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15國“禁塑令”蜂擁而至,別再說“廢塑料”與你無關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15国“禁塑令”蜂拥而至,别再说“废塑料”与你无关

中國的“禁廢”著實是全世界對塑料垃圾革新認識的好契機,用“垃圾分類”把現有廢塑料回收處理的同時,頒佈帶有懲戒條款的“禁塑令”,意在從源頭減少塑料的產生,我們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努力,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半年,15個國家相繼發出“禁塑令”。行業轉型迫在眉睫!

15国“禁塑令”蜂拥而至,别再说“废塑料”与你无关

中國海南省

2020年起執行

2月21日,《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新聞發佈會在海口召開,記者瞭解到,2019年底前,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地方性法規及標準體系,完善監管和執法體系,形成替代產品供給能力;

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

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試行)》的塑料製品。

新西蘭

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從今年7月1日起,無論商超大小,包括服裝店、dairy店等零售業,將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環保部已經發文件確認,對於違規情節嚴重、勸說無效者,最高罰款是10萬紐幣!

韓國

2019年1月1日起執行

韓國環境部在官方網站發佈聲明說,根據“關於節約資源及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法律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韓國2000多家大賣場以及1.1萬家店鋪面積超過165平方米的超市,將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

除魚類和肉類等必須用塑料袋之外,相關大賣場和超市只能為顧客提供環保購物袋、紙質購物袋、可回收容器等盛放物品。如果被發現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商家將被處以最高300萬韓元(約合2700美元)罰款

美國紐約州

2019年1月起執行

中國僑網1月15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紐約州長葛謨計劃在全州推行塑料袋禁令,為推行環保政策,葛謨將把塑料袋禁令納入2019年行政預算,他指出,“禁用塑料袋和促進回收的大膽行動將減少我們社區的垃圾,保護我們的水源,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清潔、更綠色的紐約”。

近日,Hoboken已開始施行禁塑令,shoprite等超市塑料袋售10美分一個。

智利

2019年2月3日起執行

2018年8月3日,智利正式頒佈“禁塑法”,禁止全國所有超市、商鋪向顧客提供塑料袋。智利由此成為拉美首個全面禁止商家向購物者提供塑料袋的國家。

“禁塑法”規定,從2019年2月3日起,所有大型超市、商場不得再向購物者提供免費或收費塑料袋,對每個違法提供的塑料袋,最高罰款370美元;2020年8月3日起,智利將全面“禁塑”。

法國

2020年起執行

7月12日,法國《歐洲時報》報道稱,巴黎市議會近日投票通過的一項決議規定:從9月開始,各大市政公共機構比如學校、養老院、體育場和博物館等,將逐漸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法國2016年起就禁用了厚度低於50微米的一次性塑料袋。此外,法國政府將於2020年開始全面禁用純塑料的一次性餐具,取而代之的將是可降解袋和可堆肥袋。

歐盟成員國

2021年起執行

科技日報柏林2018年10月24日電(記者顧鋼) 歐盟議會24日投票,批准從2021年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以遏制日益嚴重的塑料廢棄物對海洋和生態環境的汙染。

根據提案規定,從2021年起,歐盟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餐具、棉籤、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這些用品將由紙、秸稈或可重複使用的硬塑料替代。

塑料瓶將根據現有的回收模式單獨收集,到2025年,要求成員國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達到90%。

澳大利亞

2018年7月1日起執行

從2018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和西澳大利亞州禁止零售商向顧客提供一次性超薄塑料袋。自此,澳大利亞八個行政區僅剩新南威爾士州還沒有實行禁塑令。

根據昆士蘭州的規定,零售商如違規提供厚度不超過35微米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可能將會面臨最多6300澳元(摺合人民幣3萬元)的鉅額罰款

澳大利亞最大的連鎖超市企業伍爾沃思,從2018年6月20日起,在全國1000家門店停止向顧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顧客購物時需自備購物袋或者購買可循環使用的環保塑料袋。

印度

2022年起執行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印度總理宣佈,計劃2022年前消滅所有一次性塑料產品。

印度第二人口大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限塑令”在6月23日正式生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限塑令生效後,監察員開始頻繁出現在城市街頭,毫不留情地給違規商家開罰單。6月24日,僅該邦首府孟買一地就有80多個商家被罰,罰金高達40萬盧比

英國

2019年1月起執行

今年1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佈將不遺餘力地全面禁塑,除了徵收各種塑料製品稅費、加大對可替換材料的研發,還計劃在2042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飲料瓶、吸管和大部分食品包裝袋。

除了政府,英國女王也表明了自己強烈的禁塑決心,她要在所有皇室的地盤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中國澳門特區

