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悠久的廣漢和成都有哪些淵源呢?

蘇墨子柒


廣漢與成都有多大歷史淵源呢?其實關係真沒有想象中有多大。

因為:廣漢在歷史中大多數時間為州,郡一級行政單位,與成都是同級的行政區,歷史中偶有劃入成都但限於某朝某代某一段時期內。其核心轄區,基本上穩定包括羅江,什邡,綿竹,德陽,與今天德陽市各轄區無太大出入。廣漢郡曾經管轄的核心區域,今天德陽繼續繼承下來,並增加了中江。

變化的是:以前這幾個地方行政中心多在廣漢,而今天的行政中心在旌陽。所以廣漢人心裡適應不了那種落差能理解。

廣漢最近一次劃歸到成都,在清康熙年間,1687年,當時四川人煙稀少,降漢州為單州不再管轄屬縣並劃入成都府是實際情況下產生的決策。從此不再設州,即這一片自此少了一個老牌的州郡一級行政區。可能廣漢人對成都的歸屬感就是從這時開時形成的。

成都府下轄屬縣中,能稱州的可不多,漢州即為一,作為一老牌幹部屈尊下放,成都府在有清一代以至民國時代對其重視應當能想到,所以廣漢有點小驕傲實乃人之常情。家有一老,如同一寶,吃好喝好,就不要走了哈!回老家當幹部多累,廣漢細思:言之有理!煙兒點起,扇兒扇起,蓋碗茶泡起,小日子過得悠哉哉的。

三十年河東又河西,到上世紀80年代,德陽設市,在我看來其實是古之廣漢郡在此的另一種迴歸罷了。旌陽當了老大,廣漢自是不服,開啟了老幹部與新幹部的長年不對付時光。老說老有理,小說小有理,畢竟旌陽是新生代健兒,成長很快,身板一日日烏黑髮光,恍得廣漢發毛。廣漢有苦說不出,南望成都試探詢問:成都那傢伙,到你家再避幾天?

成都無奈呀,說:廣漢老哥,俺這幾天要去雙流開發天府農業新區,沒時間好生招待,要不緩緩,過幾日再議。然後騎著鳳凰牌一溜煙向村南去了。

沒辦法回德陽和旌陽繼續赤博鬥爭,薑還是老的辣,練就一身打不爛煮不耙的好武藝,收編了什邡,綿竹兩個小弟,自號周伯通,呆萌的旌陽似郭靖,空有一身健子肉,卻吹鼻子瞪眼拿廣漢沒辦法。

與成都略親近,自然現象,廣漢位於石亭江西,成都位於岷江東,兩條大江間其實並無太大河流阻隔,利於交流。

與德陽爭長短沒必要,以前長期為一家人,現在行政中心仍放在廣漢不合實際。

拿三星堆扯皮有點不該,我想憑廣漢人自己是無法創造出三星堆,此不是私產,四川文化的瑰寶,少扯點皮,放棄成見,與三星聯合申遺是務實。

廣漢人普遍想重歸成都,可能性其實已經很小,一是成都並無足夠底氣與歷史依據接收,二是並無精力,今後幾十年成都向東向南發展是主調,三是沒第二機場修建納入簡陽那類契機,簡陽的歷史可能比廣漢更有資格稱迴歸成都。四是成都已足夠大足夠強,政策會限制其資源與擴張步伐,向讓利,紅利輸出方向轉變。

可參考歷史中某一時期廣漢轄區並附圖。






壯美西北靜心飄泊


廣漢,隸屬於四川省德陽市,名氣似乎不是很大。但你如果穿越到古代,各路割據四川的梟雄們會告訴你:廣漢名氣不大無所謂,只是守住廣漢,成都無憂。廣漢對於成都這麼重要?何止重要,這麼說吧,廣漢在,蜀在;廣漢失,蜀亡。

在東漢時代的益州,廣漢是響噹噹的大郡,轄區北起秦嶺,西近邛崍山,東接西漢水(嘉陵江主要支流),而廣漢郡治雒縣往南四十多公里,就是歷代蜀國的“天然國都”成都。

如果中原王朝要滅蜀,最易走的路線就是從漢中取金牛道南下,而金牛道就在廣漢郡轄區內。金牛道南端,出了劍門關,就是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劍門關往東不遠的西漢水西岸,有一座因《三國演義》而出名的城市——葭萌關,地勢非常險要。站在蜀國的角度,守住廣漢郡(廣義上的轄區),就能憑藉縱橫的山川,阻中原之敵於外。

狹義上的廣漢,一般指廣漢郡治雒城,對成都意義更為重大。由於廣漢郡治距離成都實在太近,歷代蜀國都把廣漢郡治當成成都的最後一道保險。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荊州牧劉備在益州牧劉璋的邀請下,率兵入蜀。“傻白甜”劉璋雖然很信任劉備,但也不敢讓劉備居守廣漢郡治。而劉備北上居於葭萌,已是心滿意足。劉備在葭萌開始收買人心,為圖魯做準備。二劉翻臉後,劉備的重點就是進攻廣漢郡治。益州兵也重點佈防於廣漢郡治,荊州兵開始圍住廣漢郡治,並在城外打死了益州名將張任。

不過,廣漢郡治地形險要,荊州兵困於廣漢郡治下長達一年,始終沒能攻克。劉備為攻下廣漢郡治付出了沉重代價,軍事龐統就死於雒城之戰。劉璋依仗廣漢郡治,縱使劉備已攻下蜀中大部,他依然有本錢與劉備抗衡。而當劉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攻克廣漢郡治後,劉璋的心理隨即崩潰,投降了劉備。

