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缅甸这个国家为什么战乱不断?

用户109093454798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缅甸国内的局势一直十分的不稳定,地方武装和缅甸政府军之间交火不断,缅甸内战打到今天已经打了50多年的时间。


虽然在近些年缅甸政府收编和遣散了部分地方武装,但是缅甸地方武装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缅甸内战的局势仍然没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缅甸国内战火不断,一方面是因为缅甸各民族之间的历史矛盾,另一方面是缅甸政府奉行缅族优先的政策,欺压和歧视缅甸的其他民族,这个问题也是双方矛盾的根源。

缅甸最大的矛盾点来自于缅北地区,缅北地区的民族组成非常的复杂,既有缅甸的传统民族掸族和克钦族,也有因为近代殖民掠夺而被划入缅甸的果敢族。英国占领缅甸期间,扶持了部分缅甸的少数民族武装,并且将大量印度人迁移到缅甸。


在日本发动侵缅战争之后,缅甸的几个少数民族联合印度人共同抗击日本人。而缅族军队领导人昂山将军则投靠到了日本人的麾下,双方因此爆发了数年的冲突,死伤人数数以万计。

在二战结束后,为了能够摆脱英国的统治,缅甸少数民族和昂山将军达成一致,建立了缅甸联邦。昂山将军给了缅甸少数民族极高的自主权,允许他们继续保持私人军队,为以后的缅甸内战埋下了隐患。


昂山将军被暗杀后,新上任的吴努打击少数民族军队势力,收回了昂山将军许诺的部分特权,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吴奈温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开始在缅甸国内推行缅族优先的政策,提出了“以夷制夷”的口号,采用军事手段打击缅甸各地的少数民族力量。吴奈温过于迷信武力,反而引来了更大规模的反抗,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缅甸国内的反政府武装已经达到了29支,总人数超过了4万人,很多地区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吴奈温下台之后,缅甸政府逐渐改变策略,想要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分裂的局面。

缅甸政府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将原本叛乱的反政府武装头目招安,允许他们拥有独立的军队,并且安排他们担任地方官员。在这种情况下,缅甸政府和大部分反政府武装和解,但是反政府武装既没有交出兵权,也没有交出地盘,只是以招安的形式成为了缅甸各个特区的长官。


这种割据的局面一直形成到现在,缅甸政府军为了保证稳定,无力消灭这些割据军阀。而军阀们为了各自利益,经常会爆发战争,有时候也会同缅甸政府军开战。

这种割据的局面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假如缅甸政府不能改变割据纷争的局面,缅甸内战持续的时间还会更加长。从缅甸当前的局势来看,缅甸政府想要改变格局混乱的局面,一方面要解决军阀的武装力量,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内部的民族矛盾,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缅甸内战很难能够真正结束。


历史总探长


缅甸内战从1948年脱离英国独立开始,内战一直打到今天,长达50年,缅甸的内战被视作当今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2008年,缅甸爆发反对缅甸军政府的示威,缅甸军政府被推翻,2010年,缅甸启用新的国旗国徽,昂山将军之女,昂山素季出任国务资政。缅甸迎来新气象。


至今缅甸有135个民族,被强行划分到八大民族:缅族,克钦民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孟族,若开族、掸族,果敢族被划为掸族里面。

缅甸民族武装有:

若开军(隶属于缅北联合阵线成员)、

若开民族军(隶属若开民族代表大会)、

若开罗兴亚救世军、克钦独立军、库基民族军、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隶属于果敢民主党武装,缅北联合阵线成员)、

红掸民族军、德昂民族解放军(隶属于全国联合联邦委员会,缅北联合阵线成员)、

佐米革命军(隶属于佐米革命组织)


