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人才浪费吗?教育有被过度消费吗?

狐狸爱逗喵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不是人才浪费也要因人而论,有的确实是人才浪费,但有些却是人尽其才。总体上来看,教育并没有被过度消费,而且这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到中小学任教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的争论源于深圳中学教师招聘教师公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区区中小学基础教育,一个本科生教起来就绰绰有余,怎么还让国内甚至世界顶尖大学的硕士、博士来教呢?简直是人才的巨大浪费,岂有此理!

支持的人也不少,认为重视教育怎么做都不过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教出好学生。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再穷不能穷教师,要让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正反双方的意见看起来都有道理,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有明确答案的判断题,每个人由于自身阅历、职业、年龄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结合我多年教育从业经历和思考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期待各位网友能有更好的见解。

1. 这件事是个案,不具有典型性。

深圳中学的目标是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属于国内顶尖中学。其招聘教师的薪资达到几十万元,是其他中学教师工资的5-8倍,优厚的待遇、非常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深圳区域优势都是吸引到名校硕博士的重要因素。

不过全国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并不多,多数中小学校招聘条件还是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月薪大约在4000元左右。但是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各地招聘新教师的门槛一年比一年高,有的地区开始有毕业学校985、211的要求,达不到条件就没有报考资格。

2. 高学历教师不等于是好老师。

硕士、博士是不是一定比本科教师教得好?也不一定。比如某中学新招聘了一名教师,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结果上课一塌糊涂,上课读课本,读PPT,没有对知识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感觉学不到东西,意见非常大,如果上课读课本,还用老师干什么?结果月考成绩他教的几个班全部倒数,得到了全体老师去听其公开课的待遇。而原先教这门课的老师本科学历,只是代课教师,为了考研究生离职专心复习去了,学生们一致反映该老师教课深入浅出,讲得非常明白易懂,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试成绩也证明了这是一位好老师。

3. 高学历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具有正面意义。

上面的例子只是个案,并不是说高学历对于基础教学没有意义,教育被过度消费。高学历教师对某一领域进行过多年专业学术研究,其知识面,对问题的见解等比本科学历教师都要好,虽然中小学教育用不到太高深的理论和技术,但适度的知识拓展也是有益的,我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思就是让学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所以高学历与好教师虽然不能划等号,但是高学历人才成为好老师的机率更大,同时,其高学历的背景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典型,无形中起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作用。

4. 学校招聘教师存在弊端,应该进一步完善考察规则。

目前教师招聘过程由学校报招聘计划、社会公示、笔试、面试、试讲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公开公平公正,通过找关系,走后门进入教师队伍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在这看似完善的招聘流程背后,也偶尔出现不和谐音符,比如有的新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没有教学经验却不能尽快锻炼提高教学水平,有的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不思进取。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学的质量,对正式在职教师薪资待遇都有严格的保障,干了正式教师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一般不会因为教学质量不好或不敬业就受到相应的处分或开除。

改进完善教师招聘制度是保证新教师素质水平的重要措施,招聘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学历、专业要求基础上,要求有意向报考人员提前半年到学校代课,用半年的考核结果作为报考的必要条件,这样的录取制度改进才能招到高学历,热爱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而不是只有高学历的耀眼光环,却不胜任教师岗位的不合格教师。


教育之舟阿波罗号


四十年前,我读中学,老师中有清华,北大的老师,他们非常低调,只是普通老师,没有多拿一分钱,有的出身有问题,可能连上讲台资格都成问题。后来,有的老师就被挖到海,有的到大学当老师。陪父亲去天津看老同事,他们这些中学老师,都是出身名校,但是都是很普通,住在老旧的楼房中,开心谈着往事。一位64年苏大数学系毕业老师,几年前因为爱人心脏病才离开高三,那时已经76.但是对数字反应速度远超我们中年人。博士也是普通人,和身边的普通工人一样,教书只是一份工作,尽责任就是了。


手机用户23721312456


我是寒石冷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博士属于高学历人才,更确切点应该说是特殊人才,如果把一名博士放在初中和小学当教师,从目前应试教育体系现状来看,我认为是真有点浪费人才,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小学和初中教师就专业技术特点来讲,本科足够了,最好是师范毕业。

术业有专攻,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建立师范院校?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为培养专业的教师人才,让专业的教师来做专业的工作。因此,从小学和初中的教学与管理来看,只需要本科学历的教师足够了。如果让一名博士来小学和初中任教,真是大才小用,显然有点浪费人才了,只要把师范生抓住质量关我看就足够了。

