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听到大的,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是被编出来的?夏朝是真的存在过么?
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末代帝王夏桀,被扣了无数的“屎盆子”?想了解真实的历史么?快来看看我们今天推荐的这本美籍华人作家夏维东的这本《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吧!
作者夏维东文笔幽默,可以将各种文献记载的文字变成一个个丰满的故事,是历史的“段子手”。他会告诉你,“神奇的三皇”“迷离的五帝”“半遮面的夏朝”是“写在甲骨、青铜上”的文字,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他笔下的上古时代也许有些与传统史观不尽相同,或许也侧面说明了他是一位独立思考者,而非古文的“搬运工”。
本书幽默的行文与轻快的叙述并行,钩沉拾遗与辨析思考并存,将流散于上古星河的历史碎片连缀成生动的图卷,引领读者追寻上古历史扑朔迷离的踪迹。重回上古时代的你啊,能给我讲讲你看到的时光吗?
幽默酣畅讲述“上古迷思”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本文原载于《济南时报》
文 | 钱欢青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靠谱吗?尧舜禹真的像历史记载的那么高大上?“酒池肉林”的夏桀真的十恶不赦?从三皇五帝到夏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童年期,由于文字的缺席,那段漫长遥远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美籍华人作家夏维东近期推出的《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以大量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为依据,通过钩沉拾遗与辨析思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其中的人物、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故纸堆里的扁平人物变得饱满立体、有血有肉。
01 尧舜禹“禅让”是这样被编出来的
在没有文字的上古时代,一切全凭口耳相传,
历史与传说编织在一起,煮成一锅粥,根本不可能还原所谓的真实。但在蛛丝马迹中,依然可以说出很多接近真相的有趣故事。济南人对大舜最熟,舜祠、舜井、舜耕路都让我们时时想起这位远古的大人物。家喻户晓的故事是尧禅让舜,按照《五帝本纪》的说法,尧在祭祀先祖的文祖庙举行盛大仪式,正式委任舜代他行天子之职,舜惴惴不安地接受了。尧为帝七十年,当了二十八年“太上帝”后撒手人寰,“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全国举丧三年,取消一切文娱活动。“三年之丧”期满后,舜跑到南河(河南境内的黄河)的南岸去了,为的是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但臣民只想让舜登上天子之位,舜于是只好成为帝舜。一切都如此美好,但这是真的吗?作者毫不客气地认为,“粉底固然可以遮盖雀斑,但风吹雨淋之后,原来的面目就露出来了”。泄露部分真相的是《竹书》。《竹书》又名《汲冢纪年》,是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它一直埋葬在魏襄王的墓里,幸运地躲过秦始皇的那把火,直到西晋,被一个叫作不准的盗墓贼从汲郡古墓挖出来,那些竹简泄漏了尧和舜的隐私。可惜司马迁没有机会看到那些竹简,以他老人家的求实精神,如果他看到,《史记》也许不是现在的样子。
遗憾的是,《竹书》原本在宋代突然消失了,它的消失也许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程朱理学在宋代大行其道,“理学”成立的前提必须有尧舜圣主在那供着,尧舜在《竹书》里不得不说的事必须消失,后人根据先宋文献淘换出来的《竹书》已经十丢其九。但我们依然可以从那些残存的片言只语里窥见历史的真相,唐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引古本《竹书》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段话可以入选最佳历史微型小说,故事完整,前因后果一清二楚。
作者大胆推测,因为尧的陶唐氏和舜的有虞氏大抵都在属于山东以鸟为吉祥物的部落集团,而后来儒、墨两家的“龙头老大”都是山东人,“而且他们都是商人后裔,他们奉父系祖先舜和母系祖先尧为圣主,简直水到渠成,天经地义”。“孔子和墨子两位老大心照不宣地把尧和舜打扮成金碧辉煌的圣主,成了接受后世香火的神明,二老则顺势成了神的祭司”。
有意思的是,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也认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是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的”。1936年,顾先生写了篇《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的文章,夏维东认为,如果说禅让是墨家炮制出来的,那么儒家就是推波助澜者,而且青出于蓝。
02 被扣了无数“屎盆子”的夏桀