·缅甸各民族武装地盘,范围、


·缅甸掸邦形势图

1947年缅甸政府在 掸邦南部彬龙市签署了《彬龙协议》缅军政府承诺10年后各邦自治 ,然而72年过去了还在缅军手里。

自英国殖民者走了以后,缅甸获得独立,一向亲和的昂山将军,主张民族和解,提出比较宽松的民族自治政策,允许合民族自治,保留军队。

然而自缅共上台以后,采取比较激烈和残酷的手段,撕毁了《彬龙协议》,刺杀了昂山将军,成立了军政府政权。缅共军政府,拒不承认民主自治,也不承认成立联邦政府。对各个民族采取打压,消灭,实行大缅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各个民族拒绝投降军政府,拒绝被同化,这就是缅甸内战问题的由来。

民族矛盾和信仰问题

历史上蒲甘王朝灭亡了骠国,打败了以前强大的孟族,钦族,此后缅族占大多数。他们以改信南传佛教。但是千百年来,钦族和孟族,并没有被同化,文化只是比较接近而已。


·缅甸佛教

罗兴亚人和若开族人的民族矛盾

罗兴亚人,是缅英政府时期,由孟加拉国移民到缅甸的信仰穆斯林的民族,由于当时,缅英政府放弃对缅甸的统治,缅甸军政府不承认罗兴亚人,缅甸公民的身份,认为他们是非法移民,采取歧视政策,打压穆斯林,所以罗兴亚人为了取得土地,屠杀了这片土地上的若开族人,若开族人信仰佛教,被罗兴亚人屠杀的人有10万之众。从此若开族和罗兴亚人势不两立。

由于缅军政府在围剿罗兴亚叛乱的行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若开族人乘机报复,新仇旧恨,一起发作。

2017年年8月27日,罗兴亚人为了逃避战乱,有70万人逃往孟加拉国,寻求避难。但是孟加拉国对于难民的请求,是消极的,他们并不承认罗兴亚人是孟加拉人。印度政府也表示不愿接收罗兴亚人,流亡的罗兴亚人成了世界的孤儿。

·逃亡的罗兴亚人

昂山素季和她带领的缅甸联邦政府,因此被国际社会所关注。此次,也被称为罗兴亚人难民危机。

缅甸联邦政府掸邦,果敢族对缅甸缅甸政府的反抗。

说起,果敢族,他们是南明政府遗留下一支军人的后裔,因不想投降清朝,一直处于云南和缅甸交界。中缅划定国界之后,果敢成了流落异国的少数民族。

几百年来,保留了汉族的文化习俗,语言文字,拒绝被缅甸政府同化。2008年,果敢族面对缅军的清剿,大量的果敢族为了躲避战乱逃亡到了云南。


而这支果敢同盟军的领袖是彭家声。他们一直推行果敢民族独立,实行汉语教育,说的是普通话,用的是人民币,信号是中国移动。





果敢族,现在一共有20万人,之前有15万人居住在首府老街。2009年,缅军占领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谓之8·8事变,果敢军与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三天后因寡不敌众,副司令带队叛变,果敢军不得不撤出了果敢。

缅甸占领果敢后,实行大缅族主义,同化果敢民族,要求果敢族实行缅文教学,在办理身份证的时候,分三六九等,从而把果敢原住民族,从国民和公民变成暂住民族。

2015年2月9日,果敢同盟军返回果敢,取得局部胜利,至今的果敢,除红岩解放区外的其他地方还未得到彻底解放。

处境艰难的果敢同盟军

2016年12月7日,在掸邦议会会议上,议员们就“是否将、克钦独立军(KIA)、果敢同盟军(MNDAA)、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若开军( AA ),4支民武列为恐怖组织”这一议题进行深度辩论。最终,经过投票,掸邦议会将这4支民武组织列为恐怖组织。

在果敢大公报上面,彭家声被称之为彭匪,称果敢军为恐怖主义。

现在果敢同盟军现在依然是和缅军在作着抵抗。


无法停息的战争

2019年12月10日上午,缅军和第7野战旅旗下第426机动营与德昂军在掸邦北部南坎镇发生激烈交火,冲突起因是缅军首先向德昂军驻地发起了进攻,这是本月缅军第二次向德昂军进攻,本月爆发的冲突已经有4次。近期,缅军政府又向若开族民族武装区域开进。果然应了那句老话,枪杆子出政权,缅军实力增加的时候,便是各邦被完全置于中央政府之下管辖,再也没有自治权了。


