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蔡伦是发明了造纸术还是改进了造纸术?

旒孟5A0G116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并利用蚕丝加工丝绸的国家。

在使用漂絮法从病茧、残茧中提取丝绸时,篾席上会产生一层纤维,达到一定厚度后,取下称之为赫蹏或方絮。这是最早的造纸方法。

中国文字诞生后,老祖宗们喜欢到处使用文字纪录。

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到春秋战国的竹简、再到锦帛。

东汉蔡伦入宫当了宦官。平时工作也轻闲。看到宫中书简笨重不堪,锦帛又过于昂贵。一时发明心起,埋头苦干。使用多种材料测试后,终于改进工艺,发明了价廉物美的纸张。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难得浮生闲半日


实践出真知。中国人有史以来都是勤奋善于思考的智者。蔡伦更是华夏民族的骄楚!

古代,农业生产并不发达,特别是丝蚕养殖到织锦,但先辈在这一方面巳经比世界各国先进了一步,这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其实蔡伦虽入宫当了宦官,但他毕竟是在农村乡野历练过,他见过农民是怎样养蛋,又是怎样抽丝织锦,又是怎样从茧伞上收集残丝集成被子御寒,也见过抽丝过程之前须烫茧的工序。这些都给蔡伦给予了启发。

尽管说蔡伦是从农业生产过程中获得了启发,也从废丝打浆过程中获了逐步改进的思索。但蔡伦毕竟在朝当宦官,这是由于文字需要书写,竹简过于苯重,可蔡伦想到了,蔡伦的智慧在这一方面比全世界的人类先想到了造纸的必须,因此说:蔡伦发明造纸无可厚非。造纸的发明使世界加速迈进了文明时代。



用户听松闲人


其一,造纸术肯定不是蔡伦发明的;其二,蔡伦应该是改进了造纸术,但改进这项技术的也并非只有他一个人,因为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蔡伦恰好在那个节点出现并且拥有能够被历史记载下来的身份,更多的人则成为“无名”者,被历史遗忘。

有些书籍、文章将纸的发明归功于东汉时期的蔡伦,但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造纸术的发明至少可以追溯到蔡伦以前两百余年。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纸,是出土于甘肃天水的放马滩纸和出土于西安东郊的灞桥纸,其时代皆在西汉前期。

放马滩纸是西汉初期文帝、景帝时期的纸,在1986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区。这片仅余残片的纸在出土时放在死者胸部,只有不到巴掌大的一小片。放马滩纸薄而平整软滑,上面有用细黑线绘制的山、河流、道路等图形,因此很可能是一幅地图。这片珍贵的纸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灞桥纸是1957年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取土时意外发现的,出土于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墓葬中,共计80多片,大小不一,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专家称其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

有没有比放马滩纸和灞桥纸更早的纸呢,不好说,但有这个可能性。根据资料,1933年新疆的罗布淖尔就发现过蔡伦时代之前的古纸,但二战时毁于战火;1942年在内蒙古的额济纳也曾发现时代非常古老的纸,但当时并没有作出十分肯定的断代。

最后说一下蔡伦这个人,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宦官,生年存疑,死于公元121年,是因为权力斗争而自杀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生产出了所谓的“蔡侯纸”,其意义在于降低了纸张的原料成本,降低了纸张的价格,使得纸张能够普遍流传开来,这一点功莫大焉。


兰阇读书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蔡伦是唯一一个正史有载的发明家。

《后汉书·蔡伦传》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丰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这里说蔡伦是桂阳(今湖南耒阳)人,是负责监制器械的,很有名气。在这之前,一般用竹简写字,或者用裁制好的丝绸写字,这种丝绸就叫“纸”。丝绸太贵,竹简太重,都不好用。蔡伦就想出用树皮、麻头,或者敝布渔网之类材料做出了一种新的纸。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就此推广使用。天下管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这里明确记载了三个问题:

1、蔡伦以前没有纸,“纸”这个字指的是写字用的丝绸。2、蔡伦亲自发明了造纸术,“伦乃造意”。3、造纸术发明以后,很快由皇帝推广使用了。

如果此论属实,蔡伦为造纸术的发明人无疑。唯一的问题是,和考古发现对不上。🤪🤪🤪

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这种纸早于蔡伦,但不是用来写字的。

如果说只有用来写字的才叫纸,这个灞桥纸不算。那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绘有地图的纸,这个就没办法解释了。

所以今天我们才模棱两可的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其实灞桥纸、放马滩纸和蔡侯纸到底有什么关系,没有人知道。

附图分别是灞桥纸,放马滩纸和蔡侯纸。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

在东汉以前就已经有了造纸术,但是那个时候的造纸术造出来的纸不仅技艺复杂,而且成本高,不容易推广。

蔡伦有才学,尽心公事,敦厚谨慎。多次触犯皇帝的意旨,辅佐匡正皇帝的得失。

对于造纸术的改进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蔡伦原本给皇室给制造皇室丧葬所用的刀剑和其他器械做监督。这些刀剑精美坚固,蔡伦也很用心。他发现古往今来的文字大部分刻在竹简上,然后编成册;写在帛上的虽然简单,但是价格昂贵。竹简笨重,帛书昂贵,能否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呢?

