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明代弘治黄釉瓷器的特点

明代弘治黄釉瓷器的特点

黄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大约八百摄氏度的低温中烧制而成。“黄”与“皇”同音,因此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专为皇帝日用或祭祀使用。

黄釉瓷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弘治朝的最为著名,其精美非凡,不可多得。论之发色前朝后世皆不及,是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准器,因其娇嫩、艳丽、隽秀、精巧、小可、迎人的诱人风格令人爱不释手。弘治黄釉瓷的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人称“鸡油黄”、“娇黄”,其釉色纯正,釉面平整,滋润娇嫩,光泽度好。看起来娇艳欲滴、恬淡飘逸,审美价值、烧造水准亦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加上采用浇釉工艺,即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釉表或素胎之上,故又名“浇黄”。

弘治黄釉器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器种,因而无论大小器物无一不精,是并列明朝六大种(洪武釉里红、永乐甜白、永宣青花、宣五彩、成斗彩、弘治娇黄)之一的名贵器种,正因此见之不易、得之更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