结语:目前缅甸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国内之民族冲突,这也是考验昂山素季领导之政府,昂山素季因为被军政府关押近20年之久,被政治迫害,自她出狱后,带领缅甸建立了民主政体,出任国务资政,让缅甸在国际上的形象焕然一新。然而,近年来的罗兴亚人难民危机,使得她的形象受损。

但不管怎样,缅甸的民族矛盾还是会依然存在,目前缅军取得了很多的胜利,相信,不久的将来,自治邦会因为败退而被收复,因为缅军在步步逼近,当然这还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子非魚


缅甸之所以战乱不断,其根源只有一个——罂粟,也就是鸦片。鸦片的大范围种植和买卖导致了当地政治局面以及经济发展的混乱和畸形,而这种情形的出现,离不开缅甸本身的地理位置,也离不开缅甸政府的自身原因。


缅甸战乱的本源——罂粟

缅甸位于亚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温暖,是一个特别适合罂粟生长的地区,再加上附近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鸦片种植基地“金三角”以及周边老挝、越南等毒品肆虐的国家存在,导致缅甸当地的罂粟种植大范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地理环境之外,缅甸政府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缅甸在历史上基本上一直属于其他强国的殖民地国家,直到二战结束后全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后才正式独立建国,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历史底蕴,说直白点就是穷。



国家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国家穷,人民的日子又怎么能好过?所以缅甸人民对于鸦片这种成本小、利润高的生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大范围进行种植,甚至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军事性武装组织,而缅甸政府又奈何不得,任由其大规模发展。

另外,缅甸政府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对于罂粟种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政府助力,让罂粟种植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如此一来,国家统治又何谈稳固,鸦片文化所带来的金钱之上和暴力思想在缅甸国内蔓延开来,并形成了独特的罂粟文化,国家又岂能强大?



所以缅甸从建国到现在,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穷、乱,战争和鸦片。战乱不断也只是指缅甸本国内部各种武装之间的暴力冲突,而不是说跟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利益纠纷。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缅甸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不太平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缅甸独立以后民族国家构建存在困境。缅甸全称为缅甸联邦,是中南半岛的一个国家。它和我国、印度、泰国、老挝、孟加拉等国接壤,国土面积为6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200多万。

1948年缅甸联邦正式成立,之后缅甸联邦就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把一个民族众多、民族关系矛盾突出的联邦国家构建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

现代缅甸之父昂山在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他在彬龙会议上和掸族、克钦族、钦族达成《彬龙协议》。此后,缅甸各个少数民族都希望以《彬龙协议》的精神和宗旨来解决他们的民族问题。可以说彬龙会议是历史上缅族第一次和少数民族进行平等的对话,意义非常重大。它奠定了多民族缅甸联邦的现实基础。

当时的缅族精英希望通过缅甸的民族主义运动将所有的少数民族整合为一个缅甸人的国家。不过,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依然是缅族优先。

以昂山为首的自由同盟的民族政策非常务实,他与各个民族领导人建立了互信,可以说当时对缅甸联邦国家认同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不幸的是昂山很快就被杀了,此后缅甸缺乏伟大的政治家,缅甸一直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并未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缅甸国内政治也是存在非常大的问题。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执政的军事革命委员会,军政府成立。

1988年,苏貌将军发动军政变。此后,缅甸的政治便一直由军人把持,尽管中间办过几次形式上的投票选举。

直到2010年11月7日,缅甸才举行了20年来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开始有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型。

后来,昂山素季上台,她的新政府与军人集团达成妥协,双方依然存在矛盾,后续的发展不可预料。

除了这些内部问题以外,缅甸外部条件也不利于其稳定。缅甸东西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南北连接中国内陆和印度洋十字中心位置,加上“马六甲海峡”的东北出入口的端口,在地区和国际社会中拥有重要的战略和地缘价值。

