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太監是如何稱呼他的?

佔牧師


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末代帝王,他的一生備受爭議,而且雖然貴為帝王,卻沒有享受到帝王應有的待遇,他的經歷也和封建社會中的皇帝不盡相同,而且溥儀在退位後,封建社會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所以溥儀是人類歷史進程中不能忽視的重要存在。在中國封建帝制社會中,前前後後一共有五百多位帝王登上歷史舞臺,他們的存在對於中國歷史的進步都有著重大影響,而溥儀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人們也很關心他在適應了新時代的生活之後,見到往日伺候自己的太監們會有什麼感觸,這些太監又是如何稱呼他的呢?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溥儀的經歷,他在1906年的時候出生,他的生父是醇親王,後來溥儀被慈禧接到了宮中,此時的溥儀只有兩歲,他在三歲時就登基了,而當時的溥儀還什麼都不知道,就這樣稀裡糊塗的促成了他坎坷又特殊的一生。溥儀在位只有三年就被迫退位,雖然有一段時間民國政府給溥儀一些優待,讓他繼續在宮中生活,還讓宮女太監照常伺候他,可是這樣的日子沒有維持多久,後來他和宮中的宮女、太監們都被趕出了皇宮。後來溥儀被日本人利用,成為了傀儡皇帝,但是在日本戰敗後溥儀再次落入了悽慘的境地。

日本戰敗後他被蘇聯抓走,還被囚禁起來,後來溥儀終於回到了祖國,但是此時的中國已經面貌一新,他在被押解回國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了改造,幾年之後溥儀才出獄。這個時候的溥儀已經漸漸適應了新中國的生活,也想起了往日伺候自己的太監們,所以再次見到這些人的時候,溥儀心中的感觸是比較複雜的,畢竟這些人曾經都是身份卑微不值得一提的下人,但是此刻已經人人平等,再沒有身份地位上的差距了。

可是這些太監們在剛剛見到溥儀的時候,還是習慣性的叫他皇帝,甚至要下跪,可是溥儀馬上就制止了,還讓他們稱呼自己同志即可,溥儀還表示,就算他們直接稱呼他的姓名也並不大礙,畢竟時代已經不同了,他也已經接受了徹底的改造。雖然這一切看似都已經被時局的變化所更改,但是無論是對於溥儀還是這些曾經伺候過他的太監們來說,過往的經歷依然歷歷在目,而面對新時代的變化,唯有接受和改變。


歷史課課代表


1959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了十多年的溥儀被特赦,成為了一名普通而自由的公民,回到北京後,溥儀特別想念故人。

因為溥儀從三歲就被抱進皇宮成為皇帝,童年時期很多時間是在太監的陪伴下長大的,因此溥儀特意想去看望當年曾經陪伴自己在紫禁城,而且尚在世的太監。

經過多方打聽,溥儀才知道曾經伺候過自己的那些太監們大都住在北海公園南邊北長街路的萬壽興隆寺裡面,萬壽興隆寺其實就是太監養老院,沒有錢置辦房產的末代太監們大多住在這裡面,得知地點的溥儀有一天登門去看望了這些太監們。

溥儀一進門,太監們看到曾經的小皇帝溥儀都激動不已,太監們就齊聲高喊“萬歲爺”,這下讓溥儀很震撼詫異,溥儀一下子驚住了,畢竟自從1945年偽滿洲國倒臺,這15年裡從來沒有人這麼喊過他,這三個字讓他感覺恍如隔世,同時又無比尷尬和辛酸。

溥儀雖然熱淚盈眶,然而激動歸激動,溥儀還是能看清形勢的,因此他只能說:“這可使不得,現在什麼時候了,怎麼還弄以前那一套,現在我已經不是皇帝了,就是一名普通的公民,下次不要這樣稱呼了,叫我同志就好”。太監們聽了溥儀的話,沒再說什麼,只能默默無語點頭。

溥儀對待太監的反應,說明他的思想已經徹底解放了,不再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封建統治下的皇帝,而是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此後的時間裡,溥儀一直過著平常人的生活。

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以及賣門票的工作,1962年4月30日溥儀和護士李淑賢結婚,在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為得了尿毒症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坎坷而傳奇的一生,享年61歲。


小聰歷史客棧


雖然溥儀陸續娶了婉容、文秀、譚玉玲、李玉琴、李淑賢,總共五位夫人,但是並沒有留下子嗣,為何?還不是因為溥儀年輕時被宮裡的太監宮女教壞了,當時看管小皇帝的太監怕他晚上出去玩,就不停地把比他大好多歲的宮女往他身上推,結果就造成了長大後的溥儀生理機能顯著下降。

其實,作為真命天子,溥儀的一生,不可謂不悲慘。

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大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這時候的溥儀才剛不到三歲。