銷售數量超量完成

澳門特區行政會14日公佈,已完成討論《限制提供塑料袋》法律草案,建議對零售行為中提供塑料袋實行“膠袋收費”的管制措施,由商戶收取每個膠袋1澳門元的費用。

法案建議在零售行為中,必須以有償方式向他人提供塑料袋,且須就每個塑料袋收取由行政長官已公佈於《特區公報》的批示訂定的價金。

法案設定例外情況,尤其是基於衛生及安全理由,規定用於盛載未事先包裝的食品或藥品、非氣密包裝的食品或藥品、應保持在冷熱狀態的食品或藥品、在機場禁區內受攜帶手提行李安全限制的貨品,得以無償方式提供塑料袋。

法案同時建議由環保局負責監察法律的遵守情況,如違反限制提供塑料袋的有關規定,科澳門幣1000元罰款;如違反合作義務,科澳門幣1萬元罰款。

另外,法案建議,為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及推動減少提供塑料袋的情況,法案規定須在零售場所的顯眼處張貼有關提供塑料袋的宣傳品。

冰島

2021年起執行

據《冰島評論報》1月31日報道,冰島環境部長GuðmundurIngi Guðbrandsson在冰島議會提出新法案,將在2021年之前禁止使用塑料袋。如果該法案通過,將不允許企業免費向客戶提供塑料袋。到2021年,將不允許企業分發任何塑料袋,無論是免費還是付費。

商家仍然可以在商店貨架上出售塑料袋,但禁止在結賬點出售塑料袋。

該法案規定,從2020年初開始,個人每年平均使用塑料袋不超過90個,從2026年開始不超過40個。

擬議的法案比歐盟關於減少塑料袋使用的指令更嚴格。歐盟允許各國從禁令中豁免最薄的塑料袋,而冰島則不允許。

華盛頓州

2020年起執行

華盛頓州的限塑令,最遲從2020年起,超市裡將不再有一次性塑料袋的身影了。

據悉,除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外,該法案還要求再生紙袋至少含有40%的再生材料。不過,商店內使用的某些一次性塑料袋將免於禁令,包括包裝水果、蔬菜、散裝食品和肉類的塑料袋,以及用於螺絲等鬆散的散裝物品的袋子。另外,可堆肥的手提袋也將在被禁止使用的名錄裡,但商家如果在店內使用可堆肥塑料袋的話是可以豁免的。

如果該措施最終在州立法機構獲得一致通過,商家只有一年的時間用完他們現有的一次性塑料袋庫存。如果到2020年出現違反限塑令的情況,商家將面臨250美元的違規罰款。

澳洲霍巴特

2019年3月起執行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霍巴特成為澳洲第一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城市。企業如果使用一次性塑料,可能會被處以高達1300澳元的罰款,當地居民都非常贊同和支持此一政策。

從今天開始,霍巴特將逐步取締一次性塑料,議員Ben Harvey通過該章程並作出修正,罰款將於2020年12月生效,好讓企業有時間調整。

並且這個條款針對的不僅僅是塑料吸管,任何石油基塑容器,比如一次性杯子、吸管、餐具、調味汁包裝這些都是被禁止的。

巴西

銷售數量超量完成

巴西聖保羅(São Paulo)市議會首輪投票通過了禁止在該市供應塑料吸管的新提案。

法令規定,聖保羅市政府禁止商家在旅館、餐廳、酒吧和麵包店等地供應塑料吸管,同樣適用於夜總會、歌舞廳以及各類音樂會等活動場所。商家可選擇供應再生紙吸管、可食用吸管或可生物降解吸管,所有吸管均需單獨包裝並使用相同材質的包裝袋。

商家第一次違反規定時將收到政府警告,第二次罰款1000黑奧,第三次罰款翻倍,以此類推。若商家違反規定次數達六次以上,則除行政性關閉外,政府還將對其處以8000黑奧的罰款。

此外,聖保羅州立法機構也收到一項禁止全州供應塑料吸管的提案。該提案規定對違反法令者處以500到5000黑奧不等的罰金,需在議會成員們討論後接受全體投票,再交由州長進行最終裁決。

據統計,目前該州已有6個沿海城市禁止供應塑料吸管,其中包括桑托斯市(Santos)、瓜魯雅市(Guarujá)、伊利亞貝拉市(Ilhabela)、烏巴圖巴市(Ubatuba)、聖塞巴斯蒂昂市(São Sebastião)和卡拉瓜塔圖巴市(Caraguatatuba)。

對於中國而言,“禁塑令”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試行,但迫於塑料的低廉便捷性和市場運作,使得堅持實施受到層層阻礙,但小編認為,對於人類而言,“禁塑令”著實令人汗顏,這本是一個從孩童時期就被教育的習慣,如今卻要以法律的形式來強制要求,但不管怎樣,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身邊的塑料都能夠真正的循環起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微LINK再生資源,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