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交運集團(青島)“返崗直通車”運送人數破萬 足跡遍佈全國多個省市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孫儼 趙宗 通訊員 邢路

戰疫仍在繼續,復工復產的工作正在推進,針對企業復工生產中人員不到位、交通不便利等難點、堵點,交運集團(青島)推出了“返崗直通車”。3月4日,交運集團發佈“返崗直通車”大數據,運送務工人員突破一萬人次。足跡遍佈全國17個省份,遍佈70多個地級市、200多個縣級市,最遠到達雲南大理。

交運集團(青島)“返崗直通車”運送人數破萬 足跡遍佈全國多個省市

據悉,交運集團年後國內第一時間開通外來務工人員“返崗直通車”,2月9日至今,已累計為60餘家企事業單位發送近500車次,運送一萬餘名務工人員順利返崗,恢復生產。同時,交運集團還開通企事業單位職工通勤班車、推出保障市民縣際出行的“預約班車”、免費為防疫特殊群體提供“米圖出行”服務、研發無接觸式“米圖防疫信息溯源系統”並免費提供社會使用……在服務保障的過程中,也創下了多個“最”。

路程最遠:返崗直通車最遠跑到雲南大理

往返七天六夜、跨越12省市、行程6500多公里,3月2日上午,交運集團黃島發展事業部發出的復工返崗直通車,將65名來自雲南大理的務工人員送至中建二局位於西海岸新區的某在建工地。據瞭解,這是今年島城發出的最遠的復工返崗直通車,同時也創造了青島市營運大巴單趟行駛里程紀錄。

負責此工地的青島中建二局核電分公司項目經理夏小超告訴記者,他們承接的這個項目有工人1300多人,目前已經拉回來400多人,還有七八百人沒有回來,由於項目有工期,沒有工人就無法開工建設,企業每天都在承擔很大的損失。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如果不能及時的復工復產,一些租賃費、工資、還有交房期都不能完成,建築企業復工生產迫在眉睫。為此,他們找到了交運集團,希望能幫忙解決一些路途較遠的員工的返崗交通問題。

路途遠,風險大,但是交運集團沒有畏難心理,而是準備了充足的物資,挑選了駕駛技術可靠的駕駛員。直通車於2月25日從青島出發,途中伴著疾風驟雨,目的地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其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北段地區,海拔落差大,山高路險。行駛在奇峰絕壁間,司機只能放慢速度謹慎前行。

駕駛班長王其山告訴記者,既要保證行車安全,又要確保準時到達目的地,他和替班駕駛員輪番上陣,歇人不歇車,入滇後路況不好,對於長期習慣在北方駕駛的人來說確實是不小的考驗。“長坡、彎道多,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危險,而且在高度緊張情況下更容易疲憊,所以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七天六夜的行程中,王其山和替班吃住全在車上,由於沿途高速服務區均未開放,出發前準備的方便麵、麵包和鹹菜,到達西海岸新區後,塞滿了五個紙箱。王其山告訴記者,一個星期時間內,一日三餐全都是方便麵就鹹菜,如今看見方便麵就有些噁心。抵青後,王其山最想吃饅頭、米飯。因往返途經區域較多,王其山等人需先集中隔離觀察後,才能回家。

“近一個月以來,我們優秀的駕駛員將交運‘情滿旅途’大巴車,從山東開到了祖國西南的雲南、四川、重慶,西北的甘肅、陝西,華北的內蒙古、山西、河北,華中的河南,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華東的浙江、江蘇、安徽,東南的廣東等17個省份,遍佈70多個地級市、200多個縣級市。下一步,我們還可能開到新疆。”交運集團旅遊客運部部長魏成告訴記者。

時間最早:國內首發最大規模的返崗直通車

2月9日,根據海信集團復工需求,交運集團緊急調配60部大客車,開通了首批外來務工人員“返崗直通車”,開通了覆蓋濟南、聊城、淄博、菏澤、煙臺等市的50餘條線路,運送海信集團2000餘名員工返回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和平度市的園區恢復生產。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內第一個發出的、最大規模的返崗復工直通車。

交運集團(青島)“返崗直通車”運送人數破萬 足跡遍佈全國多個省市

據瞭解,海信集團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平度等多個區市都有產業園,產能頻頻告急。“海信和交運是長期的合作伙伴,這次疫情期間,交運集團充分調動運力,給予了我們返工交通保障方面的最大支持。”海信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至今,專門為海信集團開通的返崗直通車,就多達22批,近的是山東省內各地市;遠的,到達吉林和黑龍江等地,累計發出157車次,運送近4000名海信員工返青。