但溥儀剛坐皇帝兩年就趕上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勢不可擋,5歲的溥儀一邊下《罪己詔》,一邊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隊兩鎮南下,同時命海軍駛入武漢江面配合陸軍作戰,但蔭昌卻指揮不動北洋陸軍。無奈之下只能邀請袁世凱,於是,袁世凱趁機要挾清廷,與孫中山密謀說:“誰能讓溥儀退位,誰就擔任第一屆大總統。”

結果,袁世凱一面向溥儀皇室施壓,一面又用豐厚的條件安撫他們,許諾每年給皇室成員提供400萬兩銀元,讓溥儀等皇室成員暫居紫禁城。

之後,民國元年,也就是1912年,隆裕太后以太后的名義頒佈《退位詔書》,宣佈溥儀退位,當時的溥儀只有6歲,可以說是糊里糊塗的當上皇帝,又糊里糊塗的成了別人的俘虜。

不過,退位後的溥儀日子過的還算可以,袁世凱還算給清皇室保留了顏面。溥儀每天學學詩詞,練練書法,但老師們卻沒教給他歷史、地理。也就是這段時間內,溥儀與宮中的太監、宮女產生了“深厚的友情”。

1917年,溥儀安靜祥和的生活被打破,前清遺臣張勳妄圖復辟,溥儀被推上帝位僅僅11天,就又匆匆忙忙第二次宣佈退位,退位後的溥儀又開始吟詩作畫,養狗馴鹿的閒散生活。

▲:溥儀、婉容、三妹

在1924年的時候,西北軍閥馮玉祥無視民國政府制定的皇室優待條件,直接命令鹿鍾麟帶兵包圍了紫禁城,溥儀等一眾皇室成員被趕出皇城,在發給那些曾經伺候自己的宮女太監每人200大洋後,溥儀自己也無奈的搬離了皇城,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溥儀當時的心情註定久久不能平靜。

但命運似乎不是這個瘦弱的“天子”能扭轉的了的,之後,他被日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挾持到滿洲地區,後續又成立了偽滿政權,溥儀無奈的又一次成了皇帝,不過。這一次卻是傀儡的“康德”皇帝,與那個曾經的清廷已經沒有任何關係。

▲:偽滿康德皇帝溥儀

1945年8月8日,就在日本宣佈投降的前幾天,蘇聯對日宣戰,以勢不可擋的架勢擊潰關東軍,偽滿政權宣告破滅。溥儀與關東軍將領在奉天機場還沒來得及逃亡日本就被蘇聯抓獲。

被抓獲後的溥儀乘坐一架雙引擎杜格拉斯載到蘇聯赤塔一號軍用機場,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號特別監獄一直到1950年8月1日,在被關押期間,溥儀還曾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法庭上,溥儀將偽滿責任一股腦的都推給了日本人,但事後捫心自問,他認為自己做的事確實推脫了自己的責任。


即便這樣,溥儀還是怕回國之後被追責,當時溥儀想申請永久居住在蘇聯,不過沒得到同意。最終,溥儀與其他滿洲國263名“戰犯”在綏芬河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送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約十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

在1959年12月4日上午,被關押十年的溥儀終於迎來人生的轉折點,由遼寧高院宣讀了第一批特赦名單,溥儀赫然在列,當時他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之後,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以及賣門票的工作。有一次與人聊天,溥儀聽說曾經在宮裡伺候自己的老太監還健在人世,並且住的也不遠。溥儀就收拾收拾一下準備去見一下自己闊別了幾十年的老下屬。


幾經周折之後,溥儀找到了老太監家,可等溥儀進了門,兩個人都愣在當場。隨後,溥儀介紹了自己的身份,老太監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萬歲爺,可算見到您了,奴才這把老骨頭在進黃土之前見到您,真是死而無憾了”。

溥儀把年輕時太監們捉弄自己的事早就忘乾淨了,大步上前欲把老太監攙扶起來,老淚縱橫道:“別,別叫萬歲爺了,不合適了…………起來說話吧”

老太監抹了一把臉上的老淚:“那,那叫您啥啊?之前不是一直叫萬歲爺,都習慣了”。

溥儀與老太監相擁而泣:“以後叫同志吧,這樣對大家都好……”。老太監看了溥儀一眼:“知道了,萬歲同志……”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其實,本篇文章的上半部分是歷史事實,而溥儀見老太監的事,充其量不過是民間的道聽途說罷了,筆者只是根據標題,猜想揣測編纂的,當不得真。



小小嬴政


1923年7月16日,中國最後一批仍在崗的太監被溥儀一聲令下,趕出了紫禁城,發放了從20塊到200塊不等的一次性補償遣散費後,開始各尋出路。

說溥儀不恨太監是假的,他的生理機能就是葬送在這幫不太負責任的傢伙們的手中,當年正是因為他們頻繁把宮女們推倒在少年溥儀的龍床上,溥儀才由起床眼花很快過渡到萎靡不振,落下個永久的病根。

二十天前,他對太監們的耐心到了極點,那是因為建福宮失了火,焚燬房屋一百多間,裡面的寶貝全都毀於一旦,失火現場有一股子濃重的煤油味兒。溥儀知道,能縱火焚燬、掩蓋庫藏虧空的,恐怕只有這幫傢伙們。偷點東西也就忍了,放火燒屋狠點了吧?照這趨勢發展下去,哪一天是不是要連我都給燒了?