第二,博士去当高中学校教师,我比较赞同,高中生需要人生偶像去激励他们。

昨天我看了北京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在清华的演讲视频,让我非常感慨,他能够成为一名网红,并深受高中生们的喜爱,恰是因为博学多才,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但他也不是博士,而是一名电子工程系硕士。由此我在想,让博士当高中教师还真是不错的想法,可以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去教学,去激发学生们乐学的兴趣。

第三,深圳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去当教师,可以说开了浪费人才的最不好的先例。

前一段时间,看到深圳大量高薪招聘高学历人才去当教师,其中就特别青睐博士。由此我在想,为什么那么多博士愿意去做一名普通教师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高薪”和“待遇”的吸引,说白了,就是房子、车子和票子。也就是说,当学校都在用超级待遇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并没有考虑到现实是否真需要,那才是真正可悲之事。干教师这个行业,专业是根本,师德是关键,而热爱才是灵魂。当很多博士缺乏这些必备素质时,他们早晚会离开。

结束语:扎扎实实把师范院校建设好,吸引更多年轻人报考师范,提高师范专业培养人才的标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浪费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培养出的师范人才,这才是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这么想,我想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优秀生源都普遍不报师范院校的怪现象。


寒石冷月


你好,高校青年教师(非典型博士)前来答题。

你问博士毕业教小学是不是一种浪费?从个人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我不认为是浪费。人只要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无论什么职业岗位,找到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就是“值得”。

从教育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博士生去教小学生,更是教育资源落地最大化的一种表现。原因有以下几种。

首先,博士入职小学,是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表现。

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博士毕业一定要进高校、研究所、企业才是人生赢家;博士毕业去小学,就是一种自我放弃和浪费,这是非常可笑的想法。

且不说,博士学历本身只是对个人受教育水平的认定;谁规定了小学老师的水平一定低于大学老师?题主的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对职业地位的划分。小学老师做好了,一样可以与大学老师平等对话。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学老师是不是也有小孩?他们的孩子不上学么?所以,任何职业的“地位”不是由职业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决定的。你有价值,你的工作才有价值。

其次,小学教育非常重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奠定一个人一生接受教育基调的时期。

小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小学老师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小学老师的素质越高,对小学教育越好。读到博士,可能对解答学生一些基本问题,能够更加深入浅出。

同时,从教育资源落地的角度看,博士执教小学,是最大程度的教育资源现实化。做科研与做教师的贡献不分伯仲,但是,做教师的成效,立竿见影。

最后,博士去小学教书,应该鼓励,而不是质疑。

这不仅是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是对教育提高的有效措施。希望大家对选择去小学执教的博士,多一分理解和敬佩。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帮助到你。





喝奶茶不长胖


最近两天深圳龙华区高薪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应聘者,也有很多高学历者前来应聘。


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6.2,博士23人,并且大都来自名校。确实有越来越多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中小学,而且很多都是名校毕业的,那这是不是人才浪费呢?

老李觉得并不是浪费,从三个方面跟朋友们分享下老李的观点。

1、如果你是家长你愿意让名校博士当你孩子老师还是愿意让普通大学本科生教孩子?我想很多家长会选择前者。既然有很多家长愿意让高学历者,那就说明需求是存在的,既然有需求,怎么能说是浪费呢?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正好满足了家长们的需求,老李觉得并不算浪费。

2、高学历者更具有探究精神,更有科学素养,他们的课堂更加有趣。老李最近参加了一次评优课,讲力的合成分解。同时参评的有好多名老师,其中一位博士毕业的老师老师给老李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老师的课堂导入都是非常传统的事例,比如两个小孩拎水桶、拔河比赛等等。这位老师上来就给同学们展示了港珠澳大桥的宏伟图片并配有小视频,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了,然后老师再提问港珠澳大桥为什么有这么多斜拉索?一下就贴上了课堂的主题。有了这个问题做总纲,整节课学生和老师都在非常投入的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临近下课同学们探求清楚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解开了课堂开始时埋下的谜团,非常漂亮的一节课。

同样是一节课,平铺直叙的讲给学生和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效果是差很多的。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老师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也不具备探究精神,经常照本宣科的授课,学生听不明白的就通过课下多做作业来弥补。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在实验室,知识储备也更丰富,他们的课堂确实更有趣更吸引人。两种授课方式虽然最终学生的考试成绩差不多,但是学生最终收获的东西还是有差距的。

3、选择从事什么工作,是个人的权利,我们无权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博士当中小学教师即使是有点浪费,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一些女博士,结婚后直接做起了全职妈妈,那么博士不出去工作是不是人才浪费,我们是不是应该劝他们去上班?

