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孩子都是妈妈身上的肉,女儿出生后一般都比较粘爸爸,儿子出生后往往都和妈妈比较亲,或许就是“异性相吸”。

可当孩子长大后,无论多么疼爱,有些禁区妈妈都需要避开,才能帮孩子建立健康完整的性别意识。

有些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就采取过于娇惯的教育方式,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在很多方面,就像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成年男孩依旧喝母乳,结婚后离不开妈妈

有这样一位农村男孩,由于小时候戒奶时万分不愿、鬼哭狼嚎。妈妈很心疼,就一直没有戒奶,想着等孩子不吃了自然就戒了。

可男孩15岁时,每天放学回家都需要喝母乳,有时在外逛街,如果儿子奶瘾犯了,妈妈也会掀起衣服直接哺乳。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这种画面路人都看不下去,可家人劝说多次也没用,妈妈坚称要自然断乳。

实际上,妈妈早就已经没有母乳了,但持续喂奶竟然坚持到男孩20岁,也真是足够“爱”孩子了。

男孩有了女朋友后就渐渐脱离了母乳,没过几年也就成家立业了,可婆媳矛盾却成了新的问题。

妈妈总不愿意放手儿子的生活,不断搀和,男孩也总是不分青红皂白,每次都偏向自己的妈妈,指责老婆不对。

最后老婆忍无可忍,留下一句话:“下次结婚的时候带上你妈,别再祸害其他人了”,最终离婚收场。

“儿大要避母”,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影响。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1)3岁后,换衣服尽量回避

孩子出生后都是通过妈妈的母乳来传递营养的,大多数一岁多后就开始断奶,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间隙并没有因此而缩小。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很多妈妈们换衣服都习惯当着孩子的面,毫不避讳。

可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如果妈妈仍不注意自身的行为,就是“跨越雷区”的表现。

三岁后,妈妈换衣服就一定要回避儿子了,且要告诉孩子男女有别,男孩子不能看女孩子换衣服,这是种最基本的礼貌。

男孩子只能上男厕所,女孩子只能上女厕所,从细小的事情帮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

2)孩子有了性别意识后,不能和孩子一起洗澡

当儿子有了性别意识后,妈妈尽量不要和孩子一起洗澡,把这项工作交给爸爸。

而女儿的洗浴、换衣服等可以由妈妈参与,这样孩子也会更加了解性别意识。

3)孩子到了青春期,尽量不要拥抱、亲吻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心理上自然会变得越来越独立,这时妈妈最好不要时常拥抱和亲吻。

当然,偶尔孩子获得了成功,拥抱一次以示鼓励是可以的,但要避免过度的隐私接触。

这会导致孩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母子间的问候、爱意的表达或一些语言来代替动作上的关爱。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儿大要避母,再怎么疼儿子,这3个“雷池”妈妈也不要跨半步


如何建立孩子的性别意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意识到性别间的差别。

1)通过衣服和玩具分性别

家长在给男孩子买衣服时,尽量选蓝色,绿色的,玩具方面也尽量是小汽车,卡车。

女孩大多是粉红色芭比娃娃,穿裙子,通过这些细小的物品来帮助孩子区分性别。

当然,如果孩子性别意识清晰,但就是喜欢些另类的玩具,也无需矫枉过正,尊重孩子的天性即可。

2)不能让孩子太粘自己

孩子在心理上非常依赖父母,如果妈妈这时不放手,孩子很难建立独立意识。

尤其是儿子,妈妈一定要做到教他摆脱依赖,

今后才能有勇气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放手,尤其是母亲和儿子。

从小培养独立的性别意识,才有利于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青云计划获奖者。专为孕期大小事和婴幼儿护理提供知识储备,在怀孕或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