全給朕麻利兒滾蛋!

太監們當中,比較激憤的當場就跳了筒子河,少部分特有錢的蓋了宅子回去享福,大部分苦無一技之長,早就未雨綢繆,攢錢供奉寺院,以圖日後終老於此。這一天終於來臨了,除了極少數沒做準備的去了地安門的燕翅樓,其餘的都去了經營多年關係的寺院。

一別三十年,滄海變桑田,溥儀在1959年特赦後回到北京城,面對古都種種新人新氣象,開始也很是興奮,有空就四處逛逛。

說起溥儀這人,對待身邊的下人一直還不錯,不記仇。當年在偽滿洲國當“皇帝”時,侍衛李體玉與皇后婉容有染,連孩子都生出來了,溥儀還給了他400塊錢封口費轟走。巧的是,這李體玉也來到了北京,住的地方離溥儀還不算遠,有一天居然在大街上遇見,溥儀看到李體玉穿戴,知道他家裡經濟條件一般,還上門送了錢物。

回憶起三十多年前曾經貼身伺候過自己的那幫傢伙們,溥儀也很想見見他們,看看他們在新社會里都過得怎樣,於是忍不住打聽了一下,去了太監們棲身的寺院裡。

好傢伙,這,這,這不是皇帝陛下來了!一個老太監見到溥儀後,馬上膝蓋一軟就跪倒在地:“萬歲爺!”

院裡的其他幾名風燭殘年的老太監也跑了出來,紛紛跪倒在地,激動地老淚橫流,除了一聲聲“萬歲爺”,他們似乎也說不出其他的話來。

溥儀眼眶一酸,趕緊把身邊的老太監扶了起來,“別價,現在是新時代啦,可不興這麼喊咯!”

太監們抹著眼淚:“可您就是我們的萬歲爺!”

溥儀嚇得直往兩邊看:“你們老哥幾個是還想害死我不是?想再讓我進去是怎麼著!不喊這個,不喊這個,要叫我......”

溥儀吭哧半天:“嗯,對了,要叫我同志!”

老太監們懵圈了:“幾個意思?萬歲爺......同志?”

最後幾句純屬逗咳嗽,博君一笑,千萬別當真!


歷來現實


答:溥儀一生,在兩個重要關頭走錯了路。

原本,1912年2月12日,他已經頒佈退位詔書,宣佈成為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

而在同日,袁世凱作為代表,也已經頒佈了《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優待皇室條件》。

這“優待”條件非常豐厚。

首先,溥儀雖然宣佈辭位,但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也就是說,溥儀還可以保留尊號,甚至,在中華民國的跟前,與其他外國君主地位相同。

當然,您可以說尊號是虛的,但新政府承諾每年撥款四百萬元予以優養,並且可以暫居紫禁城,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也就是說,溥儀仍然可以在紫禁城和頤和園裡保留他的小王朝格局,安逸走完他的一生。

但是,他自己作死。

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五千“辮子兵”進京搞事,聲稱要復辟大清朝。

張勳這在五千人成什麼氣候?!

溥儀竟然傻乎乎地以為“中興大業”的機會到了,高高興興地配合張勳行動。

但僅僅十二天。復辟鬧劇便收場了。

雖說溥儀這年才十二歲,懵懂無知,但他主動配合張勳的作派,讓人心寒。

那麼,1924年9月,馮玉祥以國民軍的名義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就成為了名正言順的事。

一開始,有人指責馮玉祥破壞了契約精神,說當年袁世凱與清廷簽訂有《清室優待條件》,不應該驅趕溥儀出皇宮。

但是,就因為溥儀配合張勳復辟,是他破壞契約精神在先,怨不得別人。

溥儀從紫禁城出來後,變本加厲,越加妄圖復辟大清。為此,他不顧一切,投入了日本人的懷抱,簽訂了一系列賣國條約,親手“裁可”各種政策、法令危害人民,支援日寇侵略中國,破壞和平,奴役和殘害中國人民。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溥儀先是想投往日本,被蘇聯人捕獲後,就想盡千方百計賴在蘇聯,不想被移交回加接受審判,他知道,一旦回國,九死一生。

