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2019年,我們遭遇了權健事件,經歷了10年來直銷行業最低迷的時刻,這是第一個重創。2020年,我們直面新冠肺炎,與大量行業一起停擺三個月,共克時艱,這是第二個重創。接連遭受兩次重創,這在世界直銷史上是沒有過的。


然而,不要忘記,現代直銷的誕生,正是在1929年之後的世界經濟危機當中。在一片蕭條中,直銷為當時的產能過剩尋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直銷的變革,一定能夠幫助我國經濟復甦。今天我們來談談直銷思維的轉換。


能賺大錢的是少數,以賺小錢為主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過去我們宣傳平臺事業的好處,第一個要宣傳的就是能有高收入,甚至是暴富。每一個進來的人都是抱著高收入的目的來的,但是最後發現,能夠得高收入的不過是少數幾個系統領導人、佔了1號位的一個人,為中層的、基層的銷售員制定的業績目標都比較難實現。這種理念是必須依託在人與人之間深度信任的基礎之上的。

從每個人進來就告訴他們,直銷是一份發財致富事業,最後這些人因為完不成任務、賺不到大錢而傷心離開,最後淪為“直銷難民”,最後大家發現,原來能夠月入過萬、獲得高收入的是少數,自己只不過是炮灰。從今天開始,過去的這套行不通了,除了從直銷傷心離開的人不相信,創業者也對這一套不“感冒”了。

打造深度信任關係的時間成本高、成功率低,對於一般人來說,他們更相信自己伸伸手就能夠得著的,例如自用省錢、分享賺錢、多增加一份兼職收入,這樣的價值導向,不僅能夠減輕創業者的壓力,也更容易成交,門檻低了,受眾的面積就更大。所以未來做直銷發大財的觀念不會再流行了,至少不會成為主流;未來流行的是,多一分額外收入,做直銷賺小錢,提高生活品質。


從“不開不會”,到“能不開會就不開會,能線上不去線下”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老直銷人有這樣幾個要訣:大會小會不斷,不開不會,一開就會,成交靠開會。經過權健事件,政策不允許開會;經過新冠肺炎,形勢在壓縮線下會議,技術也在淘汰線下會議。

經過這兩個事件的洗禮,開會不再是成交的主流方式,我們必須要適應不開會也能成交,也能培訓,也能招商、招人,否則只能守著那點殘羹冷炙聊作安慰。

2020年大家都要跑到線上,能在線上做的絕不到線下,一是線下的人不會來,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二是開會報批不容易,當下國外的疫情形勢比國內更嚴峻,這也讓直銷人沒有辦法再像去年那樣跑到國外去旅遊、開會了。

2019年國內不能開會,但國外還可以去,今年國外也出不去了,所有的活動、資源能走到線上的,會比在線下更容易,這對直銷變革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天書式”制度,到“傻瓜式”制度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過去十年是我國直銷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行業業績快速增長,企業的業績也增長很快,但是這也造成了直銷才有的兩個現象:

第一個是直銷的價值鏈越來越長,一家直銷公司從研發、生產到店鋪、服務網點、分支機構等一直到售後,所有的環節都要涉及;

第二個是市場制度越來越複雜,撥比越來越大,像天書一樣,制度一講就能講一天,聽完了還懵懵懂懂的人也不少,最後大家來一句“總之撥比就是XXX,趕快去幹吧!”

但是這兩年特別是社交電商井噴之後我們忽然發現,社交電商平臺不過是借用了直銷的幾點精髓,反而年輕人更喜歡層級簡單、獎勵明瞭的制度,可以裂變更快,而過去我們直銷能做到的只能說是增員,跟裂變很顯然不是一個量級。所以經過這些變革,相信未來不會有直銷公司再醉心於天書式的市場制度,這種制度也不會再有吸引力。經過2019年,一些直銷公司已經被動改了制度,但是現在開始是市場驅使企業主動去簡化制度,“傻瓜”式的制度才是未來的主流。


從高成本創業到低成本創業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再說到創業的成本。我們過去十年也是經歷了創業成本從低到高,又從高到低的過程,現在就是從高到低。現在打開各個社交電商的APP,你一眼就能看出幾百家APP拼的就是創業門檻。

在移動互聯網和碎片化的時代,只有低創業門檻才能適應淺度信任的環境,才能做到快速裂變。今天的低成本創業比高成本的傳統直銷“輕太多”,我們稱之為輕創業。

平臺輕,形式輕,投入少,創業方式靈活,業績壓力小,滿足寶媽、大學生、白領等階層多一份副業的需求。而過去的動輒需要投入幾萬塊、業績清零的壓力,自然就成了高成本創業。當然,這也面臨一個問題:你的成就大小取決於投入的多少。

投入少、捨不得下功夫,你能拿到的自然就少,所以低成本創業的一個弊端是經銷商能夠做得長久的很少,加上淺度信任,導致流失率很高,但創業成本從高到低這個趨勢並沒有改變。


