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儿女的“不需要”,可能正在伤害老人的自尊心


儿女的“不需要”,可能正在伤害老人的自尊心

今年68岁的杨老太有一儿一女。儿女既要忙于事业,又得照看各自的子女,平常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母亲。虽然儿孙离老人住处较近,但是儿女们却坚持不让老人照顾自己的孩子。儿女们在决定一些家庭大事时,也不与她商量,往往事后她才知道。

杨老太感到自己在儿女眼中只是个没用的老太婆。之后,她除了到市场买菜,平常很少出门。邻居们偶尔串门时发现,杨老太常常埋怨道:“我老了,不中用了,儿女们开始嫌弃我了。”好在邻居的提醒,杨老太的儿女才意识到该关注母亲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常认为自己老了,家庭和社会就不再需要他们了,常有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如果丧失自尊,就会自轻自贱,严重者可发生自杀等情况。如果自尊心过强,就会使人自我陶醉、固执已见,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情感。

加拿大肯高迪亚大学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在晚年保持和提升自尊心颇为重要,因为自尊心有助于缓冲他们将遭遇的潜在健康威胁。

影响老年人自尊的相关因素

1

老年人过去在家庭中是一家之主,在工作岗位上可能担任领导职务或是骨干力量,因而经常处于受人尊重的地位,于是有形无形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优越感,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比较稳固的自尊情绪和性格特征。老年人已建立的自尊心常与他们具备的优点长处、已获得的荣誉和已取得的优越地位有关。

2

有些老年人过去“养尊处优”惯了,一旦离退休,社会角色变了,受到的尊重少了,往往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忍受不了被“冷落”,于是各种烦恼、怨恨或不平便涌上心头。

老年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在思想情感上做好宽容、忍让的准备,承认和接受时间与空间的改变,尽快适应新情况。认清地位不等同于尊严,尊严的前提是平等、双向、互动的,位高且平易近人,才可尊可敬。以免因自尊心受到挫伤而损害健康。

自尊是一种相信自身存在价值的能力。自尊受挫或自尊不强,就有可能产生自卑、消沉、沮丧以至丧失自信心。也就是说,老年人要想避免自尊心受到伤害,就需要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认识自己,改变思想观念,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

如何重建自尊,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1

为退休后的生活制定计划。退休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往往会更加强烈。老年人可以跟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制定一个退休后的生活、学习、活动计划。

2

老年人要善于展示自己的个人特长,增强自身的成就感。老年人应多激励自己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乐”,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3

要让老年人有种家的归属感。儿女应花点时间多陪陪老人,为老人做顿可口的饭菜,并能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对其悉心照料。老年人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容易固执己见,做子女的不要和老人较劲,更不能恶语相向。只有充分尊重老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才能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


心新说——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