實際上,在漫長的封建王朝史上,自東晉以降,凡亡國之君,都難逃被殺害的宿命。

但是,新中國卻是把溥儀當成“失足者”來改造的。

這讓溥儀觸動極大,從此洗心革面,追求今日之“是”,告別昨日之“非”,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在改造期間,溥儀以“認罪書”的形式寫自傳,寫了40多萬字,是為《我的前半生》的初稿。

1959年12月9日,溥儀從撫順戰犯管理所被特赦回到了北京,隸屬於公安部的群眾出版社為了將此書出版,便成立了一個寫作的班子,並儘可能為溥儀提供寫作的方便。

溥儀想把《我的前半生》寫得更翔實,但對童年、少年的事印象模糊,特別是寫到繞不開的太監一節,可寫的東西很少,他實在想不起具體的事件來。

為了幫助他,群眾出版社的編輯就領著他去萬壽興隆寺,找居住在這裡的十多名太監瞭解具體情況。

當年清朝滅亡,民國成立,宮裡還有一千多名太監,按照《內務府賬冊》上的記載,當時給月支的銀子是3949兩,人均為白銀2.6兩。

有些太監感覺末日來臨,暗中往宮外偷東西換錢,為以後的生活鋪路。

溥儀知道後急了,準備清點大內的寶庫。

也不知哪個腦袋短路的太監,竟然縱火焚燒大內的寶庫建福宮。

溥儀年少氣盛,一怒之下,僅留下少數幾十名心腹太監,而把其他的太監一股腦驅逐出紫禁城。

這些慘遭開除的既沒有一技之長,在社會上又被人另眼看等,生不如死,有的直接投河自殺,有的找條繩子上吊,還有的沿街撿拾煤渣,更有300多名太監沿街乞討,一年後活著的只剩下100多人聚居在……

時隔三十多年,還有十餘人聚居在興隆寺苟延殘喘,忍辱偷生。

溥儀和群眾出版社的編輯來了,太監們認出了他,都呼喊著“萬歲”下跪。

溥儀是個經過兩次復辟失敗的人,深知這一聲“萬歲”搞不好會給自己帶來天大的麻煩,身子一激凌,趕緊上去扶起他們來,警告和糾正他們不許亂喊。

和太監們敘舊歸去的路上,溥儀偷偷抹眼淚,對群眾出版社的編輯說道:“我對不起他們啊!……”


覃仕勇說史


1909年,當時的溥儀年僅三歲,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繼承了皇位,年號宣統,然而溥儀僅僅在皇帝位置上坐了三年的時間就被迫退位了,溥儀宣告退位的時候也讓清朝的統治正式結束了。之後的溥儀在1917年的時候又一次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是這次僅僅只坐了11天的時間就再次宣告退位了。之後的溥儀在九一八事變之後,被日本人控制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在日本戰敗之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於1950年8月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學習改造,九年之後溥儀成功出獄,那麼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那些太監是怎麼稱呼他的呢?1959年12月4日,最高法院對末代皇帝、甲級戰犯溥儀宣讀了特赦通知書。自此,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了10年之久的溥儀,在全新的社會里,重新獲得自由。溥儀被釋放的理由是:確已改惡從善。




關於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太監卻有此事,在溥儀所寫的《我的前半生》的新的一章就說過“我更見到了當過太監的老朋友,知道了他們許多人的近況。他們正在民政局為他們專辦的養老院中安度晚年。”

有一天,溥儀的小妹韞歡告訴他:“宮裡過去的幾個太監還有七八個尚在人世,現在住在萬壽興隆寺,您要是得空,可以去看看他們。”若論溥儀的本心,他並不想見到這些太監。過去,他們是主僕關係;現如今,他們都是新社會的同志。天知道,溥儀見到這些太監之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可是,如果不見的話,又有些不妥。畢竟溥儀已經“改惡從善”,拒絕見這些被他傷害過的人,就是沒有正視自己過去的惡,這要是傳出去,溥儀十有八九得回爐重造。



無奈之下,溥儀只好選了個日子,決定去一趟萬壽興隆寺。當溥儀出現在萬壽興隆寺門口時,他再次猶豫了一下。門口晃了一小會兒之後,溥儀毅然邁著步子,走進了興隆寺。

彼時,幾個太監正忙活著在寺裡打掃衛生,準備新的一天。忽然,有一個太監跪在地上,嘴裡失聲尖叫道:“皇上!”與此同時,腦袋不住地往地上磕頭。其他幾個太監聞聲,趕緊跑過來,抬頭一看門口站著的那人是過去的老主子,頓時老淚縱橫——沒想到,忍辱偷生了半輩子,還能再次以太監的身份跪拜皇上,何其幸哉!


於是,他們紛紛跪在地上,嘴裡喊著“皇上”。溥儀看到這幾個太監如此稱呼他,嚇得魂都飛了——要知道,這都新社會了,人人平等,冷不丁被幾個太監跪下來叫皇上,萬一有人揭發他“倒行逆施”,溥儀是百口莫辯呀!