最后老李还想说一点:博士进中学确实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就业形式较为紧张了。博士生一般会选择科研所或者高校,可是现在就业越来越难了,只能去中学找工作队本科生实施降维打击。

我是物理老师老李,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物理老师老李


教育行业很有意思,一方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哭穷,工作累压力大,待遇差,一方面,很多博士却蜂拥都去当中小学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是不是人才浪费?

博士是什么?博士是博学多才,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当然现在还有一个更屌的但不是学位的东西:博士后。

虽然说博士后不是学位,但是有个博士后帽子就是比博士后厉害。

目前大学老师基本都需要海外博士学历,或者海外博士后学习科研经历,尤其是211、985院校。当然高端论文更要求了,如果只是清华北大混毕业的毕业,想去211/985某个教职可是相当的难,因为你的有证明你自己的高档次论文,现在很多搞生物的青椒,手持nature,science,cell竟然拿不到教职,竞争太激烈了。

哪这些搞生物,化学,物理的博士,去大学混不进去,哪去哪里?我告诉你。去中小学啊。

目前中小学博士老师现状

以前博士都是高大上,给人一种感觉:没头发秃顶,戴眼镜,傻傻的,很有文化的感觉。

觉的博士不是去研究所,就是大学,最差也得去高科技公司,现状怎么去教中小学了,中小学哪点东西还用得着博士?二本师范学院足够了。甚至中师毕业生都绰绰有余。

那为何现状这么多博士去当中小学老师?

就一个原因:现状博士太多了,泛滥了,清华北大每年毕业博士近万人,中科院6000多人。不说别的985院校,光这三院校的博士都够所有大学喝一壶了。

这些高校的工科博士,人们专业博士都找工作不多,但是一些基础学科的博士,却很为难了,大学进不去,企业不要,只能去中小学了,至少著名中学自带学区房。

2018年人大附中老师公示,就把一群人吓住了,清一色的清华北大,人大,深圳海外名校,而且其中9个博士。据内行人说,没有利害的关系,清华北大的土著博士人家还不要呢,要是本科不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百分百没戏。

2019年5月,深圳中学公示了了该校招聘的名单,再次吓尿了一群人,不但是博士,而且是清一色的清华北大硕士博士,深圳中学有博士教师29人,北大毕业教师26人,清华毕业教师13人。

这再次验证了,这些顶级中学的师资竞争之激烈。

就在10月20日,深圳龙华区公布了中小学体检名单:


在北京上海两站,入围体检的420名毕业生中,A类双一流院校280人、部属师范45人、世界排名前100高校52人,占比89.8%,基本上各大名校都凑齐了。在入围体检人员名单中有博士22人,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顶级高校的各5人,入围名单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62人,占比86.2%。

现在一线重点高中名校多,现在小学也开始博士涌入了。

为何博士都愿意去小学

为何?为何?为何?就一个原因。给钱多,地位高,有前途

深圳的本科26万,硕士28万,博士最低给年薪35万,而且全年带薪休假。

给钱足了,别说北大清华的博士,你如果年薪上千万,中科院的院士都跑过来当小学老师。如果年薪20亿,估计马云都亲自来当英语老师了。

给钱足了,啥人才啊,啥大材小用啊。

北大俞敏洪说的很对:钱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你工资低,说明你无能,不论你是北大博士,清华硕士,工资低就说明你没本事,就是无能。

所以那里有钱,都去哪里干。

博士们的选择,百分百的正确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个人认为,这个要根据博士的专业及研究方向来分析。

1、如果仅仅从博士的学识,知识水平来看,中小学确实不需要博士生来教。比如,小学的拼音,自己会拼有方法教学生拼就可以了。博士即使知道拼音的历史,拼音的发展等等,在小学学生学拼音阶段也不实用。反而,有的博士去上课,一下子就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听不懂。

2、博士一般是搞研究的,搞实验创作的,不同专业,具体研究的内容有不一样。

研究也好,创作也好,需要素材,需要经验,需要实地考察。

个人认为,对于研究教育类的博士生,是很有必要去中小学学校教书,不管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也不管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

博士们在研究教育规律、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时候,才有实战经验,能结合实际,才能更深入、更全面了解教育的规律、现象和问题。也才能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办法,提升教育质量。

当然,博士生自身作学生的时候,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来中小学教书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低的工资待遇,这确实不行。学校或者国家,应该提升博士的工资待遇,可以有一定的优惠。

还有,博士来到学校,应该研究和实战结合起来。因此,学校或国家,在安排博士课程的时候,不能像其他老师一样,应该有所减少。

3、可能有的人说,要研究不必博士亲自上阵去教室上课,这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个人不这样认为。

学校的一线教师,有素材、有经验,却缺乏研究的思想及研究方法。而博士,有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方向,但没有切实的实战经验及素材,单从各地收集整理的资料是与实际有区别的,作研究的时候,就会导致研究脱离实际。

如果研究脱离了实际,结果就会不够准确,这不是也是一种浪费?