從系統運作到大數據營銷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在今天的碎片化時代,系統運作已經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無法再指望把一個經銷商牢牢鎖在團隊裡,讓同一個系統的思想、行動再高度複製,靠封閉的系統來捆綁同一個團隊的成員。我們也不要再指望還靠以前的OPP工具來推廣,否則你會發現跟消費者不同頻。

開發利用大數據工具、人工智能、5G技術的衍生品來幫助經銷商展業,已經是所有直銷公司的迫切的任務。同時,這些工具還可以喚醒直銷公司沉睡的大數據。工具的運用並不僅僅只是提高效率,它會改變做直銷的思維。

為什麼有些年輕人誤認為直銷就是老年人玩的、就是做保健品的,可見我們必須要及時地擁抱新工具、新技術。


直銷運營思維轉換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再一個是直銷運營思維的徹底轉變。過去我們有沒有運營的概念?那個不叫運營,叫運作,運作的大部分職能下沉到了系統、系統領導人、團隊領導人這個層面。

但是今天不是了,今天是運營,平臺要承擔運營的職能,平臺必須搭建一個能夠賦能廣大基層經銷商的中臺。

今天,啟盤做直銷、微商、社交電商與過去做直銷啟盤,組織架構設置有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有兩個部門的重要性超過了很多部門:

一個叫推广部(由宣發、群主、粉託、招商崗位組成),負責線上線下吸粉引流、固流(引留);

另一個叫內容製作部(策劃、文案、美工、短視頻製作),主要為公司市場部、客戶部提供促銷、品牌素材(就像是“軍火庫”、後勤)。

這兩個部門是“互聯網+”時代公司的標配,條件不夠時可釆用“外包服務+”配合市場部成交。在這樣的運營思維之下,系統文化會不斷地被邊緣化。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新人進來選擇前必定會上網查有關資料,一查發現有的公司官網10年內容沒有更新了,有的公司全是負面新聞霸屏。這又怎麼可能取信於新人呢?所以,今天的直銷運營必須有整體思維。


不虛假宣傳、誇大宣傳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2019年全行業業績斷崖式下跌,但是具體來看,一些外資公司和國資背景的企業跌幅是比較少的,跌幅最大的是國內的一批中小企業。

這些企業的業績下跌,說句實話,有一部分是因為整頓虛假宣傳、誇大宣傳、宣揚暴富等水分所擠出來的。經過整頓和從嚴監管之後,這種現象將會根治。也就是說,未來靠虛假宣傳、誇大宣傳、宣揚暴富所能產生的業績不會再有了。

要有收入,就要回到賣貨這個核心上來,要賣貨就要苦苦追求復購率,要有復購率就要有好產品,還要薄利、會員基數大,就要熬得住寂寞。

不要期盼未來還會有業績暴漲的平臺,細水長流才是未來直銷的主流。我們調研的許多企業,對於這個轉變還是比較能適應的,大多數也已經接受了這個轉變。


直播吸粉、直播展業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不開會,開直播。線下萎縮了就往線上走。現在做直播成了賣貨、做品牌的利器。那麼要開始直播這種新玩法,是不是意味著直銷就得從零開始呢?實際也不是。“你大爺還是你大爺”,過去的明星、系統領導人、創業明星、團隊長,到了新場景也自帶光環。我們業內熟知的一位系統領導人,把會議的場景搬到了直播間,結果反響比線下還熱烈,走到線上的種子用戶還是她以前的團隊。直播結束後發現陌生粉絲增長了200,粉絲轉成交的達到了6%,這比線下的效果要好得多,過去線下的粉絲還需要熟人推薦,現在是陌生吸引。直播間就是自己的秀場,過去做拓展、做會議的經驗、方式都還可以用到直播當中。所以說,有實力的經銷商轉場到直播間,展業會更輕鬆。


直銷更受歡迎了,“泛直銷”勢不可擋


權健事件和新冠疫情後,2020直銷思維正在轉換?


傳統直銷已死。但是直銷的精髓如今卻遍佈許多行業,深入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播,無疑就是超級雲傳播者,也是超級直銷員。

從地產、共享單車,到微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特別是會員制電商,都可以看到直銷的精髓在被廣泛地借鑑。新冠疫情後,大量的工廠跳過中間的分銷商,做直播,找網紅帶貨,其中大量運用了直銷的精髓。

“互聯網+”在很大程度就是為了幫助各行各業去掉層層中間環節,讓工廠更直接地和終端的消費者鏈接,讓資源可以突破層層中間阻礙,實現自由流通。“泛直銷”表明直銷仍然擁有頑強的生命力,經過變革,仍然大有可為。


每一位創業者都不容易。新冠疫情讓許多人發現有一份副業的重要性,也發現了健康和自由原來竟然是要有人幫我們負重前行才能得來。

經過疫情之後,中醫藥的國內國際地位都有本質的提升,人們對保健養生也不再只是說說而已。從客觀上來說,這些軟環境的改善都會有利於直銷復甦,希望直銷人儘快能夠適應上述幾種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