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刘诗昆:我三岁开始学琴十二岁才喜欢上钢琴兴趣是可以练出来的…

说起孩子们学钢琴的好处,不少父母都能细数出许多点。诸如,钢琴能让一个人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耐心韧性和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能够让孩子有一种专属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能够学会一项技能等等。

而要获得这些,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孩子们能够好好学钢琴。但这样的前提也让很多家长都头痛,因为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是真的对孩子好,怕自己的坚持会伤害到孩子的情绪,怕自己的执着会让孩子对钢琴越来越反感。

每位孩子都是性格独特的小天使,家长们没有办法用一种方式去对待无数个小天使。想要正确引导孩子们,关键还是要理清自己对“学钢琴”态度上的一些误解。


刘诗昆:我三岁开始学琴十二岁才喜欢上钢琴兴趣是可以练出来的…


刘诗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他从3岁时开始学钢琴,直到今年琴龄已达七十多年。因为自己与琴童们有着共同的经历,而且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也接触过许多不同的琴童和家长,就学琴中常见的三个“态度误区”,他也作出了一些解释。

误区一

学钢琴一定要有兴趣!

国内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外“快乐教育”的影响,让不少家长们认为孩子学习特长时一定要有兴趣,好似兴趣是万能的,能够让孩子乐于接受学琴、能够支撑孩子们熬过枯燥无聊的练习期、能够让他们真正掌握钢琴的弹奏技能,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刘诗昆先生说,喜欢弹琴的孩子充其量不超过10%,不喜欢或者不太喜欢的、半喜欢不喜欢的大概占90%。


刘诗昆:我三岁开始学琴十二岁才喜欢上钢琴兴趣是可以练出来的…


大部分孩子对钢琴的兴趣,是源于最开始接触钢琴时的新鲜感,三五个月以后,觉得弹钢琴太枯燥太拘束就不想学了,这也是正常情况。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自觉和自律意识,只能凭自己的本能,所以兴趣并不是决定孩子们是否能弹好钢琴的关键。

误区二

孩子一哭着说不想练就算了,不能勉强!

“孩子学琴的好坏与他喜不喜欢没有关系,10%喜欢钢琴的孩子未必比不喜欢的学得好,反过来,对学琴没兴趣的孩子不一定比喜欢学的要差。”因为,“练琴的效果和她练琴的心情没有关系。”

学习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无论是学什么,只要人们在正确的方向下,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练钢琴也是一样,不管是哭着还是笑着练,只要每天练够一定时间,所出的成果就是一样的。

说到自己琴童时的经历,刘诗昆先生坦言道,自己从3岁开始学钢琴,一直到12岁时,都始终无法爱上弹琴。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钢琴家,他解释“是因为12岁以后进了音乐附中,有自我强制的意识”。“教育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尤其是幼儿,不能排除一定、必要的强制性。”

误区三

不指望孩子成为郎朗、

李云迪那样的钢琴家,玩玩就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父母较之以前要开明很多,他们对学琴的态度从最初的“学琴成为郎朗、李云迪”,变成学琴只是给孩子“增加一项课外娱乐”,能学好固然好,学不好也没什么。

这样的转变看似是父母们变得“开明、理解”,但实际上会影响孩子们学习和行事习惯,因为认真是一种人生态度,如果父母们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会对学琴及以外的事情都持敷衍态度。

“望子成龙”是对孩子的“压迫”,“随便玩玩”又可能会带偏孩子的学习习惯,那么家长们到底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呢?


刘诗昆:我三岁开始学琴十二岁才喜欢上钢琴兴趣是可以练出来的…


对此,刘诗昆先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把孩子学琴视为基础性美育,全世界发达地区无不注重美育,它有着其它任何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琴童数量的变多,是一种社会美育现象,而且美育也已逐渐成为中国的一种必然趋势。(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孩子能否学好钢琴,能不能长期坚持练琴,绝大部分都取决于家长们。以上三点“态度误区”正是琴童家长们都会遇到的。家长们只有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带着孩子往正确方向前进,也祝福各位琴童在学琴的道路上能越来越好。

刘诗昆:我三岁开始学琴十二岁才喜欢上钢琴兴趣是可以练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