周边国际以及世界强国不断渗透缅甸的经济、政治和地缘的争夺中。这给缅甸带来了资源争夺、领土纷争、通道竞争、文化冲突等问题。


历史是什么


缅甸战乱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矛盾和外部势力的干预,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政治文化冲突。缅甸政府军和地方武装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简单的“谁领导谁”的问题,而是多层次的矛盾。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矛盾很难从根本上化解。

缅甸是东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东南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土面积67万万平米,经济较落后,人口有5300多万。但民族构成十分复杂,有137个民族,其中缅族人占七成。它和印度,中国,泰国,老挝,孟加拉国都接壤,因此缅甸爆发内战,周围的地区都会高度关注,试图斡旋。

缅甸内战的最初起因是民族不平等问题,缅甸过去长时间实行缅族优先,并拥有特权的政策。引起了其他民族的不满,其他民族的武装开始斗争和反抗。斗争的焦点主要在北部,其中实力比较强的是克钦族。后来英国长期殖民统治缅甸,果敢族也加入了缅甸,部分印度人也来到缅甸。

英国为了平衡缅甸内部,用借力打力的策略,保持自己的最高管理权。因此英国允许地方武装的存在,后来日本发动二战,英国败退。此时的缅甸就彻底分化了,缅甸政府投靠日本军队,其他民族继续反抗日本入侵和缅甸政府军。

在昂山将军的时代,缅甸内部曾达成了一致,共同成立联邦,目的是赶走英国殖民者。但双方谈判时,地方军并不相信政府军,不敢交枪。因此昂山将军同意地方保持自己的武装和自治权,实现了短暂和平。

但后来缅甸政变,吴努开始打压地方少数民族力量。到吴奈温时期,矛盾进一步激化。此时的缅甸联邦,除了政府军,还有29支地方武装。此后双方也多次谈判,让武装领导担任地方官。但地方武装始终不信任政府,必须保持武装存在。因此从现实角度出发,缅甸需要先解决民族权益和矛盾,然后才可能化解冲突,实现国内和平。


兵说


从明太祖时期,缅甸全境都属于明朝,虽然缅甸土司不时的发动叛乱,但均被明朝给平定,直到公元1531年时,缅甸东吁王朝的成立。到1606年的最后一次战争,大明王朝因经历诸多战争,无法再顾及西南的战事,被缅军击败,因此才割让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缅甸。

缅甸联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其成立的基础是《彬龙协议》,是联合缅甸、掸邦、克钦邦、钦邦等,联合向英国争取独立,根据《彬龙协议》,各联邦实行高度自治,并有权选择退出联邦。

缅甸联邦共有135个民族,缅族占了2/3,果敢、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是少数民族。缅族生活在缅甸联邦南部4个省,其他7个邦为其他民族居住地,缅族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向上侵略扩张的历史。

缅甸这个国家为什么战乱不断?缅军在二战前没有组建,是由日军以缅族人组建的,组建目的是:日军打击英军、美军,并借此攻击中国大西南,切断中国大西南退路,缅军借此攻击上部民族武装,侵占上部各民族领地。缅族人及缅军有强烈的、友好的日本人及日军情结,缅军是日军的盟军,而上部民族武装则是抗日的,两者水火不容。


日本政府及日资在缅族政府及缅军支持下,已大量进入在缅北,.日本政府成了缅族政府及缅军对抗东方大国的一张王牌。

缅甸政府军同少数民族武装之间仍缺少互信,签订的停火协议只是原则性协议,即便停火协议已经签署,缅甸政府军与民族独立武装之间的冲突仍会时有发生。掸邦军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如果政府军不能确保不再对掸邦民众施压,停火将毫无意义。一边是战争,一边是和平。近来,中缅边境线将人们的生活分割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景象。

缅甸政府在少数民族实力壮大后,没有使用迂回的政策,而是压根不理睬他们,选择了硬碰硬的方式,直接发动战争,用武力来解决。

因此,从缅甸问题中,我们明白到和平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也希望缅甸能尽早化干戈为玉帛,让老百姓有个安稳祥和的生活环境。


