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作为家长,你是否会要求孩子一回家就要马上学习?

一直以来都有朋友问我说他家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总是不先去写作业怎么办。他们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孩子回家后会先玩会这个玩会那个,总是磨磨蹭蹭不急不慢地。为此吵了很多次架也没有明显的效果,除非父母发火,否则总是那样。

相信这种情况应该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的吧?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各位家长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我认为很多时候从“将心比心”聊起来会比较容易有代入感。

如果我们工作了一天,辛苦的不行,甚至还有可能心情比较低落。等我们回家之后,却发现没人在乎我们疲惫的表情和低落的情绪,分担如此,迎接我们的是态度可能还是不耐烦地催促——赶紧打扫一下卫生、赶紧去把饭做一下、赶紧把衣服洗了、赶紧……而我们稍微一拖拉,换来的是加倍的不耐烦的数落……

作为家长,你是否会要求孩子一回家就要马上学习?

试问,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还是会觉得家人有点“过分”不在乎自己呢?

而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为何我们就容易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呢?

大人和孩子在感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天的学校生活也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不快乐的,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孩子这天的学校生活最终给他的是怎样的感受,我们只有回家后面真正面对孩子的时候才会知道,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看到、感受到。

而且就如同我们很多时候也希望有人分享我们的快乐,有时候需要有人帮我们分担一下不开心的压抑,孩子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因此,就我个人来说我不认为让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学习是多么正确的事情。

作为家长,你是否会要求孩子一回家就要马上学习?

当然,如果是孩子自己在家、又或者老人接回家而我们并不在家,那么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再议的。毕竟,一天的学习过后,孩子中午持否有吃饱,下午是否早早饿了等等这都是问题。

例如我家就是这种情况,孩子放学是被老人接回去的, 回去后老人会听听孩子讲讲当天的事情,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同时吃点水果、零食垫一下肚子。然后再开始他的学习。等我们再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把一些自己还在纠结或者还在沉浸于喜悦的事情还会继续跟我们分享一遍,我们会根据情况跟孩子就这些话题聊聊,有的时候会聊很久,还有的时候可能三言两语也就说完了。

作为家长,你是否会要求孩子一回家就要马上学习?

但是对孩子来说,分享他一天学校生活的一些经历、感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这些事情的交流往往还是会包含很多做人、做人事的道理在里面。

例如孩子回来讲某位同学犯了什么错,被老师如何的批评了。孩子自己的认识往往是比较片面的,但是他讲出来之后,我们却可以引导孩子对事情有一个更高层面的认识,进而也能够让他从中得到积极的收获。

当孩子把憋了一天的情绪、想法都释放出来之后,再去学习就会变得更加“轻松”了不是吗?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专注力会更高,学习效率也自然会更好。

​其实这是交流,即便没有交流这个环节,我认为当孩子回家之后也没有必要直接投入到家庭学习中来。适当的活动放松一下、吃点东西、洗刷洗刷甚至是躺一会我觉得都是可以的——只要这些事情对孩子来说是有放松、减压效果的,都是可以做的。

毕竟晚上的学习其实真的学起来时间是不断的。

作为家长,你是否会要求孩子一回家就要马上学习?

如果状态调整得不好,孩子脑子本身还是嗡嗡的,那么这话总学习的效率肯定也是比较低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我们不是只需要看“过程”,还需要注重“结果”的。

最后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担心孩子“放松”起来就收不住什么的,我们可以尝试跟孩子一起约定一个学习计划。计划表上注明时间,习惯之后孩子自然就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了,而不需要我们一味地去提醒、催促——孩子小的时候还少说,等孩子大了,这种催促只会让孩子更加烦躁,关键是可能还会有反效果。

我们不说跟孩子多交流会一定成为孩子的朋友什么的,但是这种日常的交流方式一定会让我们在很多事情再跟孩子去要求、建议的时候,收效会更好。

毕竟,我们跟孩的生活中、家庭教育中“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