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邵元冲:为追白月光当将军留学,成就一番事业后,在35岁娶了女神


邵元冲:为追白月光当将军留学,成就一番事业后,在35岁娶了女神

近代历史中,出现不少女权的先锋,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加快了女性解放的速度,张默君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她积极地为女性争取权益,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巾帼不让须眉,她事业成就高,爱情婚姻也是一段传奇佳话,丈夫比她小六岁,被她拒绝了两次,却始终是对方心里的白月光,功成名就之后,终于在35岁时娶到她。

邵元冲:为追白月光当将军留学,成就一番事业后,在35岁娶了女神

能是女权的先锋,肯定受到身边某些因素影响,或者是能够接触到这类的教育,张默君也不例外。

1884年,张默君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乡绅家庭。

父亲张伯纯,早年参加戊戍变法,怀有救世之志,还是同盟会的成员,后来一心在教育上,以开化民智为己任。

她的母亲何承徽也不是默默无闻之辈,在诗词上颇有成就,被人称赞“沈酣三唐,渊源八代,风骨既骞,芬芳自远,海内奉为女师,异国求其诗草”,还担任过芜湖省立第二女校国文主任。

父母都是有文化之人,且思想先进不迂腐,张默君后来在文学上的造诣跟女权思想,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响。

邵元冲:为追白月光当将军留学,成就一番事业后,在35岁娶了女神

张默君三岁就开始跟母亲后面学《三字经》,四岁就熟读唐诗,当时身边人都称她为“神童”,长大也没有掉链子,历朝历代的经典著作或名人传记,她也是熟读于心,打下厚实的文学功底,一生著作颇多。

张默君先考上了上海务本女子师范本科,1907年毕业后跟父亲去了苏州,做了女学的教务长。

1914年,她自筹资金在上海创办了神州女校,这个学校在当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女性人才。

张默君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专攻教育这一块,还实地考察一些欧美女校,根据那段经历的所见与感想,写成《欧美教育考察录》在《上海时报》刊登,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张默君作为女权的先锋,并不是一味地要求社会改变对女性的看法,而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女子的教育水平,做到思想与人格独立,凭借自己本事在社会立足。

邵元冲:为追白月光当将军留学,成就一番事业后,在35岁娶了女神


女权并非特权,张默君很清楚这一点。

1931年7月,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一界文官考试,规模很大很正规,主考官都是专家学者,或者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张默君也在此列。

查看录取人员之后,张默君在办公桌上很伤心,有个主考官就过来问她怎么了,张默君说录取的竟然没有一个女性。

经她这么一说,其他主考官觉得全部是男性不太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就把全部主考官聚齐开会,降低女子的录取分数线,还规定必须有女子录取名额。

就在这几件事商定后快要通过的时候,张默君持反对态度,她认为,

“此例不可开,之前提倡男女平等,如擅行修改考试法规优待女性,届不失平等的意义”。

张默君这样的做法得到了一致的称赞,这几条特权也没有执行。

不过就像张默君期待的那样:只要女子努力,奋起直追,下届必有考中者

1933年的考试中,就有两名女性被录取。

邵元冲:为追白月光当将军留学,成就一番事业后,在35岁娶了女神

事业上不断攀升,感情却一片空白,不过这只是她个人选择。

1912年,张默君在同盟会工作时,底下有一个小她6岁的男生邵元冲,对她很是倾心,表达爱意之后,张默君并没有回应。

看她装傻的模样,中间人索性就把话挑开,张默君知道躲不过去了,就说了一句“非将军不嫁”,本来是为了拒绝对方,没想到对方觉得有希望,就辞掉了手中文职工作,投军建功。

1915年,讨伐袁军成功,邵元冲在其中做了很大贡献,结束之后,觉得应该满足对方的标准,就让人去说亲。

可张默君对他可能是真的无感,又找了一个理由拒绝“非留学生不嫁”。

邵元冲失望而归,就全身心投入在自己事业上,成为蒋的重要幕僚之一,也因工作关系,去了不少的国家,还在哥伦比亚大学跟威斯康星大学这两所学校深造过。

邵元冲:为追白月光当将军留学,成就一番事业后,在35岁娶了女神

1924年,邵元冲跟朋友黄季陆见面,黄季陆告诉他,张默君还是单身。

邵元冲这时候已经不是为爱冲动的小伙子了,也明白张默君不喜欢他,当年才找那些理由来拒绝,所以在朋友的暗示下,还是说算了,而且两人很多年没有联系了。

男未婚女未嫁,黄季陆觉得可惜,继续劝他,并让邵元冲把自己写的书《美国劳工状况》寄给她,看看她是什么反应。

这话一说,邵元冲那颗平静的心,开始躁动起来,根据他的建议,把书寄过去。

张默君收到之后,两人恢复了往来,不久陷入热恋,不久就结婚了,新郎35,新娘41,即便是时间晚了些,好在终成眷属。

张默君是女权先锋,从不偏激,并且自己践行着什么是新时代女性,在工作上努力奋斗,婚姻是因为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