劉備認為廣漢郡的轄區實在太大了,就把廣漢分為三部分:雒城依然稱廣漢郡,北部設梓潼郡(郡治在梓潼),東南部設東廣漢郡(郡治在廣漢縣,今射洪南)。縮水後的廣漢郡,主要任務就是當作成都的北大門,可以集中資源為守住成都服務。蜀漢末年,魏徵西將軍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敗蜀將諸葛瞻後,長驅直入廣漢郡,蜀主劉禪的心理防線同樣崩潰,遂降魏。

由於廣漢對成都實在太重要,唐朝大臣杜佑曾說過:益州之境有三蜀,就是成都、梓潼與廣漢。為何這麼說?因為這三個地方地勢都非常險要,憑山負水。隋文帝楊堅廢廣漢郡,唐女皇武則天在雒縣設地級的漢州,名稱變了,但對於成都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還需要說一下的是,西晉時,把廣漢郡改成了新都國,原來的東廣漢郡改稱廣漢郡。晉朝的廣漢郡和漢朝的廣漢郡,不是一回事。

歷史在不停地重複。公元923年,後唐軍隊滅蜀,先鋒攻克漢州後,前蜀後主王衍心理防線崩潰,降後唐。幾百年後,明朝大將傅友德進攻夏國。在攻下漢州後,成都立刻投降,幾乎沒有猶豫。道理很簡單:大門都被人撞開了,還拿什麼防守?明末清初的地理學家顧祖禹說得非常清楚:“漢州與成都,就是唇齒關係,唇亡而齒寒。”

宋元明清時的四川,已無割據王朝,廣漢的軍事意義大幅下降,但從地理上講,依然是成都的門戶所在。

更多四川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廣漢和成都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其中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遺址在古蜀國的歷史上屬於同宗一脈,只是三星堆的歷史要早一點而已,據推測應該是古蜀國三星堆時期遭受了某種災難,損失慘重,後來中央集團遷徙至現在的成都金沙遺址所處的範圍,所以兩個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是完全可以的。

除了這些,廣漢和成都在其他方面也有很深的淵源:


1,地理位置,廣漢位於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邊上,距離成都青白江區僅一河之隔,距離成都天府廣場等市中心地標也不到40公里,從成都到廣漢的距離要短於到都江堰、簡陽、大邑,這三個都是成都下轄的縣市,而廣漢距離成都要近一點兒,卻是歸德陽管。

2,生活習俗,由於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廣漢人在生活習俗以及口音飲食等方面都要偏成都一點兒,廣漢話與成都話的差距比廣漢話與德陽話的差距要小。

3,行政區域劃分,廣漢在建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歸溫江專區管,後來又歸成都管,只是1983年成立德陽地級市為了壯大德陽的實力所以被迫從成都劃歸德陽,但是由於之前長期處於成都範圍內的行政區域,所以很多廣漢在地域上天然接近成都。

4,民眾心態,這一點從廣漢民眾抗拒德陽“撤市設區”就可以看出來,廣漢雖然屬於德陽,但在民眾心態上更靠近成都或者傾向於自己自成一體的獨立文化圈子,畢竟自己有著千年悠久的歷史,挨著成都又那麼近,確實對劃歸不到四十年的德陽沒什麼感情。


所以綜合來看,廣漢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確實有自己的特色,也和省會成都有著深厚的淵源。


以上僅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切勿對號入座。


嬌羞帝老師


廣漢與成都同城二千三百餘年,從未分離。


廣漢郡


廣漢古稱雒城,成都古稱蜀郡,不過成都這個名字是早就有了的。

現在,廣漢屬於德陽市,不過它卻與成都緊緊相連。

據說,成都與廣漢相連之處有諸葛武侯八陣圖,不過只是傳說而已。

如果從東川進入西蜀,廣漢就是成都的門戶。成都的很多地名,很早就有了。譬如說郫縣、灌縣等。傳說,灌縣就是灌江口所在,二郎神君的神府,不過也有說,是把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的兒子李二郎和他搞混了,具體沒有去考證。

廣漢的三星堆文化和成都金沙文化有很強的聯繫性,還有成都新都區、以及成都雙元村都有這些文化遺址,據說是古蜀國留下來的。李白說:蠶叢和魚鳧,開國何茫然。就是說古蜀國的歷史不太清楚,不過現在經過考古應該要清楚些了。

古蜀國被秦朝所滅,蜀就長期成為了中原王朝的一個郡。

不過在成都建都的小朝廷不少,還有唐玄宗等人的陪都。長期以來,佔據成都的必定是佔據整個成都平原,包括廣漢(德陽)等在內,以四周高山據守,否則成都難守。


我是星火辰,與你分享歷史故事。


星火辰


廣漢和成都在歷史上淵源極為深厚。申請世界遺產保護是需要是非常完整的,這也是為什麼廣漢三星堆遺址和成都金沙遺址要共同打包申請世界遺產保護。這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同時廣漢在元明清時期都屬於成都管轄,並且在德陽代管廣漢之前也屬於成都管轄。廣漢素有川西明珠的美稱,是成都的後花園。地處成都經濟半小時之內,高鐵動車18分鐘到成都,北新大道連接廣漢,成都六環路穿過廣漢,在建的成都第三繞城高速將廣漢牢牢保衛。地理位置優越,並且敢為天下先的廣漢若有朝一日能夠迴歸成都,那麼未來將會更加輝煌。整個成都北區的經濟也將會更加活躍,什邡,綿竹,射洪等地都將受到非常多的發展機遇。


蘇墨子柒


我廣漢人 但是我們整個一大家族的基本也都回到成都生活了 因為老一輩很多都是從成都搬到廣漢的 廣漢的成都的淵源一直很長 和德陽確實沒有啥關係 廣漢人很多幾十年都沒有去過德陽 成都倒是每週都在跑去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