想到這裡,溥儀趕緊迎過去,將為首的太監孫耀庭扶起來(溥儀認識他),嘴裡細細碎碎的重複一句話:“我是來贖罪的,你們不要喊我皇上……”邊說,身體邊顫抖,似乎被噩夢驚著了一般。

孫耀庭看到“皇上”如此失態,恍然大悟,原來現在已是新社會,哪兒還有什麼皇上?幾人坐在院子裡寒暄幾句之後,溥儀趕緊藉口離開,臨走前,叮囑孫耀庭,一定不要把見他們的事情傳出去,否則“咱們都要倒黴啦!”離開萬壽興隆寺,溥儀左晃右晃,又回到家中,把自己鎖在家裡幾天不敢出門。

可以說溥儀從未為自己活著,直到新中國成立的那刻起,他才最終自由了,他才最終為自己活了一把了,也只有在那個時候溥儀才活得最開心了。也正如溥儀在自己的自傳中所說“我在前半生中,不知“家”為何物。在撫順的最後幾年裡,我開始有了“家”的感覺。到了植物園不久,我覺得又有了第二個“家”。我處在自上而下互助友愛的氣氛中。”


大老二爺


“從帝王到囚犯到平民,從絢爛到被唾棄到歸於平淡”。近代史上,無一人所經滄桑鉅變能與末代皇帝溥儀相比。

也因所經沉浮起落太大,溥儀的心理總比常人難以琢磨。但歷史的無數個細節處,溥儀的真實心理被一次次展露。

1959年,被改造十年後,溥儀迎來了人生最後一次變遷:被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成為公民後,溥儀住進了東冠英衚衕40號院,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居所。
溥儀晚年居所(因本是危房後被暴雨所毀)


被改造後的溥儀已經完全接受了自己的公民身份,陽光雖依舊,時代畢竟不同了,溥儀在心底完成了轉變。

但從心理學上而言,一個人過往的經歷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被想起和被觸碰到,特赦後不久,溥儀想起了過往伺候過他的太監們,打聽到他們下落後,仁慈重情的溥儀動了去看他們的心思。

前半生裡,陪伴溥儀最多的便是太監了,溥儀雖是末代皇帝,卻也和其他皇帝一樣,曾終日和太監在一起,他和太監們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溥儀與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熊秉坤(左一)


【附註:熊秉坤有些尷尬,畢竟他那第一槍宣告了大清的滅亡,但溥儀卻很鎮定自若】

一個陽光明媚的休息日,溥儀和幾個朋友動身了,此行,正是去寺廟看看那些“老朋友們”(太監)。

那天,當已有老態且身著平民服的溥儀出現在寺廟門口時,寺廟那些曾經的老太監竟連忙抖抖衣服跪倒在了地上。

他們帶著哭腔口口喊出了三個字:“萬歲爺”!

當時的溥儀百感交集,這三個字他已經許久未曾聽到了,猛然從昔日伺候自己的太監口中聽到,他有些酸楚,但酸楚之外,還有無地自容的尷尬。

人這輩子最怕的,便是:我早已不是曾經的我,而你卻還將我當做曾經。如此,我該以何面目對你呢?

溥儀糾結著扶起太監們,他接下來的話,讓世人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溥儀,他說:

“新中國成立了,每個人都是平等自由的,你們切不可再如此稱呼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舊時代早就過去了。”

從這段話可知,此時的溥儀,雖被那幾聲“萬歲爺”喊得有了情緒,卻依舊清醒明白。

之所以能如此,乃是因為,溥儀在心底已經接受了一切事實。這個事實便是:舊時代過去了,新時代來了。

任何時候,從心底深處接受事實都是過好當下的基礎。若身在新時代,腳卻面向舊時代,如何走到明天。

放下過往種種的溥儀,已然成了一個真正的公民。此時的他,不僅有思想,還有對人生的徹悟,他早已明白:人都要放下過往,朝前看。

這樣的溥儀,來看太監,便只是會老友一般,而並未有其他。只是,讓他尷尬不已的是:他變了,他們卻沒變。

那聲聲“萬歲爺”出口時,溥儀心裡升起了幾分失望。但從那幾句話裡,可以看出,溥儀並未全然失望,因為他在勸他們,勸他們好好生活迎接新時代。

溥儀知道,也只有如此,每個人才都走到明天。但當時的溥儀似乎忘了,太監們是“無根”之人,他們註定是大清的遺物,就算他們想走到新時代,卻也終究不會如他一般:擁有新生活。

