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了解世界上的三大瘟疫吗?惨烈:想不到每次都死这么多人

你了解世界上的三大瘟疫吗?惨烈:想不到每次都死这么多人

本文过长,添加关注后,每天收到精彩文章。

你了解世界上的三大瘟疫吗?惨烈:想不到每次都死这么多人

黑死病曾肆虐欧洲三次,图为1348年佛罗伦斯的瘟疫绘图。

改变历史的瘟疫

疾病最可怕之处在于它总是突如其来。2002年11月在广东佛山发现的首例“SARS”患者。来得突然,传染迅速。到2003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SARS”导致的死亡人数为919人。恐惧的情绪甚至让人们变得疑神疑鬼。然而,在历史长河中,“SARS”不过是沧海一粟。与曾经肆虐欧亚大陆的黑死病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你了解世界上的三大瘟疫吗?惨烈:想不到每次都死这么多人

​SARS病毒肆虐时,进入边境、医院及公共场所时,都要进行发烧筛检。

黑死病曾一度让全人类感到恐惧,每一次大爆发都会带走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它总是不留余地地屠杀,曾血洗欧洲,给欧洲文明一记重创。黑死病在当时难以预防,难以治疗,感染上的人几乎都活不过一周的时间。同时黑死病传播迅速,只要人在流动,它就会跟着流动,最多的一次,它覆盖了4个大洲,受害者达到2亿人!

有些学者认为,如此可怕的黑死病,在中世纪的爆发也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格局。教廷的威严在黑死病面前已大大减弱,人民开始明白要及时行乐,更多的娱乐方式在民间流传开来。人民的思想也因此得到解放,更多的文艺复兴先驱者站了出来。如著名的意大利先驱者薄丘伽就在黑死病爆发时期,以黑死病为背景写下了经典的《十日谈》。

更重要的是,中世纪的医学一度被神学牵制不得进步。而黑死病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探索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拯救自己。

黑死病似乎始终蒙着神祕面纱,一般认为黑死病与鼠疫的关联较大。患病的人皮肤会出现血斑或脸部肿胀,若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全身皮肤常呈黑紫色,最终死去,因而被称为黑死病。

瘟疫爆发的重要因素是卫生条件差。以鼠疫假说为例,跳蚤或虱子通过叮咬将老鼠身上的鼠疫杆菌传染给人类,进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但其实啮齿类动物对鼠疫杆菌大多有着免疫力,而传播疾病的跳蚤却会死于鼠疫本身,是彻头彻尾的死亡传递。

黑死病是历史上影响力较大的一种传染病,中国历史上也多次爆发过黑死病瘟疫。黑死病在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爆发:

第一次大爆发被称作“查士丁尼瘟疫”,第二次是重创欧洲经济的“中世纪大瘟疫”,以及标志着黑死病逐渐消亡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逐步膨胀,每一次爆发都更具杀伤力,最后却又消弭于无形。许多学者认为是医学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善消灭了黑死病,这一切要归功于人们的努力。

这要从6世纪的“查士丁尼瘟疫”说起。因其爆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在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雄踞东部的拜占庭帝国兴盛达到巅峰。即将重现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一场空前规模的瘟疫却不期而至,使拜占庭帝国的中兴之梦化为泡影。当时,人们还在街头巷尾讨论即将爆发的战事,突然身体摇晃,一声不吭地倒在地上,所有人都以为是上天降下的灾祸。这是黑死病第一次被人们牢牢记住。疫情并没有维持太久,在一年之后便逐渐消失。黑死病的下一次大爆发是在14世纪的欧洲。

你了解世界上的三大瘟疫吗?惨烈:想不到每次都死这么多人

查士丁尼大帝。

14世纪的“中世纪大瘟疫”的爆发也标志着人类与黑死病长达600年的拉锯战拉开了序幕。这场大瘟疫被认为是由历史上一次“细菌战”引起的。1346年,西征的蒙古军队包围了黑海港口城市克法,最终因为军队围城生活条件恶劣而失败。不少士兵染上了黑死病,围城军队不败而溃。撤退无望的军队将病死者的尸体用投石机投入城内,原本兴旺的海滨城市在几日内便成了一座死城。

疾病随着幸存者,从海路、陆路来到了欧洲。之后的短短5年时间里,黑死病席卷整个欧洲,消灭了超过1/3的欧洲人口。意大利和英国死亡人数甚至接近总人口的一半。黑死病成为欧洲中世纪时神的象征,让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从原有的40岁骤减到20岁。为了消灭这四处游荡的死神,人们开始了漫长的自救之路⋯⋯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廷领导下的医学发展呈现不健康的状态:神学和医学不分家,科学的界线十分模糊。攻读神学的教士突然发现放血能让人头脑清醒,一身轻松。上流圈子居然也煞有其事流行起“放血风”。感冒靠放血,痛风靠放血,心情不好也要放血,放血几乎成了一种超乎医疗的活动。

