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刘文武:农村娃贴心的“刘爸爸”

出生农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情结。毕业后,当班上其他同学都奔向城里的时候,刘文武却主动要求到家乡有着“西伯利亚”之称的偏远小学当教师。亲戚、朋友都笑他傻,但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是傻,但我知道那儿更需要教师。”

刘文武:农村娃贴心的“刘爸爸”

1983年,师范学校毕业的刘文武成了来安县工农村小学教师,圆了多年的夙愿。那年冬天,突发寒潮,气温骤降。期末考试结束后,大地上覆盖着厚厚一层白雪,已经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农田、哪是沟渠和池塘。回家的路上,刘文武不知摔了多少跤。就这样,一路磕绊,刘文武已经在讲台上站了37年。

如今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文武也从早年的农村学校调整到来安县水口镇中心学校。“社会进步了,但我仍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为农村教育作贡献。”刘文武说。

刘文武是爱学习的人,无论工作再忙、再累,他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给自己“充电”,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教学风格。

工作以来,刘文武坚持学习,记下了许多优秀教育理论读物学习笔记和心得。他先后参与的两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研究都已结题,一项国家级课题即将结题,并且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使研有所用。同时,他坚持以科研为课改的动力和方法,注重研究课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重探索课改的新路子、新方法,勇做教改的“领头雁”,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在他的指导、培养下,一批批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有的成为省、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有的在教学大赛中获奖。他所教班的数学成绩每个学期都在年级名列前茅,赢得了校领导、教师及家长的好评。2010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滁州市“名教师”,2013年被评为滁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除了深耕课堂,课下,刘文武还是学生们的“爱心爸爸”,精心呵护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冬天的早晨,学生吴思琪在座位上哭得很伤心,原来她身体不舒服,在座位上吐了一大滩,教室里一股难闻的酸味,她的脸、头发、两手、上衣和裤子上都是黄黄的呕吐物。刘文武连忙把她叫到办公室,一边给她清洗呕吐物,一边安慰她。然后把她的座位清理干净。事后,家长得知情况后,很是感动。刘文武对班上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所以学生们有什么话都乐意跟他说。一次,学生做作业,问刘文武用“像”怎么造句,刘文武说:“老师像什么?”他脱口而出:“老师像爸爸。”就这样,刘文武以“刘爸爸”的身份迎来送往了一茬茬学生。

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面对鲜花和荣誉,刘文武没有陶醉。未来,他将继续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一首最美的乡村教师之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李文冬采写

□特别鸣谢来安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