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40年前,在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建議下,中國啟動了一個少年班計劃,想要培養出冠絕世界的頂尖人才。那是1978年3月9日,無數“神童”從全國各地進行重重篩選,

最終挑選出了21位天才少年(注:12歲的張亞勤晚半年加入),成立了中國首個少年班,他們被送入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行長期的封閉式學習。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被選中的21位少年無疑都是智力超群的,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僅11歲,年齡最大的也才16歲,他們還有一個響亮的稱號:“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因為那個時期的中國在很多領域上都還處於一片空白,之所以給予他們這個稱號,是想他們將來能為祖國突破這些空白領域。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在這21個孩子當中,有3位天才少年格外出眾,剛進入少年班就展現出超絕眾人的智商,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神童,他們就是寧鉑、謝彥波和干政。以這三位的過人智力,想要在某一領域達到頂尖,甚至領銜某一領域都不是不可能的。但世事往往事與願違,在那個時代的洪流中,他們終是被淹沒。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謝彥波

41年過去,當年少年班中的天才們也不乏一些驚才絕豔的人物,如清華紫光副總裁郭元林、原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等,都是第一屆少年班的傑出代表,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這三位“昔日最傑出神童”的現況卻是較為“悽慘”,後來社會上對少年班褒貶不一,爭議較大,很大原因也是因為這三位。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寧鉑

少年班畢業後,寧鉑於2003年出家為僧(據媒體報道,寧鉑2018年3月還俗,專心研究佛教),謝彥波、干政與美國導師鬧翻,不能博士畢業而被迫回國。曾經的天才們竟“淪落”至此,讓人無比唏噓。

1978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都聚焦在了一名叫寧鉑的少年身上。這年年初,13歲的“神童”
寧鉑與方毅副總理(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下了兩盤圍棋,並獲全勝
,使其聲名大噪,轟動全國。據媒體報道,這個來自江西贛州的少年,3歲就能數到100,4歲就學會了400多個漢字,8歲能吟詩作賦,真可謂是天才中的天才。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當時,中國對科學的熱忱是難以想象得,無數人,乃至全社會的期望,將寧鉑推到了一個少年人無法承受的高度,進退兩難。之後的人生中,寧鉑曾三次報考研究生,卻接連三次因為各種理由棄考,甚至連考場大門都未曾邁入。因為“神童”的帽子太重了,寧鉑害怕辜負這兩個字,他“敗不起”。

1982年本科畢業後,寧鉑選擇了在母校中國科大任教,並在19歲時成了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助教,這一呆就是20個春秋。2002年,寧鉑前往雲南出家,但不久就被學校“請回”。2003年,寧鉑遁入空門成功,在江西南昌出家為僧。2018年3月,紅星新聞報道,寧鉑已還俗,現在專心研究佛教,並考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諮詢。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而謝彥波和干政兩人,則是毀在了情商和社會人際交往上。他們是天才,並且屬於性格尤其孤傲的類型,長期的學習,讓他們無暇去提高自己的情商,也正是這樣,斷送了他們的天才之路。

謝彥波11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15歲考上了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研究生,是當時全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18歲又跟隨“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周光召院士攻讀博士,有望在20歲前就取得博士學位,衝刺諾貝爾獎。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周光召

不過可惜的是,謝彥波沒能處理好和導師的關係,博士畢不了業,於是他轉去了美國讀博士。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謝彥波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導師是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森教授。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謝彥波的畢業論文竟然選擇了與導師完全對立的方向,於是,他仍然無法博士畢業,被迫回國以碩士身份接受了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教師的工作。

胡侃教育查詢中國科大官網,謝彥波目前為其近代物理系副教授,連教授都還沒評上。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干政的人生軌跡與謝彥波有著驚人的相似,兩人都前往了普林斯頓攻讀理論物理,也都因與導師關係緊張,未能取得博士學位而被迫回國。更為不幸的是,干政回國後爆發了精神疾病,長期找不到工作,最後整日蝸居在與母親共住的家中鬱鬱寡歡。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少年班軍訓

曾被無數國人寄予厚望的少年班“三大神童”,最後竟然一人出家,兩人無法博士畢業而被迫回國,一個院士甚至教授都沒有出,不得不讓人感到唏噓。

40年前無人不知的少年班三神童,一人出家為僧,兩人被迫回國

我是胡侃教育,專注挖掘有深度的教育故事,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