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T-34是二战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为什么会在卫国战争初期惨败呢?

第203微


三个原因:技术不足、编制受限、战术落后

一、技术不足

作为中型坦克的T-35采用的主炮竟然是T-28中型坦克早期使用的短身管kt-28火炮。与法国1939年已经装备的Bl-bis重型坦克相比,法国坦克的32倍口径47毫米火炮虽然不济,但其辅助火炮为一门17.1倍口径75毫米火炮,在支援步兵作战中远远胜过T-34坦克的两门45毫米20K坦克炮。

在机动力方面装备229千瓦汽油发动机的Bl-bis坦克在公路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8千米/小时,而T-34坦克由于采用了370千瓦的12缸汽油发动机,最大速度优于Bl-bis坦克。

在装甲防护力方面,T-35坦克的车体首上装甲板厚度为30毫米,不及法制Bl-bis坦克的40毫米。

T-34虽然在技术指标上与德军坦克区别不大,但却由于工时和成本上的劣势丧失了苏车在二战中取得最后胜利的制胜之道,在火力和防护力方面在与法军坦克的对比中落于下风。

二、编制受限

苏军装甲旅共有五种编制。

以苏军1939年11月参与苏芬战争的6个标准坦克旅为例,每旅装备145辆T-26A型坦克、56辆T-26B型坦克和T-26喷火坦克,总计211辆。

除此之外,苏军还有两种不同编制的军属轻型坦克旅和军属重型坦克旅。军属轻型坦克旅一种编有278辆BT-7快速坦克;另一种编有267辆T-26A型坦克。军属重型坦克旅一种编有183辆各型坦克,其中T-28中型坦克136辆、BT-7快速坦克37辆、喷火坦克10辆;另一种编有148辆各型坦克,其中T-35重型坦克94辆、BT-7快速坦克44辆、喷火坦克10辆。

再看德军

以德军西线战役中的进攻主力A集团军群第十九装甲军(即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为例,其下辖三个装甲师合计装备轻型坦克467辆、中型坦克278辆,轻型、中型坦克与指挥坦克总计781辆,远远超过苏军坦克旅的规模。

虽然德军的装甲军属于战时临时性的军团单位,但德军在西线成功组建并使用了这一组织形式。而苏军使用的仍然是较小规模的装甲旅,这严重影响了苏军组建大规模装甲兵兵团乃至军团之后对于大规模装甲兵集群的指挥、协调和运用。

众所周知,德军闪击战战术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在航空兵支援下,密集使用坦克和摩托化兵团,对敌方主力实施迂回、包抄、分割、围歼。以集中使用的装甲部队作为撕开对方防线的“刀”,是现代陆地进攻作战中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德军二战初期在波兰和西线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因素。

而苏军在先于德军采用集中使用坦克装甲部队的情况下,由于错误判断而进行的调整使得苏军装甲兵在编制上失去了引领世界装甲兵发展潮流的优势地位。

尽管在客观条件上地形、成员训练等方面的不足对苏军装甲兵的失利影响很大,但编制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装甲兵的战斗力,而这也间接导致了苏军装甲兵在苏德战争初期的糟糕表现。

战术思想落后

而在具体的战术层面上,苏军在如何使用装甲兵这个问题上也并不明确,只是在各项条令中说“要使用坦克”,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怎么使用都是苏军指挥员所不清楚的问题。

苏军装甲兵基层指挥员对于指挥坦克部队作战同样不能够胜任。虽然苏军装甲兵号称在为步兵提供支援,但在实战中,苏军装甲兵与步兵的配合却十分糟糕。

装甲部队发起冲击的队形问题

根据1936年野战条令的要求,苏军装甲部队在进攻中要组成三个坦克群,即:支援步兵坦克群、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群和远战坦克群。其中,远战坦克群需要在前梯队突破形成之后发起冲击,也就是说,远战坦克群需要“超越前梯队战斗队形”,然后才能进入战场。而这样的机动是当时的苏军装甲兵所无法完成的,“就是在苏德战争后期,苏军也尽量避免实施这样的复杂机动”。

由此可见,1936年野战条令的要求是完全建立在大纵深战役理论之上的,但却忽视了实战中的现实条件。

由此可见,至少在二战的战火已经在西欧点燃的1940年,苏军装甲兵在战术上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苏军装甲兵部队的战斗力,卫国战争初期的惨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历史干货铺


我是冬雨AK,说下看法

T-34确实是二战最优秀的中型坦克,整个战争期间生产了80000多辆,为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T-34的出现大大震动了德军,迫使德国研发出虎式和豹式来对付他!T-34从一踏上战场,表现就一直非常出色,但一款武器再先进,也无法弥补战略战术和人员素质的巨大差距!

第一,没有制空权,“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成为坦克杀手

在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迅速夺取了制空权,大量的苏联战机被击毁在地面上,侥幸升空的也被击落!其实当时苏联在装甲部队方面,无论是质量 数量都要优于德军,在东线部署有上万辆的T-26轻型坦克,BT-7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新型的T-34有967辆,还有500多辆重型KV-1型坦克,而此时的德军还没有虎 豹,坦克也只有36000多辆,主要还是二号坦克 38t坦克,较新的三号 四号坦克总计才1000多辆!但坦克再先进,面对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也只是“斯图卡”的活靶子,德军飞行员肆无忌惮的飞到苏军纵深,炸毁大量的苏联坦克,仅仅是德军王牌飞行员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就炸毁了519辆坦克还有其他大量车辆!

