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為而不恃 善而不居


為而不恃  善而不居

著名書法家何志斌先生題字:曰若稽古

曰若稽古:《尚書》的格局與智慧

大禹組閣

第23回 為而不恃 善而不居

有個多音字——處。“處”,其一,讀四聲,位於的意思。其二,讀三聲,如處女。所謂處女,具備女人的所有素質和條件,只是尚未婚配,還沒有傳宗接代。因此,“處”讀三聲,有為而不恃,善而不居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裡有個節氣叫“處暑”,我聽專家學者甚至播音員常讀作四聲。而我個人認為應該讀三聲,也是“為而不有”的意思。這個節氣,雖然暑期已過,已經入秋了,但是氣溫還跟暑期差不多。

道家認為“為而不恃”是美德。舜,便是有史以來秉承這種美德的第一人。

為而不恃  善而不居

除了治水,大禹還幹過很多大事。

與大禹論道,舜提出三項主張:向民間求善言;訪貧問苦;選用賢才,不論出身貴賤。臨了,舜說:“惟帝時克。”意思是,這樣的事情也只有帝堯能做好呀。“時”通“是”。舜正是來自貧賤底層的人,他對堯的感念終生難忘。另外,由於自身家庭的缺陷,父頑、母囂、弟傲,舜自幼養成了謙卑的、深沉的、縝密的思維、行為方式。也許有一點性格缺陷。一方面對父母的孝,一方面對於堯的忠。其實舜的政績絲毫不遜色於堯。比如治水,雖說是大禹功勞,也實在是舜任人得當,後勤工作也十分得力。

他的謙卑,也是各位大臣都習慣了的。在舜的朝堂之上,堯始終是一面旗幟。伯益讚美帝堯:“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堯之德,廣大而無外,運行而不息,很難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呀。

伯益所言“聖、神、武、文”都是極高的境界。帝堯就是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從四個角度分析,自其德出於自然者言之,謂之聖;自其聖妙於莫測者言之,謂之神;自其剛毅能斷者言之,謂之武;自其英華宣著者言之謂之文。可見堯之德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伯益之所以大肆讚揚堯,是期望舜效法帝堯,也做到“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為而不恃  善而不居

伯益始終是大禹的好朋友、好助手

實際上,舜繼位之後經濟民生已逐漸向好。大禹接著伯益的話頭,說:“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天道不可違,必須時刻清楚世事的艱難。順者昌,逆者亡。什麼叫“影響”呢?好比你豎根杆子,馬上就有影子;如同敲擊樂器,敲下去馬上就有聲響。顯效就這麼快。

既有能力,又能耐心聽取臣子意見的帝王,真的不多。舜之後,唐太宗大概相仿。其實,未必帝王,小到一個公司、一個部門,負責人能聽取部下意見且始終恭敬、和顏者,能有幾人?執行力強弱,不一取決於脾氣,而是依賴於能力和綜合素質。


為而不恃  善而不居

著名書法家郭佩民先生作品:八音克諧

尚書吉語

八音克諧

釋文: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播於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之間而為樂,則八音皆能諧和,而不相侵亂,以失其倫序,神人以和。 語出《尚書•舜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