世間事,往往如此!太陽每天升起,卻總有地方永遠無法被太陽照到。


記者李滿


溥儀的一生,其實是悲劇的一生,三歲的時候,被挑選為皇帝,過了三年,清朝就被推翻。好歹民國政府承諾允許皇帝及皇室居住在故宮,並且每年給他們大量錢糧布帛,但是條件是,皇帝不準踏出故宮一步。就這樣,年幼的溥儀被禁錮在皇宮,連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都成了奢望。再後來,北洋軍閥政變,溥儀被趕出皇宮。日本人打進來後,要立溥儀做滿洲國的皇帝,天真的溥儀真的以為日本人要幫他復國,其實,他只是日本人的一顆棋子。日本關東軍覆滅後,溥儀又被蘇聯擄去,在蘇聯關了五年。新中國成立後,溥儀作為政治犯,關押在撫順監獄,直到1959年被特赦,正式成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溥儀的一生都在受人擺佈,成為各路野心家的工具。如果能讓他自己選擇,估計他會選擇做一個平明老百姓吧。溥儀一生的命運,也與近代中國的命運息息相關,他也只不過是在歷史巨浪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沉浮都由不得他。

1959年被特赦後,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反響,各國媒體都爭相報道了這個消息,畢竟,這是個曾經的皇帝。而溥儀,也重新回到了這座他待過19年,卻並不熟悉的城市-北京。曾經他擁有整個中國,後來被禁錮在皇宮的深宮大院內,現在,他是以一個公民的身份,可以隨處走,隨處逛,呼吸著自由的空氣。箇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溥儀剛到北京時,他的弟弟妹妹就已經來車站接他了。一聲聲“大哥”,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但又有點陌生。在帝王家,兄弟姐妹的親情,往往會被權力吞噬,最後反目成仇,大開殺戒,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兩天後,溥儀來到派出所辦理戶口登記,辦理完戶口登記後,昔日的末代皇帝溥儀就成了一名正式的新中國公民了。這注定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所以民警們還為溥儀特意拍了張照片,以作留念。這張照片連同溥儀的戶口登記簿,現在都保存在北京警察博物館中。

不久後,溥儀還專門去看了曾經貼身俯視自己的太監。雖然溥儀對太監的印象不是很好,皇帝被廢后,雖然太監們還尊他為皇帝,但私下裡卻應奉陽違,經常偷竊宮裡的珍寶出去變賣,溥儀想要徹查此事後,這些太監們聯起手來,乾脆放了把火,毀滅證據。溥儀也看透了這些太監的嘴臉,一氣之下,將所有的太監都趕出宮去。

但是有的太監對溥儀還是很忠心的,比如有個叫孫耀廷的太監,偽滿洲國成立後,孫耀廷又找到溥儀,繼續服侍這位“皇帝”。溥儀其實自己在生活方面是什麼都不懂的,在撫順監獄時,連基本的係扣子繫鞋帶都做不好。經過幾年改造,才有了點社會生存能力。

所以,溥儀去看望曾經的太監,也是一種感恩,畢竟這些太監曾經腐蝕過他。這也是改造的成果之一,讓溥儀認識到,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如果放在以前,他可能都不會正眼看一下這些太監,畢竟這些人只是“奴才”而已。

“皇帝主子”的駕到,讓這些太監受寵若驚,忘了現在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了,當即跪下要高呼萬歲爺,真是奴性已經刻到骨子了。但是溥儀馬上制止了他們,並向他們說明,自己和他們一樣,已經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新中國公民,不再有奴才和主子了,希望他們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1967年10月17日,溥儀在北京去世,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歷史風暴


溥儀這人咋說呢?雖然三次稱帝,但整體來說挺悲催的。

在三歲少不更事的時候扶上皇位,自己都不知道這是要幹啥?雖是九五之尊,但說啥肯定不算數。

後兩次稱帝,更是茫茫然。被人脅迫當傀儡,只是擺個樣子而已。

婚沒少結,但少年時被宮女整廢了,終沒留得一男半女。皇后被冷漠紅杏出牆,給別人生了孩子,這綠帽戴的高高在上。

自古以來只有皇帝發配別人,可溥儀這皇帝卻要被妻子休,千古奇聞也是沒誰了。

後來當了戰俘,又坐了監獄,這個崎嶇坎坷,終於被特赦,做了普通公民,也算是迴歸了自由。

那問題來了。做了普通公民的溥儀遇到滿清遺老,尤其那些曾經伺候過他的太監,會是什麼場面?太監們如何稱呼他?他又會有什麼反應?