铁男春秋


缅甸战乱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的……缅甸是联邦国家,既然是联邦就是好多邦(邦类似省或者是民族自治区之类)在一起,即归政府管,又高度自治。国家领导几乎是被缅族占据,并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国家政令有时很难在一些地方推行。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生活免不了冲突……果敢(汉族)只能经商,不能从政……身份证都和缅族人的不一样………太多太多原因了。好些武装都是曾经的缅共转变过来的,部队要养,经费那里来?缅甸的命运,暴露出了国际秩序中最冷酷无情的那一面。我们考虑问题,除了国家利益,也应该有一些怜悯之心,不要把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怒火发泄到它身上,这可能是它难以承受的。缅北的独立武装有很多股,克钦独立军和东佤只是最大的两支,据我了解在美国支持下的还有2~3支比较大的武装。

果敢实乃乌合之众,事实上崩龙也强不到哪去,克钦和佤邦强些,不过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佤邦所谓建设的真正目的是保住头人的地位,真保不住还能跑回昆明甚至内地有些地方,鲍家富可敌国一个女儿出嫁就花了一亿rmb。

在古代,中原王朝一向瞧不上西南诸国的疆域,同时也因为那些国家没有较大的威胁,所以都不象西北东北方重兵布防。偶有战争,王朝也不愿兴师动众,一则大兵过境扰民伤财更严重消耗国家财政,二则是就算打胜了也没有好处。所以各王朝代的态度都是尽量就地解决。所以这些局部战争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同一个时期的明军,在云南的战绩远比在北边好看,同一个时期的清军,在西北的战绩远比在缅甸好看。其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贡榜朝前期的缅军,在士气、装备、将领能力等各方面,应该处于其历史上的巅峰状态,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清缅战争的时候,双方以偏师对偏师,缅军在指挥调动上表现出的主动灵活,远远超出清朝在云南边境的绿营。到了主力对决的第三次清缅战争,缅甸的优势反而不突出了,虽然也没怎么落下风,但基本只能一昧死守,暴露出巅峰时期的缅军,也没办法与中国正规军展开大兵团的正面野战。

二战时期日本为了截断国际对华战略物资援助的唯一西南大通道直接派重兵占领了缅甸,而且当时缅甸泰国很多人都是和日军一起对付中国远征军和英美联军的,日本从来很重视缅甸的战略地位,一直在搞民间非政府援助。缅甸和印度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地缘战略思维学的非常好,二战时期就有几十万印度人在缅甸作战,为了东北部逐邦的物资运输,印度已经在印度洋沿海的若开邦建了港口和通向东北部逐邦的铁路公路,你说他们两国能比美国佬笨?俄罗斯国防部长也和缅甸军方搞战机等武器方面的合作,老毛子一直想要太平洋或印度洋的不冻港!越南泰国也没闲着!随着朝鲜核武器的成功,韩国日本台湾很快就能搞出核武器,越南缅甸都会搞出来!到时候大清朝就要睡在地雷窝里面冬眠了!

里面有几大角色,克钦邦是信基督的,背后是美国,克钦邦的总指挥每年都回去美国几次。最大的反政府武装佤邦是亲中国的,佤邦对中国的感情深厚一些,用的课本都是中国的教材,佤邦的实力最强大,而缅甸政府也很少找佤邦的麻烦。缅甸政府对中国的感情很复杂,军方和政府两边意见不一致,都有亲中派和亲美派。

要是总是这么闹,还不如派维和部队来,双方都别打,然后谈,或者大家投票,当地自治,永远属于缅甸也可以啊!但是土地是当地人的。无可厚非,各民族一律平等。多好。像瑞士一样。天天打,再好的条件都会打没了。怎么就不能联合国请他们坐下谈,是缅甸领土不假,但是老百姓追求她的幸福也很正常啊!缅甸也真的是,军人都可以推翻政府,有武力就是政府,这真的很差劲。缅北的地方又不脱离搞独立,只是自治区。缅甸政府怕什么?又说到了政治,还是不干涉内政,人民自己选择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历史深度揭秘


