂”,一方面營造更濃厚的學習氛圍,一方面讓返工人員能安心投入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