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包裝基地,文化之都—桐城市

今天這座城市我經常去,市區還有部分鄉鎮也都去過,這地方工廠還是挺多的特別是塑料包裝這塊,有的一個鄉鎮就有上百家。也正因為此這裡被被授予“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中國塑料包裝產業基地”。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下—桐城市。1996年8月,桐城撤縣設市(縣級),歸安慶市管轄,2006年10月改為省轄。行政區域面積1472平方千米。桐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分佈,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桐城古稱“桐國”,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為“桐城”。截止2018年,桐城市轄12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75.4萬人。

包裝基地,文化之都—桐城市

2018年,桐城市地區生產總值(GDP)300.4億元,同比增長8.5%。桐城市農業主產水稻、三麥和油菜,工業形成了以智能製造、節能環保2個首位度產業和包裝印刷、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羽絨家紡、特色輕工5個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的產業體系,設有桐城經濟開發區和桐城雙新經濟開發區。桐城市先後被授予“中國農產品加工基地”、“中國羽絨家紡名城”、“中國輸送機名城”、“中國刷業城”、“徽商最具投資潛力城市”、“溫商最具投資潛力地區”、“公眾心目中的和諧之城”等稱號。

包裝基地,文化之都—桐城市

桐城為什麼被稱為“文都”,“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還有近20名兩院院士。可真是人文勃興,代有英才自唐設縣以來有唐宋兩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詩名,一以畫顯。明末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方以智堪稱“十七世紀罕與倫比的百科全書式”大學者;張英、張廷玉“父子宰相”勤於政事,經世濟民,名揚天下;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壇200餘年。近現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農工民主黨創建人章伯鈞,巨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等等。

包裝基地,文化之都—桐城市

桐城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景區主要有“兩山、一湖、一城”,其中龍眠山“擅江北之勝景”,名人遊蹤和文物遺存俯拾即是;小龍山秀美空靈,以石奇、洞幽、“花海”(上萬株野生玉蘭花連成一片)而聞名遐邇;浩瀚的嬉子湖以“長天與湖水一色,鷗鷺翔集,百舸爭流”而使遊人留戀忘返;有1200餘年的桐城古城,文化遺蹟移步可尋,其中有建於明清時期的東、南長街和名人故居。還有4A級桐城活海歡樂水世界、4A級黃梅酒業文博園景區和3A級桐城文廟·六尺巷景區,桐城是文壇“桐城派”故里、黃梅戲之鄉,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包裝基地,文化之都—桐城市

桐城的文化就造就了桐城獨特的美食所以桐城特產都和吃喝有關1.桐城水芹是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的特產。桐城水芹是安徽省桐城市獨有的特產蔬菜,已有數百年栽培歷史。2.桐城小花又有小蘭花茶之稱,屬皖西蘭花茶品系。一般在穀雨前開採,選一芽二、三葉,肥壯、勻整、茸毛顯露的芽葉,經攤放、殺青、理條、初烘、攤涼、復烘、剔揀等工序精製而成。3.龍眠山茶油是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的特產。龍眠山茶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淨,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當然還有晶瑩翠綠的蒿子粑、小而鮮美的麥魚、甘甜醇香的桐城老酒,還有桐城的大米也相當出名,美味的特產說著說著使我有了空腹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