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5G技術將引來“戰爭雲”

5G網絡(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相比4G,其數據傳輸速率快100倍,最高可達10 Gbit/s,讓終端用戶始終處於聯網狀態。未來戰爭無網不勝。5G網絡將來支持的設備遠遠不止是智能手機,軍事應用前景廣闊,必將生成基於人工智能作戰計劃。


關於雲,2018年五角大樓文件是這樣表述:“‘雲’是全球基礎設施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它將使官兵擁有數據,對保持我國軍隊的技術優勢至關重要。” “戰爭雲”與其他雲計算系統類似,也主要由雲計算和雲存儲兩個部分構成。雲計算就是指分佈式計算,通過一個遠程服務器網絡駐留在互聯網上存儲機密軍事數據和處理數據,通過網絡為美軍提供不同的智能應用;雲存儲,就是將通過建立一個龐大的雲計算系統把美軍數據存儲在雲端,所有美軍作戰人員都可以實時共享共用機密信息,雲計算為決策者提供精準計算能力,實現基於人工智能戰爭計劃、設計戰場。

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報道,美軍已經對外發布價值100億美元的首個“戰爭雲”系統招標項目,在引起亞馬遜和微軟等科技巨頭激烈爭奪的同時,也曝光了美軍基於人工智能作戰計劃籌備情況。目前,美國防部發布一份初步招標書,旨在為4座軍事基地裝配大型5G移動寬帶技術,在雲遷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2019財年,美國防部的“第四極”機構——為國防部提供服務的27個機構,將244個系統轉移到了企業級的雲環境中。因為,美國防部有500多個不同的雲系統,戰爭雲要求將企業和與之相配的雲相結合,所以美國防部把對網絡和數據中心的整合作為政府各部門利用商業能力並實現現代化的大趨勢的一部分,評估了大約800個“第四極”系統,以找到數據中心整合和雲遷移的機會。


5G技術將引來“戰爭雲”

戰爭是打出來的,也是設計出來的,5G網絡能自動生成基於人工作戰計劃。縱觀歷史上成功的戰例,我們不能看出都是軍事家們運籌帷幄謀劃出來的。從冷兵器時代的圍魏救趙到機械化戰爭時代的諾曼底登陸再到高技術條件下海灣戰爭,都是軍事家們精心設計的戰爭舞臺。沒有軍事家的精心設計而打出漂亮的勝仗是不可想象的。

隨著各類信息化、精確化、智能化的武器裝備大量湧現,控制戰局、駕馭戰爭成為可能,人們改造戰爭的能動性地位作用更加突出,主動設計戰爭、提高對未來戰爭的控制力和駕馭力,成為信息化條件下演練的必然選擇。海灣戰爭爆發前,兩個年輕的美國軍官突發奇想:能否先設計戰爭,再打。如果可以,那麼靠什麼把設計變成現實?回答是靠演練。這一方案迅速被軍方採納。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美軍從2002年就開始運用最新研製的第一個戰場模擬軟件,將整個伊拉克戰爭置於近乎“真實”的場景中,從武器裝備、作戰指揮、戰場協同、後勤保障等實施全方位演練,不斷完善作戰方案,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實踐證明,戰爭過程與演練程序基本吻合,戰爭結局與演習結果也相差不多,前者成了後者的“克隆”。

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5G網絡的廣泛運用,未來戰場基本實現了無人化或者人機協同自主攻擊作戰,必將深刻改變演練作戰方式,智能化平臺成為預先設計戰場的推手,能提供更加精準的預測結果和技術參數,必將再一次掀起預設智能戰場的重大變革。

5G技術將引來“戰爭雲”

智能模擬論證戰爭設計理論:通過智能模擬作戰實驗室,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網絡及仿真設備、器材,來模仿武器裝備性能、戰場景況、作戰行動等,檢驗完善戰爭設計理論是否科學,達到研究戰爭形式與研究對策同步進行,從而認識未來戰爭的特點規律。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都進行了作戰模擬推演,力圖找出發動戰爭的最優方案。

電腦遊戲預演戰爭:伊拉克戰爭爆發前,美軍專門為海軍陸戰隊秘密開發了一款電腦遊戲軟件,裡面的地形、街道、建築、橋樑等標誌物,都是依照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特徵模擬的。戰後,美國陸軍是遊戲產業中最具創新力的創作者之一,挖空心思從硅谷和好萊塢僱用聘請了高端程序員和設計師,讓其設計和細心製作軍事遊戲。雖然遊戲不是戰爭,戰爭也不是遊戲,但遊戲正推動著戰爭的深刻變革。時至今日,世界各國正全面普及用電腦遊戲訓練的士兵,並從單兵訓練走向聯合作戰訓練,從而引發一場智能化訓練革命。

5G技術將引來“戰爭雲”

重視智能新算法預測戰爭結果:用智能新算法是研究戰術問題的一門新學科,其本質是將戰術的基本規律抽象出來,用智能新算法演繹出一套交戰雙方戰術運用效果原則。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各國戰略家開始運用智能新算法對部隊的戰鬥力要素和戰鬥過程進行綜合分析、系統研究,快速得出戰鬥力能力評估指數,為科學指揮提供決策依據。智能新算法在作戰中的運用,促使戰爭經驗上升到戰爭理論,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對作戰的認識趨於系統化、精確化、定量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