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武漢黃陂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作為大武漢的後花園近些年來開發了眾多景區,其中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村落,名為大餘灣。這裡北靠木蘭山,東依木蘭川,西臨灄水河,村中的建築古樸典雅,佈局精緻考究,灣前的水塘呈現太極的形狀,讓我們隱隱感到這個村子來歷不凡。帶著幾分好奇幾分嚮往,我們走進村子去參觀拜訪。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荊楚大地上徽派建築村落,藏著絕佳風水

雖然位於荊楚大地,大餘灣村裡確是典型的徽派建築,和周圍村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原來大餘灣的人口中一大部分是從江西遷居而來。遷居之後把家鄉的建築風格也帶到了這裡。據村中保存的《餘氏宗譜》記載,村中人數最多的余姓誕生於餘水,拜古代琴師俞伯牙為余姓祖先。唐朝末年餘氏從中原地帶遷移到徽州婺源,宋代移居江西德興,明朝初年江西填湖廣,餘氏一族從江西遷往湖北。其中餘秀三一族來到黃陂大餘灣一帶,與同從江西遷來的楊姓、章姓、樂姓、黃姓一起,成為大餘灣的開拓者,五大家族世世代代和諧相處至今。當地傳承著一首民謠:“楊家一、章家二、餘秀三、樂氏四、黃名五。”就是對這一狀況的描述。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大餘灣有一座古村落博物館,也是典型的徽派建築,我們走進斜向內縮的大門去一探這座古村的奧秘。在傳統文化中,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選址佈局正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大餘灣位於木蘭山系南麓木蘭川南段,系龍脈所在,山勢自北向南降低,連接著葫蘆山來到村後的小山包。大餘灣背有山靠,前有水照,負陰抱陽,藏風得水,左青龍右白虎,雙龜朝北斗,金線釣葫蘆,中間如意太極圖。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大餘灣所在的木蘭川地勢平緩,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農耕。傳統風水認為,這樣的格局可謂冠絕天下,是理想的安居之地。傳說大餘灣的風水連玉帝王母都羨慕,不希望人間皇帝出生於此,於是派人斬斷龍脈,卻遭到觀音指責違背天理,於是玉帝下旨派福、壽、祿三仙拋下葫蘆籽,長成五福葫蘆,讓這個村子世代福祿雙全,富甲一方。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大餘灣村的整體佈局也處處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村莊佈局風水與建築完美統一。大餘灣坐北朝南、依山就勢建村莊,自東而西建成四個中心。東邊第一個是宗祠(現為小學),第二個中心是百子堂,(已拆毀),第三個中心是主街,有幾排並列的房屋;第四個中心是德記院。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在建村佈局時,大餘灣的先民充分考慮了地形因素,為了避免山洪侵襲,從北向南沿著五排房屋分別建了兩條排水溝,以保證汙水排放和洩洪。村中沿山坡向下建有五口水塘,依次用於洗菜、洗衣,飲牲畜,設計科學合理。大餘灣有一首流傳的歌謠是這樣描述的:“前面牆圍水,後面山圍牆,大院套小院,小院圍各房,全村百來戶,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戶戶隔門房,方塊石板路,滴水線石牆,室內多雕刻,門前畫簷廊。”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是何等風水成就名門望族?

在大餘灣,當地人滿懷自豪地向我們介紹餘氏家族的故事。歷史上餘氏一族曾經創造過“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輝煌,地位極其顯赫。遷至大餘灣之後的明清時期,大餘灣先後出過100多位秀才進士,晚清到民國時期,大餘灣人才輩出,湧現出各界名流百餘人,如棉花專家餘傳斌、鐵路專家餘傳典,其中教育家餘家菊、餘傳韜父子這一支出了四個博士。大餘灣還出過眾多能工巧匠,雕匠、畫匠、石匠、木匠遠近聞名,特別是製陶窯匠較多,曾有“十漢四窯匠”之說。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走過亭臺,穿過巷陌,我們在古老的街道中尋找藏在老房子裡的風水密碼。走訪中我們看到了“耕讀家風”在大餘灣村中世代傳承。犁、耙、鋤頭、鏟子、扁擔等勞動工具大量存在村民家裡,水車、石碾、石舂、大石磨、風斗則屬村民共有共用。傳說餘氏搬到大餘灣時,帶來各種書籍28箱,每年曬書成為習慣。村中流傳的“門前通天路,學子走五洋,苦讀東方書,歐美上學堂,走遍天涯路,故鄉永不忘,學富五車回,家國作棟樑”更是對這種讀書重教民風和家國情懷的詮釋。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在徽派建築中,馬頭牆是為了防火建在房屋兩側,在大餘灣我們看到很多馬頭牆建在正門之上,因為像兩隻聳立的獸頭,又被稱為“獸頭牆”。在幾戶同排時,每家的馬頭牆都保持相同的高度,沒有任何一家高過旁邊,據說這樣不會壓住別人的財運。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在大餘灣,有些房屋的外角刻意修得光滑圓潤,內角則是方方正正,寓意外圓內方,用建築告誡後代做人既要正直講原則又要靈活變通,學會與人相處。我們在古村落博物館看到的門庭內縮在村中也很多見,門口的一步臺階取名“一步階”,寓意人往高處走的同時,也在提醒家族子弟要走好人生第一步。而房子正門內縮一步則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之意。還有一些宅子看上去是大戶人家,而門檻卻修的很低,彰顯主人為人低調謙卑的處事態度。在後山還有傳說中的摞子石,體現著傳統的孝道文化。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大餘灣作為木蘭八景之一,是武漢木蘭生態旅遊區最具人文底蘊的一處景點,被評為AAAA級景區、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武漢十大魅力鄉村、湖北省百家旅遊名村,是武漢最熱門的攝影基地,有多部影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武漢黃陂大餘灣,老房子裡藏著風水密碼

也許是上天的眷顧,讓遠遷而來的大餘灣人找到了一片風水寶地安居樂業,興旺發達。風水不是迷信,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具體形式,是中華民族關於人居環境與生活經驗的智慧總結。風水在天,在地,更在人心。“依官繼世十三代,忠厚傳家六百年”這是餘秀三給家族留下的遺訓。時光穿越六百年,家風傳承六百年,或許這才是大餘灣最好的風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