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為什麼民營金融企業大多“不得善終”(下)

艾財愛家101期實盤週報

為什麼民營金融企業大多“不得善終”(下)

上期我們信託週報的主題是為什麼民營金融大多“不得善終”,文中我提到民營金融企業必定會出現資金池運作方式,因為這樣更有利於它們調整資金,尋求更高收益。可是人心貪婪,當擁有不斷持續的融資能力後,相關民企業老闆會越發膨脹,一旦市場與金融政策轉向,資金則會反噬,最終出現大面積違約甚至是坐牢房。這種故事實在太多太多。今天這篇文章作為下篇,我將從實戰的角度,為大家梳理一下每個固定收益投資行當的民營企業存在的隱患與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民營信託

有人已經上了天,有人掉進了地獄,有人剛剛買票進入。

信託行業被稱為金融壞小子,因為不好管教,從信託的營業範圍來講,只要不公開攬存款、不公開發行股票、賣保險,金融裡就沒有它不能幹的行當。所以當你能拿到一塊信託的牌照時,也就意味著你擁有了金融行業裡最高級的玩家的資格。這是所有民營金融企業家的夢想,當年螞蟻宣稱要打造成全牌照的金融機構,目前來看信託將是最難完成的目標。

為什麼民營金融企業大多“不得善終”(下)

民營信託身上有一些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每隔幾年總有一家突飛猛進的信託公司出現,然後又過幾年幾家信託擠進行業前十、前五之列後突然倒臺,突飛猛進需要兩個條件,資產管理風格激進和剛兌缺一不可,這兩者都是在積累風險,而讓風險能夠積累、隱藏起來的條件就是資金池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所以民營信託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雪松信託和安信信託就是其中兩個典型代表,雪松信託目前已易主,而安信信託則在等待危機化解。

2.民營互聯網金融

前五年在金融行業裡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金融科技化、科技改變金融之類的,這就是一個笑話。金融的本質永遠都不會被改變,只要有錢,有人想賺息差、價差、概率差時,金融的遊戲規則都不會變。這些口號就像潘朵拉魔盒,讓金融監管放開了一道口子,這幾天的妖魔都給放了出來。

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這兩年也是在深度清理中,各種爆雷不斷史無前例,而我們看到最後出清的基本都是民營資本,以今年爆雷的團貸網、先鋒係為例,它們都曾經在網貸top10名單內,吸納資金巨大,但其實它們出問題的根本在於資金挪用,設立各種假標或空殼公司掩人耳目,這是民營資本最不受控制的地方,不受約束就必然會出大問題。

目前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第一梯隊利用其流量優勢,做的其實就是個人借貸業務,不涉及企業。不觸碰傳統銀行的利益,是它們目前的策略。第二類沒有什麼優勢,暫時只能維持經營,無力擴大流量。第三類則是互聯網外衣下的融資平臺,是龐氏騙局也好,供應鏈金融也好,風險都非常大,後期需要清出市場。

為什麼民營金融企業大多“不得善終”(下)

3.民營證券公司下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小民營地方銀行

前兩週華信證券被一次性取消所有經營牌照,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其已經論為大股東的融資平臺。目前民營小證券公司普遍存在這類問題,甚至是一些民營中小銀行都存在著這一類問題,未來一段時間一些中小證券公司,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定要回避。這些產品收益不高,但是風險卻不小。目前銀保監,證監會已經注意到這類問題。

4.固定收益私募基金

固收類私募基金今年也是爆雷大年,中基協報道已經900多傢俬募機構失聯,其中不乏明星基金公司。失聯背後是窟窿太大無法填補遂跑路,例如今年3月份,上海洗霸、中原內配、四方達、康力電梯等4家上市公司集體踩雷同一隻私募基金,金額達兩億多,9月又爆出上海華領資產管理公司旗下35億票據私募基金無法兌付。

在這些爆雷事件背後,除了項目本身違約外,也跟私募基金機構本身違反合同規定轉移投資或挪用資金有關。私募投資公司在國內數量眾多,這類公司准入門檻比較低,導致前期大量資本湧入,監管不力導致問題頻出,未來跑路的還會更多。

5.地方金融資產交易所

地方一級平臺的金交所是目前垃圾金融資產的主要聚集地,而這些交易所並不是公立機構,而是公司。是公司就要盈利,就要賺錢。賺誰的錢?當然是賺在這裡賣資產的公司的錢,這裡發產品的錢,可是這錢又是誰的呢?當然是投資者。所以在這個市場所有的參與者目前都是將各類產品賣給投資者。上週我錄的一期音頻,講的是五礦信託在廣州金交所將持牌35億金太陽違約資產打6折出售,可是隻要仔細分析一下這資產的狀況就知道,別說6折,再打一個對摺也不可能有機構買,最終只能通過私募以發不良資產的名義分賣給個人投資者。

民營金融最大的問題還是老闆們覺得自己“玩錢”很厲害,當順風順水時自然是快速發家致富,甚至讓人產生自己坐擁萬億資產、呼風喚雨之感。可是一但逆風,就會發現資本是有代價的,玩火者終將自焚。民營金融的對立面國企金融機構並不是沒有問題,它們的問題更多的是大股東失位,把國家資產當成自家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