近日,缅甸和平监测委员会发布了一组数据,让小编忧心不已!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初到10月底,5个月共150天的时间里,缅北地区共发生大小冲突86次。其中,发生冲突次数最多的地区位于掸邦南散镇和皎梅镇辖区。

和平大会并未让缅北战事停息

新政府上台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促成21世纪彬隆代表大会的召开。今年5月底,第二届21世纪彬隆代表大会闭幕,参会各方经过协商讨论,就37项政策达成了共识。但由于缅北7支民武的代表并未出席和平大会,致使会议并未在国家和平政策上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在第二届21世纪彬隆代表大会召开前的5个月时间里,缅北地区共发生了120多次武装冲突。在第二届21世纪彬隆代表大会结束后,缅北地区战火也丝毫没有停息。军方与德昂军(TNLA)、克钦独立军(KIA)、若开军(AA)、北掸邦军(SSPP/SSA)、南掸邦军(RCSS/SSA)、克伦佛教军(DKBA)分离武装等民武发生冲突,其中,军方与德昂军之间爆发的战事最多。

对此,和平委员会的官员表示,大会闭幕后,军方与已经签署了NCA的民武之间,爆发的冲突次数减少了,但军方与尚未签署NCA的民武,战事却日趋激烈。

签署了NCA的地方武装

克伦民族联盟(KNU)、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克伦民族解放军(KNU/KNLA-PC)、掸邦重建委员会(南掸邦军)(RCSS/SSA)、勃窝民族解放组织(PNLO)、若开解放党(ALP)、钦民族阵线(CNF)和全缅学生民主阵线(ABSDF)

未签署NCA,正与政府展开协商的UNFC

若开民族委员会(ANC)、红克伦民族进步党(KNPP)、拉祜族民主联盟(LDU)、新孟邦党(NMSP)

未签署NCA,希望与国家展开政治对话的FPNCC

佤联军(UWSA)、克钦独立组织(KIO)、掸邦进步党(SSPP)、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果敢同盟军(MNDAA)、若开军(AA)、勐拉军(NDAA)

为了推进缅甸和平进程,政府与尚未签署NCA的UNFC(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以及FPNCC(联邦政治谈判协商委员会),多次展开会谈。

各方积极展开会谈

11月11日,政府高规格访问团前往邦康,与佤联军、勐拉军代表展开会谈。(“世纪大和谈”?政府高规格代表团将前往佤邦)会谈刚结束没多久,FPNCC内的7支民武便计划,在邦康召开会议,共商如何与政府展开政治对话。

北部7支民武联盟成员TNLA秘书长达蓬觉表示,根据FPNCC的初衷,我们不走NCA路线,而是以佤联军作为代表,与政府进行国家政治协商。此次7支民武会面,就是共同商讨,如何与政府展开政治对话,我们每一位成员需要如何来配合组织的行动等。

在缅北地区,不少小伙伴都吐槽:“再开会还不是都一样?还不是边谈边打?”的确,在过去的300天里,缅北的大小战事超过200次。冲突双方在战事期间打出的子弹,扔出的弹药又有多少呢?因战事流离失所的人,又有多少呢?只希望,各方每一次会谈,都能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不要再让老百姓失望了。


缅甸中文君


历史遗留问题。


缅甸这个国家,从古至今,其偏远地区一直都是自治独立的。尤其是北部地区,历史上一直就是世袭土司管理,半独立王国。中国强盛的时候,它们就倒向中国;缅甸强盛的时候,他们就倒向缅甸。但不管倒向谁,他们的实质独立地位是不变的。

后来英国人来了,吞并了缅甸,其统治力和管理体制比缅甸土著强多了,但对于缅北地区的土皇帝们,英政府的控制了也依然不算强。当时缅北的土司都有自己的军队。

就拿果敢来说,这里本来是中国领土,早在明末就形成了汉人的聚集区。后来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跟中国分开了,变成了缅甸的羁縻土司管辖区。但不管果敢是归中国还是归缅甸,他的土司永远都是杨氏。即便是英国人来了,也是杨家当土司。(杨姓土司在果敢的世袭统治权一直到1959年才结束)

