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貴陽這道現身廢墟的清代牌坊 將易地搬遷保護

30日,本報對貴陽市嘉潤路南嶽巷發現高張氏節孝坊一事進行報道後,對於這道牌坊日後的保護及高家的故事引起了眾多市民關注。當天,記者從南明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瞭解到,近期,這道牌坊將會進行易地搬遷保護。

貴陽這道現身廢墟的清代牌坊 將易地搬遷保護

市民在牌坊前拍照。

牌坊背後的故事

昨日,報道見報後,有不少市民對該牌坊背後的故事非常感興趣,所幸的是,記者幾經輾轉,終於聯繫上了高家後人高言經。

高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向記者介紹了一本名為《貴陽地名故事》的書。他稱,關於先祖高廷瑤兒媳高張氏的故事,書裡均有記載。

書中寫道:“據《貴陽府志》所載:高氏,貴築洪邊裡北衙村人,公有兄二人,早逝。弟以莊,字秀東,官四川營陽知縣,有治聲。”

據高老介紹,文內所指的早逝的兩人,正是高以愚與高以憲兩兄弟。

書中載明,“高以愚之妻張氏(高張氏),瑤女,年二十適以愚。二十三歲夫歿,乏嗣。翁姑在堂,氏苦節侍奉。繼姑生二子,氏助撫育成立,苦節三十四年,巡撫賀題旌。”

這就解釋了給高張氏立牌坊的緣由。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高以憲之妻“高朱氏”,“據《貴陽府志》記載:附貢生高以憲妻朱氏,雲南監生玥之女,年十八適以憲。二十四以憲卒,遺一女。翁姑在堂,朱侍奉克敬,女長成。翁姑晚年生子二,朱撫之成立婚配,苦節三十四年。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巡撫題旌。”

因高以愚與高以憲兄弟倆早逝,故在史志中,均無生平事蹟的記載。唯有兄弟倆的張氏、朱氏兩位孝節賢妻,不僅沒有被當時的官員、民眾和史家所遺忘,而且還被巡撫報請清朝廷批准,以最高的旌表方式,立坊以垂千秋萬代。

據悉,書中所指的“巡撫賀”和“巡撫”就是時任貴州巡撫的賀長齡,其題請旌表的時間,與坊中所鐫刻的建坊時間完全吻合。

將進行易地搬遷保護

事實上,市民們除了對該牌坊的故事感興趣外,日後的保護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南明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劉志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嘉潤路提升改造是配合花冠路建設所需,目前,建設區域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將進行降坡、棚戶區改造等工程,需對位於建設紅線範圍內的“高張氏節孝坊”進行搬遷保護,才能有效地推進項目建設,如果對“高張氏節孝坊”進行原址保護,勢必影響花冠路北段的建設規劃和棚戶區改造。

“為了保證道路暢通,只能進行易地搬遷保護。”劉志平說,根據相關規定,城發公司已聘請相關資質單位對“高張氏節孝坊”進行現狀勘察、搬遷工程設計方案和編制文物影響評估報告,並逐級上報。在獲得相關部門的批覆後,將聘請相關資質單位實施節孝坊的搬遷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

“如果搬遷,新址選在哪裡?”劉志平透露,根據現場踏勘,建議將高張氏節孝坊搬至南明區森林公園門口西側空曠地帶。既提升了森林公園的文化品位,又有利於文物本體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