进过长时间的刻苦钻研,蔡伦创造设计,用树皮、麻头和破布、渔网造纸。

他把自己造纸的方法上报给了朝廷,皇帝很高兴,不仅给给蔡伦赏赐,并且将这种造纸的方法宣告天下,进行推行。

人们把用改进的造纸术造出来的纸又叫做“蔡侯纸”。

造纸术的改进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书籍因为造纸术的改进,流传起来更加方便。

东汉以前的古籍流传下来的很少,一部分原因就是书籍不易于传抄。

我们要时刻对先民保持敬畏,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总有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诗书君


纸是汉朝时代发明的的,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开启人类文明之旅。西汉时期就有造纸,那时的纸太粗糙,不能书写,所以西汉还在延续着竹簡书写。竹簡写成的书放置、搬运、书写极为不便。到了东汉后期蔡伦在前人造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纸的质量大大的提高、其特点是光滑流畅,不但能在纸上书写文字,而且能画画。从此纸张的书写文字代替了笨重的竹簡书写,蔡伦的造纸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的贡献。


勇往值钱


“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拓展资料: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相关技术。


小明爱小兮


实际是改进了造纸术。但是因为其对造纸术的重大贡献,通常认为是蔡伦发明了新的可供推广应用的造纸术。

文字发明以前,古人以绳结记事,出于无法辨认绳结所代表的事物,经常出现错误。文字出现以后,人们便利用甲骨、金石记事。但金石笨重,使用起米很不方便。在纸出现之前,竹简、木犊、帛是主要的书写材料。竹简、木犊十分笨重,所占的空间又很大,写作和阅读都很不便利。帛虽然便于书写,但价格昂贵,只有少数皇家贵族才能享用。

中国汉代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文化匕事业蓬勃发展,对改进书写记事材料的需要日益迫切。蔡伦作为东汉王朝供应皇室用品作坊的主管(尚方令),对这种日益增长的需要给予了特别关注。

当时汉代的“纸”是采用细薄的丝织品,但价格昂责。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皮、破布、渔网等材料制造纸张,从而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有文字记载蔡伦于105年向东汉和帝献纸,说明其所制纸张在质量和数量上已能适应皇室的需要,标志着其所发明的造纸术在技术上的相对成熟。从此,世人便使用这种纸,并称之为“蔡侯纸”。后来纸史研究者便将公元105年定为了造纸术的发明年。

由于蔡伦的努力,人们掌握了用树皮、麻头、破麻布、旧渔网等廉价的原料,生产出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并使这种生产技术推广流传开米。后来人们沿用蔡伦生产纸的工艺,采用竹、藤、稻草、麦草等其他原料,生产出形形色色的手抄纸。蔡伦总结出来的造纸工艺很快随着纸张一齐外传了。在285年,造纸术传到了朝鲜,后又传到了日本。大约在唐朝,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至欧洲,在造纸术的外传中,世界人民都承认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

现在,关于造纸术发明者的说法还存在争论,但是不管说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还是说他是造纸术的改良者,造纸都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一历史定论是无可非议的。


草原独狼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麻纤维纸。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而是改进者。中国古代的“纸”最早经历了竹简、木简、绸绢等演变过程,但相对于底层普通的民众而言:使用竹、木简携带不便,绸绢又十分昂贵,用不起。只得用麻布或土布来替代,即使这样,整块的土布麻布也仍然觉得耗费不起。只能用织麻布剩余的边角料来替代,但在使用中仍然因其块小书写文字有限、麻布纤维厚、不易折叠等多有不便。于是便有人将其麻放入水中,浸泡数日,以求获得其细丝织成麻纸,不料在浸泡过程中,有时日较久麻成泥状,捞起日晒而成麻纸,用之,利于书,于是广而传之。蔡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选用日常多见廉价的废料麻布头、渔网、树皮等,浸泡制纸,以此法制成的纸坚硬易吸水、浸墨不透、成本廉价、适合普通民众使用,于是“蔡伦纸”取代过去的麻布纸,而为人民日常使用,纸为蔡伦发明之言也逐步传开!


谯郡太守


他估计只是一个监工而已,对纸的技术没有什么特别的知识!带领一帮工匠,监管他们研究造纸的技术,然后研究完成了,他就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