2月16日凌晨1點左右,4輛載有河南籍海信員工的“返崗直通車”陸續返回海信集團平度南村工業園。這批車輛於2月14日清晨發出,前往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接駁海信員工。15日接到乘客後開始返程,恰逢山東境內普降大雪,氣溫也降至零度以下。“夜間行車加上冰水路面,這對駕駛員是極大的考驗,我們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爭取凌晨兩點前趕回去,不然根據凌晨2點到5點大客車禁行的規定,我們就會被困在高速公路上了。”駕駛員張明清說。“一路上,除了換班,4輛車就沒怎麼停過,連續開了16個小時,有的駕駛員就只吃了一桶泡麵,喝了點熱水。”凌晨1點15分,8名駕駛員克服道路結冰、路途遙遠、時間緊張等困難,全部順利達到工業園,圓滿完成了運輸任務。8名駕駛員返回平度市區已近凌晨三點。“此次運輸任務跨省2000公里,路程遠,卡點多,返程途中又遭遇了雨雪惡劣天氣,交運的駕駛員師傅憑藉對職業的敬畏、對復工企業的責任和過硬的駕駛技術,成功將我們的員工接了回來,我們深深地感激並由衷敬佩他們。”海信集團領隊房照才說。

除了海信集團,交運集團還為海爾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青特集團、中國建築集團、中國中鐵等60餘家企事業單位開通“返崗直通車”,至今已累計發送近500車次,運送外來務工人員一萬餘名。

服務最優:從家門到廠門一站直達,政府企業紛紛點贊

2月9日,交運集團為海信集團發出首批一站式返崗直通車的當天,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專門發文,對交運集團先行先試抗擊疫情、為復工企業提供交通保障的做法進行了肯定,認為交運集團的舉措“充分體現了國有交通企業的責任擔當,為破解疫情防控期間外來務工人員返程復工出行難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交運集團(青島)“返崗直通車”運送人數破萬 足跡遍佈全國多個省市

開通直通車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後,有諸多企業紛紛致電諮詢和預約包車事宜。為服務更多返崗人員,隨後,交運集團開通96650“返崗包車熱線”,準備5至53座的多種類型車輛、擁有服務上合峰會經驗的駕駛員為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返崗包車服務。

與交運集團有多年合作的海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對交運的品牌文化、服務品質都非常認可,此次非常時期,交運集團能夠為企業解決職工返崗的交通保障問題,並在服務過程中提供嚴謹細緻、溫馨周到的服務,體現了國企的擔當和奉獻精神,值得點贊。

2月14日、17日,交運“返崗直通車”兩度穿過太行山脈,開進山西臨汾,往返2000公里為青島民營企業——益和興食品有限公司接回兩批務工人員。“不同於大型央企、國企,民營企業相對來說規模小、人員少,儘快復工是他們保生存、求發展的迫切需求。我們也會盡全力調動運力,為有需求的民企提供門到門一站式返崗服務。”魏成表示。

青島精典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資企業,受疫情影響,出口鑄件訂單的工期臨近,急需從河南、河北以及魯西南地區召回50名春節返鄉的技術工人復工,但身為香港人的老闆對內地防疫期間的政策和相關規定不太瞭解,怎樣讓員工平安返回成了他的“心病”。在看到交運集團開通“返崗直通車”的報道後,2月20日,該企業主動聯繫了交運青島汽車北站尋求幫助,雙方迅速達成合作、辦理手續,於次日發出3部“返崗直通車”,順利完成接駁任務。“沒想到交運集團效率這麼高,服務這麼好,這可解決了我們的一大難題。”該企業負責人表示。

考慮到青島市縣際出行的需求越來越高,為保障返崗復工人員順利出行,2月20日起,交運集團開通“預約班車”,在青島主城區與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之間跨區域運輸服務。

同時,交運集團旗下多個公司開通或恢復了多種形式的返崗通勤班車業務。2月10日,交運溫馨旅遊公司112部通勤班車集中開班,保障16家企事業單位的600多位職工安全返崗復工。2月10日,交運董家口公司運行班車39輛,為雙星集團2000餘名職工提供返崗交通服務。交運旅遊集散中心恢復運行線路27條,投入車輛30部,為東方航空、黃島度假區、城投集團、海檢集團等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通勤班車服務。交運膠州發展事業部每天為8家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的復工運輸保障,調用旅遊大巴30部,恢復運行線路30條,運送職工近500人。截至目前,交運集團已經累計為雙星、一汽、中建等100多家企事業單位開通或恢復運行通勤班車340餘輛,線路320餘條,每天運送職工8400餘人次。

2月28日,交運溫馨巴士公司首條建築工人定製公交正式上線。居住在苗嶺路附近的中建八局120餘名建築工人乘坐這趟定製公交前往位於仙霞嶺路的國信金融中心的工地,全程2.5公里。當天下午,在青島李滄區李村公園,交運溫馨巴士還開通了一條“點對點”復工公交專線,專門接送賽飛特工程技術集團20餘名員工上下班。

另據瞭解,從2月18日開始,交運集團的“米圖出行”商務車就開始為防疫特殊群體提供免費出行服務,服務對象涵蓋了青島市15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防疫部門醫護人員、赴湖北抗疫一線醫護工作者的直系家屬、國家現役軍人、青島市公安機關在崗工作人員、青島市交通管理部門一線防疫工作人員。

措施最嚴:國內首創“一二三四五”疫情防控工作法

關鍵時刻彰顯國企擔當,交運集團打造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專業團隊。疫情面前,在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和政策支持下,與復工企業科學研討運輸方案,反覆推演應急預案,合法合規地實現了保障海信員工復工的破冰之行,並以此為樣本,不斷打磨和精進服務,促成了更多“返崗直通車”項目。