第二,苏军准备不足

由于是遭到突然袭击,苏军几乎没有任何防备,很多物资也不足出现严重短缺的情况,大量的苏军坦克由于保养不利故障频发,或者缺乏零部件维修,只能被遗弃或炸毁!此外,由于战争初期苏军后勤保障准备严重不足,新装备的T-34所需要的76mm坦克炮弹不足,无弹可用,虽然在一些关键地点,T-34凭借出色的性能挡住的了敌军,但一旦德军实行迂回包抄,被包围的T-34只有被击毁的命运了

第三,大清洗使苏军战斗力严重衰落

再先进 武器也是需要人来操纵的,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所进行的大清洗,到底给苏联军队造成多大的损失,简直难以估量,5个元帅,杀勒3个,尤其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15个集团军司令员中杀了13个,85个军长中杀了57个,159个师长,杀了110个!其他中下级军官更是大批被处决!这就造成了开战初期,军官没有经验,士兵的素质远远落后于德军!惨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战略战术失误,军事思想落后

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弥补战略战术上的差距,德军的战术思想是最先进的,使用的是航空兵配合大规模机械化兵团闪击作战的闪击战新战术,将装甲车集中起来,作为进攻的矛头!而苏军这边仍然沿用一战的阵地战术,提倡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清洗,其提议组建作为大纵深突击力量的机械化军的方案也就不了了之,和德军不同,苏军将坦克像撒糖果一样分发到每一个师里作为步兵支援武器使用!这样面对集群的德军坦克,T-34怎能不败?!

(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


冬雨AK


德军突袭苏联,上来就把苏联布置在东线的飞机都给报废了。

在开战前,苏联在东线边境有10743架飞机。德军执行进攻任务的部队,拥有飞机4846架。看似苏军占有数量优势,但是,德军的突袭给苏联空军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在东线开战第一天,德军以损失35架飞机的代价,摧毁苏联1489架飞机。由于苏联轻敌,苏联飞机大都是在地面上被摧毁的。开战前三天,苏联共计有3,922架飞机杯摧毁。到1941年年底,苏军的飞机损失达到1万架!

就这样,德军在开战初期取得了制空权。

苏联失去制空权后,苏军坦克被德军空军挨个“开罐”。

德军在东线拥有坦克4171辆,苏联拥有坦克15687辆。德军处于劣势,苏军坦克是德军的4倍。而且,苏联还拥有先进的T34坦克。德国的三号和四号坦克都不是T34的对手,德国为了对付T34,这才有了后来的豹式坦克。

不过,虽然德军坦克质量比不上T34。但是,德军作战理念好,坦克拥有无线通讯,配合打的好。而且,苏联的T34数量也有限,全苏联只有1225辆。再加上,苏联大清洗造成优秀的指挥官缺失。所以,德军在面对苏联坦克时,也能打的很不错。不过,德军看见T34,还是会觉得恐慌,这就是“T34危机”。德军坦克很难击毁T34,而T34却能击毁所有德军坦克。

怎么办?

让空军收拾!

德军取得制空权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就是苏联坦克的噩梦。尤其是装备两门BK37mm反坦克炮的JU-87G型斯图卡轰炸机,更是号称"坦克棺材"。

德军著名王牌飞行员Hans Ulrich Rudel,一人就取得了击毁519辆坦克的惊人纪录。

另一位叫艾迪·埃特的飞行员,仅用50多次作战,就击毁苏军坦克187辆、火炮526门。他在整个战争期间,共计击毁坦克317辆 、火炮869门。

当然,不能忘了炮兵!

德军装备的37MM反坦克炮无法击毁T34和KV1。但是,德军的88炮可以!在1941年2月,88炮已经在东非战场上崭露头角了。等到6月德军进攻苏联时,再次把88炮拿出来打坦克。

这种炮击毁坦克的最远记录是3500米;2000米内能够对T34造成致命损伤。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其实卫国战争初期单从单件技术对比的话,T-34对德国的坦克是占有一定技术优势的。比如T-34具有的大角度倾斜装甲,76毫米的较大口径火炮,再加上v-2-34柴油机带来的出色的机动性能,可以说防护、火力、机动这三个坦克主要技术指标全面领先采用垂直装甲,只有50毫米火炮或者短管75炮的三号和四号坦克。问题在于,苏联在战争初期明显经验不足,没能像德国人一样把坦克集中使用,发挥拳头作用,而是分散分配到了各个军,再加上没有像德国坦克一样普及电台,导致各自为战、以少敌多的情况出现,战绩自然不好


秋夜听泉


坦克再好,也要有好的指挥员才行。像车长,排长,连长等各级干部,要能指挥部下打仗,要能打胜仗。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鹰击长空8351


苏联初期惨败是指挥和战略上的问题,不是T34坦克的问题。


小民小见识


开始火炮口径75mm太小,换成85mm就称霸了!


奇珍异宝10


一个是人的问题,二是坦克炮穿甲能力不足,后更换更大尺寸,杀伤力上去后,威力也就上来了


头疼丫头爸爸


只有坦克不行。二战兵,炮,坦,飞协同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