总之,个人认为不是任何专业的博士都有必要去中小学教书,但不能一概而论,部分特别是专业与教育有关的博士还是有必要去中小学教书并研究的。


化学姐话教育


让博士去当中小学教师,不能单纯的说,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那要看这个博士本人是怎么选的。

如果这个博士本身就有意愿去中小学当老师,而且自己也特别喜欢当中小学老师,那怎么能叫做人才浪费呢,那叫人才配位。

就中小学知识体系而言,教师是大学本科学历就已经足够用了。

学历是一个方面,但最为关键的不只是学历,而是要必须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



说到底,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说学历高了就一定是一个好教师,优秀的教师。而是不但要具备相应的学历,更要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如果一个人只具备了博士学历,而不具备教师职业素养,那么他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但如果一位博士,同时具备了较好的教师职业素养,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博士教师对中小学来说,也是一个品牌和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教师个人而言,也可能会受到较高的待遇和各方面的尊重。并不能算作是一种教育的过度消费。



很多发达地区和实力较强的学校,都喜欢招学历层次较高的人来校任教,这其实也是用较高层次学历教师来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一个办学策略,并不仅仅只是强调教师的学历层次越高越好。

博士去中小学当教师,关键的核心点是,这个去中小学当教师的博士自己的意向和意愿是什么?

如果这个老师本身就喜欢中小学教育,也有较高的教师职业素养,那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怎么能说是教育的过度消费呢?


教育探微


最近几年通过网络上面的信息得知有不少名校的博士进入中小学当老师,这在外人看来的确是有一点点可惜的,但是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有这么多的博士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说明最近几年中国培养的博士人数大幅增加,部分博士生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部分博士生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另外还有一些区县招聘高层次人才,吸引博士生从政,这些都是政府层面吸引高学历人才的措施。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所谓的中小学招聘教师很多都是博士学历的人才,这些中小学校也都是很厉害的。这些中小学校很厉害,在本地或者全国来说都是很有知名度的,而且这些学校的薪资待遇水平也是很高的,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应聘,待遇水平也是这些博士生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的重要原因。

在前些年的时候本科毕业生还可以去一本院校里面当老师,比如说我是2008年的时候上的一所普通211工程大学,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就是本科学历,学院学工组的一个老师也是本科学历,不过这几个老师现在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了。在前五六年的时候,还有一些研究生学历的人能够进入普通二本院校里面当讲师;我有一个同学是在2015年的时候从一所211工程大学毕业,后来她去了省内的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当老师;我还有认识一个学生是从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也是在2015年的时候去了四川的一所二本院校当老师。也是在最近几年才知道,现在如果想去这些211工程大学至少需要博士学历,而且现在想去一些211工程大学985院校的话需要拥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博士生,另外还需要毕业生拥有相关的科研成果,所以现在博士生想要去本科院校当老师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当然博士生还可以选择去那些综合实力稍弱的本科院校当老师。

总体的趋势是学历在一步一步的贬值。在前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候,拥有一个专科学历还是很吃香的,那个时候的中专师范学校毕业生还可以很轻松的去小学初中当老师;前10年的时候专科学历还是能够找到不错工作的;慢慢地变成现在本科学历已经很难找到不错工作了,这也导致很多本科生需要通过考研的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学历,提升他们工作的竞争力。


饕餮视听


坐标江西,专业解答教师教育问题,欢迎关注我,给大家带来为之一新的优质答案。

问题1: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人才浪费吗?

不是,也有可能是物尽其职。

博士生经过了系统的研究训练,比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具备更高的素养,他们更清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也许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不可等同,但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培训,相信一个好的教师定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

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名校、高学历未必能给学生带来太多的帮助,但现在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相比于传授知识,拓展视野、培养想象力等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名校、高学历老师会给学生带去更大的影响;

另外,小学生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能遇到一位优秀的导师,何尝不是人士一件幸事。


问题2:教育有被过度消费吗?

博士生当中小学教师是普遍情况吗?是基本国情吗?不是。博士生更多依然是在大学任教,是在专心做科研,教研,而中小学的任教老师也渐渐从之前的专科生过渡到本科生,这非但不是教育被过度消费,反而是教育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