所以用一句话就是:在土司的地盘里,土司最大,大英女王、中原皇帝、缅甸的国王都是第二位的。



后来,英国人走了,缅甸独立。但独立之后的缅甸,马上就开始了内战。

缅族控制的中央政府出于统一缅甸的目的对北方自治土邦疯狂的武力征服与镇压,而边缘少数民族势力也不惮一战,双方这一打就打了几十年。

按常理来说,缅甸中央政府强,地方土邦实力弱,且势力分散,双方不在一个量级,缅甸中央政府是飞龙骑脸,没有输的可能性。

但是由于政府的无能,缅北的独立武装越打越强。缅甸政府在缅北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这一点可以拿国军的孤军来举例子。

上世纪50年代除,李弥的2个残团被解放军打的落荒逃到缅北金三角。就是这些国军残兵败将,面对貌似强大的缅甸政府军,硬是两次将缅军重创击溃,最终割据了整个金三角地区。

而缅甸政府则无能为力,只能派代表跑去联合国“哭诉”。最后是借助国际舆论压力才把国军的这支“精锐”送走。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也就是缅北罂粟种植业泛滥的时候,缅甸政府遭受了巨大的国际压力,但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缅北不受控制,完全就是独立王国的存在。

从这也可以看出,缅甸政府在缅北影响力到底是有多虚弱。

除了打不赢缅北独立武装,缅甸现在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内部不合。

缅甸的内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是军政府势力,二是以昂山素季为领导的民主派。

这两派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斗,时至今日仍然在明争暗斗。这就导致缅甸这个国家迟迟不能走上正轨。不然,就以缅甸和缅北的地缘差距来看,缅北是不可能坚持这么久的。

至少在当年中国停止支持缅共的时候,缅甸就应该可以实现和平了。然而,缅甸现如今仍然是那个熊样。

总的来说,缅甸的问题就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缅甸南方的缅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尿不到一个壶里,对抗了几百年。后来缅甸虽然独立,但这种对抗仍然存在。

而在对抗的同时,坐拥绝对优势资源的缅甸政府也是太废柴。不光是军队不能打,政府内部也是勾心斗角。以绝对优势以大欺小打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没有结果。估计以后也不会有结果了。


Mer86


五个因素导致缅甸常年战乱,罗兴亚人危机就是国内问题国际化的极端表现。

一是民族矛盾突出。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700多万人口中 共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缅甸的民族问题非常复杂,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大缅族主义根深蒂固,导致民族矛盾加深加重。

二是历史问题遗祸至今。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对缅甸采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拨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使得缅甸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分歧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克钦等缅甸少数民族中的大部分民众逐渐抛弃了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基督教与英国人合作对付缅族人。缅甸独立后,历史隔阂没有消除,而且由于各方战争死伤人数众多,旧恨加上新仇积怨导致矛盾随时爆发。

三是各个地方武装尾大不掉。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拥兵自重”,形成了“国中之国”的地方割据,导致缅甸国内政令不通,贸易难行,毒品泛滥,使自治名义上的“特区”实际上成为阻碍缅甸经济发展和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障碍。

四是政治互信缺乏。自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以来,曾先后同17个主要民族组织达成了停火协议。然而,这些停火协议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暂时妥协的产物,基础并不牢固。昂山素姬政党执政后,有意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开展政治协商,但由于缅甸军方的一些强硬主张,以克钦族为代表的主要民族组织依然没有参与和解进程,矛盾深刻难以解决。

五是经济利益冲突。经济利益不平衡同样是诱发和激化缅甸民族矛盾和国内冲突的重要因素。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主要聚居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部平原和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之便加上政策倾斜,使得缅族率先发展富裕程度更上层楼。而其他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东、西、北部的高原地带,本来倚仗的木材、宝石等资源逐渐被政府管制,收入锐减。经济差距激化民族矛盾,加之民族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更容易引发冲突、战乱,使缅甸问题似乎进入了一个无解之局。

缅甸问题事关东南亚政治稳定大局,相信缅甸政府在昂山素姬的带领下,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非凡勇气解决问题,给缅甸各族人民一个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