先說說他和太監們之間的事兒。

溥儀當皇帝那會兒還是小孩子,按說太監們只要陪小皇帝玩開心,整些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逗他樂,衣食起居小心伺候著,就沒啥大事。

可是溥儀沒有遇上好時候,這皇帝沒當上幾年就被逼退位了,雖然還住在紫禁城,可那些太監們早就動起了心思,所謂落架的鳳凰不如雞。

太監們開始陽奉陰違,做什麼已經不盡心了。小皇帝貪嘴偷吃點什麼,他們都要捅到太后那去,為此小皇帝沒少受罰。

小皇帝好動愛到處亂跑,為了攏住他,太監們有事兒沒事兒的把宮女就往他床上塞。太監們倒是睡上安穩覺,可十幾歲的小皇帝沒能把持住,被那些寂寞的宮女整廢了。

這還不算,太監們想著法的給小皇帝整什麼宮廷秘藥,這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雪上加霜。


太監們也都知道大清再也起不來了,得早做打算。他們開始大肆的偷拿宮裡的東西,等到溥儀想徹查的時候,太監們連藏東西的建福宮都給燒了。這可把小皇帝鼻子都氣歪了。

溥儀也要想著法的整治他們,每天責罰他們,逼他們吃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像硃砂這樣的都讓他們吃。

就這樣惡性循環,太監們,也許他對著幹,盡搞破壞。溥儀一怒,每人給點兒銀兩,把他們攆出宮讓自尋出路去了。

如今再見面,己是不同時空。


太監們見了溥儀忙呼萬歲,溥儀趕緊說以後千萬別這麼叫,現在早都沒有皇上了,我們是同志。

網上有神回覆說,溥儀一聽太監們叫他萬歲爺,趕緊說現在已經不興叫爺了,就叫我萬歲同志吧。(當然這只是調侃。)


說史聽濤


溥儀並未看望過在世的太監,只見過一個“假太監”

先說結論:關於溥儀特赦之後,是否親自看過活著的太監,我查了一些資料,並沒有發現相應的記載。

唯一一次有記錄的,是溥儀曾經去見過一個“假太監”,那個“假太監”的確給他行了跪拜禮,並稱之為“皇上”。

雖然溥儀沒有再次主動去見太監,但是二者曾間接有過交集。太監們雖然內心非常憎恨溥儀,但其實一直都管他叫“萬歲爺”。

其實,溥儀特赦之後,曾主動見了很多故友,以前的王公大臣,將他趕出紫禁城的鹿鍾麟等人,甚至就連與皇后婉容私通的侍衛,他都去見了,就唯獨沒有主動去見太監。

太監們為何憎恨溥儀,溥儀又為什麼不願意去見這些太監?我們不妨通過這個問題,詳細聊一下。

溥儀特赦之後,曾與國民黨戰犯一起學習參觀

先來說溥儀特赦之後,去見那些故友的事情。

1959年12月4日,關在旅順戰犯管理所的溥儀得到特赦。不久,他就從瀋陽火車站坐火車,回到了闊別已經35年的北京城。

溥儀回到北京之後,他的生活起居和思想改造,成為了大家非常關心的事情。

他首先住到了自己的五妹家——北京西城區東官房前井衚衕六號,在那裡見到了自己的所有妹妹、七叔載濤以及其他的侄子、堂兄弟。

為了讓溥儀適應普通人的生活,開始的時候,政府並沒有給他安排工作。首先是周恩來邀請他與國民黨特赦戰犯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邱行湘等來到中南海西花廳一起座談。隨後,又與國民黨戰犯一起,被安排到北京東單的崇內旅館進行學習。

學習之餘,他們一起還參觀了新北京。或許是共產黨的誠心感動了溥儀,溥儀對新生活充滿了嚮往,對於以前的歷史問題,溥儀也敞開心扉。

以前在戰犯管理所,他特別怕見以前在偽滿為他服務的下屬,但是現在,他甚至會主動去見那些人,並向那些人真誠的道歉。

溥儀主動見“故友”,就連給他戴綠帽子的侍衛也冰釋前嫌

他見到了乳母王焦氏的繼子,以及孫子佩興等人。當他聽說,自己的乳母曾經為了哺育他,而導致自己的兒子被活活餓死,溥儀失聲痛哭,並真誠道歉。

溥儀還分別主動去尋找當初自己的貼身侍衛——一位十三歲就跟隨溥儀的青年人,以及當年自己師傅朱益藩的兒子。我覺得,溥儀之所以頻繁找這些人,除了賠罪,在內心裡或許也是想了解他們在新社會生活的情況,以此來安慰自己愧疚的內心。

最有傳奇色彩的是,有一天溥儀走在馬路上,一位五十多歲的人跟他打招呼。隨後,溥儀認出了他,驚訝得喊出了:“你是李體育?”

