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舊時新知丨霜降,留住秋暮色

舊時新知丨霜降,留住秋暮色

舊時新知丨霜降,留住秋暮色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10月24日,霜降至,鬥指戌,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10°。《二十四節氣解》中曰:“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秋色暮時,梧桐葉飄黃,月露幽涼,露水漸凝成初霜。暮色秋煙,靜夜吹拂落葉,雖無夏花一般絢爛,卻蘊含了貌若冰霜之靜美。春來秋往,霜葉爛漫,深秋的詩意盡現於此… …

舊時新知丨霜降,留住秋暮色

|秋暮露成霜|

霜降的夜色,天空若無雲,地表散熱多。秋霜凝結在植物上,形成了細微的冰針和六角霜花。我國黃河流域,一片冰晶白霜,熠熠生輝;北方溫度驟降,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而南方卻總是慢半拍,秋風的涼意才剛吹過,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寒霜出現在晴朗的月夜,白天太陽越大,夜裡便越容易結霜,濃霜猛太陽”便是這個道理。

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霜降至時,豺狼以捕獲之獵獸陳列祭天;樹葉漸而枯黃凋零,青草隨即轉黃;蜇蟲潛藏於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好似修行人沉思入定。此三候,意在警醒人們沉靜下來,體悟自身的修行,以保敬畏之心。

|習俗知多少|

1、 吃柿

舊時新知丨霜降,留住秋暮色

霜降時節,柿子正紅。俗話說:“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民間認為霜降吃柿子,能禦寒保暖、補筋骨,冬天就不會流鼻涕;此時的柿子皮薄肉多、滋味鮮美。霜降吃柿子,讓人們在恬淡的生活中體味著儀式感。

2、賞紅葉

霜降過後,楓葉經過秋霜的洗禮,綻放於蕭瑟秋風中,似有“霜葉紅於二月花”之意。那秋之色韻,層林盡染秋意濃,妝點了漫山遍野,也沉醉了途中的旅人。

2、 賞秋菊

舊時新知丨霜降,留住秋暮色

所謂“霜打菊花開”,霜降之時,唯秋菊競放,“菊”便被視作“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時至今日,很多地方都會在此時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與愛戴。

4、送芋鬼

在廣東佛山地區有“送芋鬼”的習俗。人們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裡面放入乾柴點燃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煨芋頭,稱為“打芋煲”;把瓦片丟到村外,稱為“送芋鬼”,以此闢兇迎祥。

|霜降話養生|

霜降時節氣溫驟降,自然界陽氣衰減,此時人體抵抗力相對減弱,是各類時令病候的高發階段。防治疾病,當從日常養生入手:

朝暮請添衣

中醫認為“秋冬養陰”,霜降時節要滋養肝血,宜早睡早起,即晚上10點前入眠,太陽昇起前後半小時起床為宜。

秋凍的末期,大地將溫度一寸寸收斂至土層之下,人體也把陽氣從體表收進臟腑。此時身體缺乏陽氣的溫煦,故要增添衣物來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腳部、頸部、關節的保暖。

霜降時節的運動宜適度收斂,可選擇輕鬆平緩、強度適中的運動項目,適時有度地進行鍛鍊,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大汗淋漓。秋季宜爬山,既可舒展心肺,又可舒緩心情。

暖暖的滋味

舊時新知丨霜降,留住秋暮色

霜降之時已入深秋,五行屬金,對應肺臟。此時應少食魚蝦等寒涼之物,以免傷肺引發疾病。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時節宜平補養肺,以

潤燥、固表、益氣為主。花生、紅薯、南瓜、蘿蔔、白菜、百合、木耳、枸杞、大棗、山藥、藕等食物可滋陰潤燥,適宜食用。

中醫認為深秋飲食宜收不宜散,可適量進食酸味食物,如山楂、桔子、柚子等;同時應少食用大辛大熱的“散”性食物,如芥末、肉桂、香菜等,以防身體燥熱。

霜降時節宜食用性味溫潤的菜餚,您適合吃這些:

1. 栗子蓮藕湯

【原料】:蓮藕,栗子,花生,香菇,食鹽適量。

【做法】:

① 蓮藕洗淨削皮切塊待用;栗子煮熟,去皮待用;花生洗淨、香菇泡發後洗淨待用;

② 將上述材料放入砂鍋中,水開後加入鹽和少許油,蓋上鍋蓋,小火慢煲一個半小時,出鍋盛入湯碗中即可。

【作用】:益氣健脾,補腎強筋。

2. 平菇炒肉片

【原料】:平菇500克,豬肉200克,黃酒200克,蔥段、薑片、醬油、胡椒粉、食鹽、澱粉、食用油少許。

【做法】:

① 豬肉洗淨,切成薄片,加入醬油、食鹽、黃酒、澱粉,醃製10分鐘;

② 平菇洗淨撕成片,放入開水中燙熟,撈出瀝乾備用;

③ 鍋中倒油燒至七成熱,下蔥段、薑片爆香,加肉片炒至變色;

④ 將醬油、鹽、胡椒粉及適量清水倒入砂鍋中,大火燒開;

⑤ 下平菇,小火慢燉3分鐘,再大火收汁,水澱粉勾芡後即可出鍋。

【作用】:滋陰潤燥,舒筋活血。

霜來勿悲秋

寒夜冷雨,風起葉落,萬物蕭條,常勾起人們心中的悲秋之意。此時期應注重調攝精神養生,收斂神氣,保持樂觀開朗、寬容豁達的心情,清靜養身,排除雜念,感受生活。

秋去冬來,歲月流轉。時間站在了秋與冬的十字路口間,還未曾留下些什麼,那絲絲的涼意便為這一秋畫上了一道絕美的休止符,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便似舞動的精靈般簌簌飄落在寒風中。那一葉知秋涼,冷暖卻只自知,而無論行至何時何地,請記得帶上溫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