《上古迷思》的语言十分幽默风趣,读来令人酣畅淋漓,关键是,字里行间贯穿了作者的独立思考,如该书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坛”连载时,“天涯看点”推荐语所言:“作者文笔幽默,可以将各种文献记载的文字变成一个个丰满的故事,描述的人物皆活灵活现,且有些观点也与传统史观不尽相同,这正说明了作者是一个独立思考者,而非翻译古文的‘翻译’。”
比如,说起不少学者争论的“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夏维东明确表示,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夏朝不存在,“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想法”,“那么多的史料都记录了夏朝的兴衰,我们怎么好意思说古人替我们虚构了夏朝?他们虚构的动机是什么?因为不能上网,于是闲得发慌便捏造了一个朝代消遣后人顺便也消遣他们自己?……夏朝一定存在,只不过那时仍然没有文字,或者没有成熟的文字,也没有青铜器,更没有像样的城市,但这并不表示夏朝是子虚乌有的,只不过因为考古证据的匮乏,特别是青铜器及文字的缺席,让夏朝有雾里看花之感”。
正是因为如此,作者将夏朝称为“半遮面”的朝代。这个朝代的众多故事,再一次证明后人对历史的描述有时候是多么不靠谱。比如著名的夏朝末代帝王夏桀。“夏桀”这个众人所知的名字是后人给按上的,其实他叫履癸,“履癸不是个好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光是丢掉祖宗四百多年的基业这一条就让他成为一个超级败家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后人可以踏着主旋律的鼓点,肆无忌惮地把所有的屎盆子都往他头上扣,以证明商取夏而代之是多么合乎‘天道’”。比如战国杂家尸佼在其著作《尸子》里耸人听闻地说:“昔夏桀之时,至德灭而不扬……犬成群而入泉,彘衔薮而席隩,美人婢首墨面而不容,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飞鸟铩翼,走兽决蹄。山无峻干,泽无佳水。”作者忍不住感叹: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夏桀无道,猪狗鸟兽都要闹自杀?!狗跳水自杀绝不可能,因为狗天生会游泳,其泳姿就是著名的“狗刨式”。吞炭之说其实是个漏洞,它抄袭自春秋时著名刺客豫让的故事,把刺客置换成歌手,诚意和创意都显不足。
03 把历史写得像段子一样好看
《上古迷思》具有鲜明的写作风格,作者在引经据典讲述故事的同时不忘适时地嵌入当下生活中的元素,因而文字幽默鲜活,堪称写历史的“段子手”。比如写到商朝成汤在位时连年大旱,想作法祈雨可是连乌龟都找不到(占卜太多把乌龟壳都用完了),成汤急得想骂人,但他又不敢拿首席巫师怎么样,只是问:首席,你对找不到乌龟怎么看?首巫(不是何首乌)胸有成竹地说:大王无须担心,等天下雨了,河里有水了,那时就有乌龟了。成汤点头又摇头,他被下雨和乌龟之间的辩证关系搞得晕头转向。当然巫师们还是提出了一种祈雨新设想,并提交伊尹审议,提案名字是“在没有乌龟的日子里,如何另辟蹊径祈雨的新思路以及人工养殖乌龟的可操作性方案的初步探讨”。
如此令人喷饭的描述当然有虚构,但其时大旱是事实,诸侯国进贡物品的重要一项是龟甲也是事实。正是通过想象的针线,作者将流散于上古星河中的历史碎片连缀成一幅相对完整的图卷,在“尽量写得有趣一点儿,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诙谐洒脱的叙述中,带给读者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与富有个性的
历史观。在《上古迷思》自序中,作者坦言自己虽爱好历史,专业却是理科。也许正是理科生的这一背景,让夏维东的历史叙述抛开了历史的“专业式沉重”,显得别开生面。据说《上古迷思》只是第一部,他构想的“我的五千年”系列丛书,将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民国,“预计二十部左右,呈现一幅完整的五千年历史画面”,如此幽默酣畅又不乏卓见的历史叙事,值得期待。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童年期,由于文字的缺席,使那段漫长遥远的历史 显得扑朔迷离。作者从“历史的时空”这一自序开篇,以大量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为依据,将“神奇的三皇”“迷离的五帝”“半遮面的夏朝”及“写在甲骨、青铜上”的故事进行钩沉拾遗与辨析思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述,将其间的人物、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故纸堆间的扁平人物变得饱满立体、有血有肉,也使丰富却相对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明朗,读来兴味盎然。在每章尾声处,作者均以提纲挈领的小结进行收束,简洁明快的总结使得读者对每个朝代的整体特点有了一个宏观印象。作品风趣不乏严谨,避开了深奥晦涩的理论与诘屈聱牙的行文,轻快明亮的叙述拨开上古历史交错杂沓的面纱,带领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追寻上古历史的迷踪。
-END-
编辑丨王梦洁 (实习)韦慧超(实习)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502次推送
閱讀更多 廣西師大出版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