這個李體育曾經是溥儀的貼身侍衛,也是與皇后婉容的通姦者。在偽滿宮中,由於婉容生活寂寞,溥儀不讓她見任何人,導致她開始與身邊的侍衛私通,並且有了身孕。

溥儀得知之後,大為惱怒,將李體育逮捕。皇帝被帶了綠帽子,這簡直是千古奇聞!溥儀本來想將李體育槍斃,但又怕這會引來日本人的干預,弄得天下皆知。而且,李體育告訴他,與婉容通姦的不只他一個,還有一個叫祁繼忠的侍衛。

為了保住面子,溥儀做了一個寬宏大量的決定,兩個人各發200塊大洋,作為封口費和盤纏,趕出宮廷。後來,祁繼忠做了漢奸,解放後被槍斃。李體育則在解放後,來到了寬街中醫醫院工作。

在街道上,溥儀對李體育說,回頭我去看你。開始的時候,李體育不信。奪妻之恨,溥儀沒有打自己已經算是萬幸了,怎麼會主動來看自己。

但是,不到一週之後,溥儀果然來到了寬街中醫醫院,見到了李體育。溥儀主動冰釋前嫌。後來,當聽說李體育現任的妻子患病,生活拮据的時候,還主動與同時湊了20元錢,交給了他。

最出乎意料的時,後來溥儀與李淑賢辦婚宴,還讓李體育去幫忙做接待工作。

溥儀曾與“假太監”會面,並稱他為“老弟”

雖然溥儀沒有主動去見那些真太監,但是他曾見到了“假太監”。

什麼叫“假太監”?話說民國之後,太監們紛紛偷盜宮內寶貝,為了銷燬罪證一把火將儲存寶物的建福宮燒燬。

溥儀一氣之下,將那些太監遣散了。不過,後來由於宮內缺乏人手,溥儀又招了一批太監,只不過這些太監不用再被閹割了。

其中,有一個人叫趙蔭茂,十三歲的時候就入宮給溥儀當差,隨後又去了偽滿洲國。他對溥儀非常忠心。

偽滿時期,溥儀讓他回到了北京,並給了3萬大洋。他回到北京之後,用溥儀給的錢在家中四合院裡蓋了一個小樓,一層專門供奉溥儀、婉容和裕仁天皇、皇后的像,二層則擺上了一張溥儀更大的“聖像”,前面擺上供奉物品,比如萬年青、仙人掌。

每逢溥儀生日,他會帶領全家前去磕頭。

溥儀回到北京之後,當趙蔭茂聽說自己與溥儀住在一個衚衕,趕忙前去見溥儀。趙蔭茂見到溥儀之後,立即叫了聲“皇上”,就開始行三跪九叩大禮。

溥儀趕忙制止,立即將他扶起,便說:“這是怎麼說的?我們以後應當互稱同志。”然後,溥儀強按趙蔭茂坐到了椅子上。

當溥儀聽說趙蔭茂比自己小4歲,於是索性將其稱作“老弟”。後來,溥儀還多次去看他,溥儀甚至請他去了全國政協餐廳吃了一頓大餐。

趙蔭茂的妻子去世後,溥儀知道,這個妻子還是當初趙蔭茂跟自己在天津時娶的。於是,主動寫了一篇祭文。這也是溥儀後半輩子寫的唯一祭文。

真太監為何不願意去見他?他枉為“人君”

其實,如果說溥儀見“太監”的話,這是唯一一次,至於那些真太監,溥儀並沒有見過。

那麼,溥儀為何不願意去見那些太監呢?我覺得,有可能是溥儀對這些太監過於憎恨。

在《我的前半生》裡,溥儀就專門寫過這些太監有多可恨。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當初對這些太監太狠了,也害怕見到這些太監尷尬。

那麼,這些太監的處境是什麼樣呢?1926年之後,這些活著的太監,大約40多人都住到了北京的興隆寺。解放之後,他們也仍舊住在這裡,並由政府給予工資,讓他們參與寺廟的管理。

其中,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活到了1996年),還做了道士,負責全市的寺廟。孫耀庭還提出了想合併北京道觀和寺廟的建議,受到很多人詬病。

當溥儀特赦的消息在報紙上登出之後,太監們馬上得到了信息。

當時,太監馬德清曾對孫耀庭說:“您不惦著瞧瞧萬歲爺去?”他們雖然憎恨溥儀,但一直都稱為“萬歲爺”。

孫耀庭立即給予了否決,並說他枉為“人君”。

孫耀庭內心非常憎恨溥儀,當初在偽滿,因為一個小錯誤,差點沒被人打死。雖然溥儀當時很關心他,但是他也對當時偽滿非人的生活有了心理陰影。

後來,孫耀庭一直不願意提起溥儀。但是,有時候溥儀就像幽靈一樣一直纏繞著他。

溥儀《我的前半生》其實並非溥儀所寫,而是根據溥儀的回憶,由人“捉刀”完成。後來,群眾出版社的編輯就找到了他,想讓他對書的內容提一些意見,並請他講一些當年的事情,添加進書中。

孫耀庭便建議,專門增加一節“太監”的內容,反應當時太監們的悲慘生活。

由此可見,孫耀庭等人不願意去見溥儀,也是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