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距离安康市中心约21公里的瀛湖,又称陕西千岛之湖。80年代因安康汉江水电站建设形成,近几年来因生态旅游走红全国。傍晚时分,乘一叶小舟,畅游在弯曲的江河,烟波浩渺,宁静中透露出无比的神秘。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西坡村是瀛湖边众多村落中的一个普通村落,山高坡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上世纪80年代,西坡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除了渔船,步行是人们出行唯一的选择。虽然村子自然资源丰富,但依然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罗长森家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大户”,居住在西坡村九组的一条山脊上。由于罗长森父亲有稳定的工作,又乐善好施,经常帮助有困难的村民,所以备受爱戴。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1989年,父亲正式退休,高中毕业的罗长森便顶班做了一名供销社职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供销部门一度“失宠”,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1994年,罗长森毅然选择了离岗创业。

创业初期,罗长森做过加工、卖冷饮、干建筑.......哪一样赚钱做那一样。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指点,无论做什么都徒劳无功,有时甚至血本无归。面对失败,他无数次想一死了之,但最终他并没有选择放弃。

凭借倔强的个性和顽强的“战斗力”,罗长森不断总结经验,没钱了就借,没技术就学。2014年,他终于靠做建材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2016年初,罗长森回到西坡村看望亲人,他发现乡亲们忙忙碌碌一年也就够个温饱,十分心疼。“小时候,虽然我们帮助过许多的乡亲,但乡亲们也帮助过我们。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父老乡亲忍饥挨饿而自己过着富足的生活。”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2016年10月,罗长森带着自己辛苦赚来的几百万资金回到了家乡,注册了瀛湖乡情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34亩,种植黄花、拐枣、枇杷等经济作物。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黄花菜的采摘在7、8月,天气太热,劳力不好找。脱水也是个难题,黄花菜全靠阳光暴晒,一旦遇上雨天,辛苦采摘的黄花就会霉烂。”创业的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采摘、加工、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罗长森面前,企业几度陷入绝境。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2017年,在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局的指导下,罗长森的合作社引进了湖南“猛子花”和“大乌嘴”品种,该品种抗病性强,采摘期长达75天,区农广校还专门组织技术培训。为了打破传统小作坊加工模式,罗长森又筹资140余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生产线,采摘的鲜菜由合作社统一烘干、消毒、包装。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合作社已与湖南的厂家签订了长期销售订单,实行订单农业,每斤能卖72元。”目前,罗长森的黄花已喜获丰收,年产黄花达20余吨,每亩产值7000元左右,人均增收达2万余元。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盛夏七月,在瀛湖乡情种植园里,漫山遍野的黄花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桔黄色的小花热烈地开放着。采摘工人们戴着草帽、口罩,臂垮竹篮,双手上下翻飞,一根根金黄色的嫩芽迅速落入篮中,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反正没什么事干,每天来这里打工最低还能赚100多元,就像是捡金子一样,幸福得很呢。”采摘工人唐家翠说。

安康老板投数百万回乡种“ 黄金花”


据罗长森介绍,合作社已经带动周边271户农户参与黄花菜种植,与51户196名贫困签订了帮扶协议,每名贫困群众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实行园区+农户+旅游发展路子,逐步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新型农业产业示范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