每次發車之前,交運集團都與復工單位多次對接,完成員工信息統計、車輛調度安排、駕駛員選派、營運手續辦理、相關部門備案等準備工作,相關領導和調度、安全等崗位人員常常夜間加班加點,確保合作單位如期復工,恢復生產。

交運集團根據疫情形勢和工作實際,創立了“一二三四五”疫情防控工作法。即“一全面”,全面做好疫情預防預控體系建設,全力確保在集團的工作領域內不出紕漏、不出問題、不存盲點。“雙檢測”,所有員工要確保做到在家出門前檢測體溫,一旦體溫超過37.3℃提報所在單位後在家休假隔離;到單位上崗前再次檢測體溫,確保不出現員工在社會和企業的相互病毒傳播。“三保障”,要站在“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高度,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以此保障生命安全、保障社會穩定、保障交通暢通。“四配套”,根據此次疫情的傳播渠道和傳播特點,有針對性地在營運車輛、汽車站、農貿市場等統一配套免水洗洗手液、消毒液、紅外線體溫計和醫用口罩,確保人員安全、環境衛生。“五到位”,在具體工作中做到思想認識到位、應急預案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工作落實到位、監督檢查到位,精準精細地做好疫情防控全過程工作。

交運集團(青島)“返崗直通車”運送人數破萬 足跡遍佈全國多個省市

同時,返崗復工車輛客座率嚴格控制在50%以下,乘客隔位、分散就坐;要求乘客佩戴口罩乘車,進行體溫檢測和實名信息登記,確保源頭可溯;對車輛進行全面消毒、通風和衛生清潔,做好車輛的安全防控。交運集團還人性化地為駕駛員配備了防護口罩、一次性手套和紅外線體溫計,並在上崗前測量體溫,登記在冊。為乘車的務工人員配備了飲用水、一次性口罩等用品,並對上車人員統一測量體溫,對隨身攜帶的行李進行全面消毒。

針對每次的不同運輸任務,交運集團各公司還適時成立臨時安全指揮小組,建立實時報告制度。通過安全監控中心的視頻監控系統進行24小時全程跟蹤,根據駕駛員狀態和道路狀況進行實時提醒和指導,嚴格監督車輛消毒和定時通風工作,並隨時協同處置各類突發狀況。無論是前線的駕駛員,還是後方的“服務員”“監督員”,系統化的團隊服務確保了整個運輸過程的流程順暢、安全有序。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便於在追蹤密切接觸人群時能及時進行通知,交運集團自主研發了“米圖防疫信息溯源系統”,目前已經陸續在農貿市場、米圖出行車輛等100多個經營場景上線,並通過交運熱線96650接受預約,已免費提供給商超、社區、飯店等20餘家社會單位、機構使用。進入場景的人員只需掃描二維碼授權登錄,即可一鍵完成無接觸式實名信息登記。

先鋒最強:不畏艱險、使命必達,盡顯黨員本色

交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永康表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交運集團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展現,黨員、團員、先模人物等主動請戰、衝鋒在前,把黨旗插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全國春運的常態化主題“情滿旅途”所形成的品牌引領作用,以及一代代交運人“學雷鋒”的傳統,在防疫的特殊時期激發著交運一線員工捨身忘我,衝鋒在前,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匯聚起力量的洪流。

據瞭解,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沿途餐館、飯店甚至有的服務區都暫停營業。“返崗直通車”駕駛員和隨車人員只能用泡麵、火腿腸、鹹菜等充飢。加上不同地區的道路限行措施不同,還有大霧和雨雪惡劣天氣的影響,運輸的過程可謂困難重重。這個時候,廣大黨員主動請戰,衝鋒在前,在他們的示範引領下,交運人堅守使命必達的決心,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力爭讓旅途安全順暢,為戰勝疫情再添動力。

董玉進是交運集團黃島發展事業部一位有32年駕齡的老司機、老黨員,執行海信“返崗直通車”青島-棗莊運輸任務。2月9日,臨近棗莊高速路段,在即將下高速時,高速交警和交通執法人員要求車輛原路返回,禁止下高速。他第一時間將情況反饋給公司領導,徵得同意後,連續轉了多個就近的高速路口,將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相關通知、用車單位提供的相關文件和車輛的相關證件展示給交通執法人員,並對此行任務的合規性進行詳細講解,終於放行。此時已是下午2點,從早晨6點開始,這位老黨員沒顧上喝一口熱水,吃一口熱飯,連泡麵也沒顧上吃,就馬不停蹄地奔赴指定地點接人。劉先倫是交運集團平度發展事業部的一名駕駛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身為黨員的他報名加入了公司“黨員先鋒隊”。在得知2月9日有包車任務後,他第一個站出來報名參加。凌晨 4點起床,5點發車,他和另一位駕駛員一天內往返里程近1200公里。

在這場抗疫情、保復工的交通戰役中,還有許多感人事蹟和先進典型,正是他們的無私付出,才換來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平安返崗和企業的順利復工。(本文供圖:交運集團(青島) 製圖:徐琨 馮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