社会上流人士都开始流行放血了,普通老百姓自然也开始跟风。最初,放血的手术都由教徒实施,直到教皇颁布敕令—禁止教士给人放血。教士不能给人放血,于是放血的重任一下子落到了拿剃刀的理发师身上。理发店门口的红蓝白条纹标志代表放血的服务:红色是动脉,蓝色是静脉,白色是止血用的绷带。

你了解世界上的三大瘟疫吗?惨烈:想不到每次都死这么多人

古欧洲医师认为放血工作是下等人做的事,于是理发师就成了业余的外科医师。

可是中世纪的欧洲人不仅不懂得麻醉,也没有杀菌消毒的手段,放血治病不成,反倒成了黑死病的助力。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怪异方法:吃发霉的糖蜜、用小便洗澡、大便敷脓包,几乎都是危险的行为。在尝试无果的情况下,人们感到万分绝望,唯有祈祷,向神哀求。世界末日的惨像在欧洲大陆各处上演,这种惨剧一直到黑死病入侵俄罗斯之后,才开始慢慢停止了。黑死病突然就自行离开了,留给欧洲人难以修复的疮痍。

但黑死病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偶尔还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让人类不能忘记被黑死病折磨的恐惧。身处恐惧之中,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显得特别左右为难。其实在这样的疾病面前所有医生都是束手无策的。但医生的天职却不容许他们后退,可笑的是,勇敢留下的医生却会被认为是为了金钱。由于始终无法瞭解黑死病的本质,医生们也难免想出一些奇怪的办法保护自己。

艰苦度过了“中世纪大瘟疫”的医生们开始总结经验。在疫情相对缓和的16世纪,一名叫Charles de Lorme 的法国医生发明了鸟嘴面具。当时民间普遍认为,瘟疫是形似鸟的恶灵缠身,只有形象更为凶恶的鸟嘴面具才能驱赶它们。自此医生的形象变得诡异起来。为了杜绝感染,身上穿着泡过蜡的衣服,头戴黑帽、带着鸟嘴面具,面具的顶端塞着香料,手上带着白手套、拿着木棍成了医生的标配。但医学技术和防范意识不足终究是硬伤,医生能够保护自己却依然救不回病人。久而久之,“鸟嘴医生”也成了死亡的代名词。

你了解世界上的三大瘟疫吗?惨烈:想不到每次都死这么多人

鸟嘴面具源自瘟疫医生的面罩。

这种只能自保不能救人的治疗,终于在19世纪第三次“瘟疫大流行”的时候得以改变。1855年开始的瘟疫大流行是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一次。从中国的云南省开始,蔓延到了印度,传到了美国旧金山,也波及了欧洲和非洲。仅仅10 年,传到77 个港口60多个国家,全球死亡人数超千万。

幸运的是19世纪的微生物学领域已经有了足够力量发现真相。瘟疫在中国华南爆发的那年6 月15 日,亚历山大.耶尔森抵达香港。起初耶尔森不被允许进入停尸房,透过贿赂处理尸体的英国水手,才得以在停尸房逗留几分钟。而就是这几分钟,耶尔森用无菌针在死去的水手身体的肿块上提取了一些液体。回去之后,他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一种呈阴性的杆状菌。随后他将杆状菌接种到了健康的豚鼠身上,几天后,接种病菌的豚鼠都死了,并在尸体上检测到一样的菌落。最后他断言,“毫无疑问这就是导致瘟疫的微生物!”自此,这种致病菌便以耶尔森的名字命名──耶尔森氏菌。

发现了耶尔森氏菌后不久,耶尔森在一次救助工作中,与法国军医路易.西蒙德又发现了这种瘟疫能在老鼠与人之间传播。很快,在1896年黑死病波及印度的时候,俄国科学家哈夫克伊纳经过一年的努力,用杆状菌制作出了第一个疫苗。

瘟疫的疫苗很快开始投入使用,拯救了成千上万的患者,只有19 人因为疫苗受污染而医治无效病死。虽然有了疫苗,但是如何控制黑死病的传播还是一个难题。

1910年,华侨伍连德在出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时候,发现了黑死病同样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透过有效的隔离和高效处理传染源,黑死病的蔓延被成功抑制。自此一役之后,人类为对抗黑死病所做的无数努力总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直至今天,还有很多人将精力投入到对黑死病的研究里。虽然主流观点认为曾经三次爆发的黑死病元凶就是鼠疫杆菌,但还是有不少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即便是现在我们都还没有完全揭开黑死病的面纱。

历经沧桑,横扫欧亚大陆600 年之久的黑死病逐渐消散。但就像游戏《辐射》中的那句话:战争从未改变。人类与病菌的对抗永远不会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