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相識是緣,表達為話;你好,我是吳吞:


今天繼續和你聊《靈魂擺渡》中的故事。

在這個系列故事中,有著太多的坑,值得深挖。

也許是怕塌方了,自己也會被埋;於是劇組在第一季的最後一集,回填了一部分。

但信息量太大,場面顯得有些凌亂。

看完後,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靈魂擺渡之瓶中

你希望“美夢成真”嗎?你希望獲得,你不曾擁有過的一切嗎?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我叫夏冬青,不,我叫趙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老闆,公司運營的不錯,御姐範兒的秘書也不錯。

不過我得檢點點兒,這事兒若讓我爸媽知道了,準得煩死我。

畢竟,我美麗的妻子茵茵,已經懷孕了。

我站上了人生巔峰,擁有我想要的一切!

但奇怪的是,我是怎麼獲得這一切的?

我不記得了,我甚至不記得自己是誰,我的過去一片空白——我煩躁不安地思索著,直覺告訴我,有很多地方都不對勁兒,但沒什麼頭緒。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下班回家,我驅車路過一家便利店。在那裡,我看到一副似曾相識的面孔,也是我今天遇到的,唯一一副不帶笑容的面孔。

回到家後,越想越不對勁兒,於是我立刻衝出家門,再次來到那間便利店。

“歡迎光臨!”店員小哥抬頭望了我一眼,便自顧自的整理收銀臺了。

我徑直走到近前:“嗨!”

“你好!”

他面無表情的回應著,這場面讓我覺得很尷尬,但還是硬著頭皮問了下去:“咱們認識嗎?”

他搖了搖頭,我繼續追問:“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還有這間便利店。”

“對不起先生,我們店裡來的人比較多,我有點記不清楚了。”店員小哥依舊面無表情的回答道。

我嘆了一口氣:“我什麼都想不起來了,好像是,失憶了。哎,你叫什麼名字?”

他指了指胸口的工作牌:“冬青,夏冬青!”

“冬青,你看啊,今天我早上一醒來,發現周圍所有的人,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好像很開心的樣子,為什麼你不一樣?”雖然這樣的刨根問底兒,有些招人煩,但為求心安,我還是說出了心中疑問。

他的神色凝重了起來,似乎是有什麼顧慮,但還是回答了:“因為,我沒覺得生活中有什麼事兒,可以讓我開心的。可能和經歷有關吧。“

接著又道:“我是個孤兒,還有,我的眼睛,能看到鬼!”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店員小哥的話語,打開了我記憶深處的枷鎖。

順著模糊的印象,我驅車來到了孤兒院——我真正熟悉的地方,我在自己當年的床鋪底下,翻到了一張照片,我今生唯一的一張全家福——藉此,我尋到了自己的記憶。

原來,我小時候是個瞎子,卻有一個能看見鬼的妹妹。

還不懂得隱忍、偽裝自己的妹妹,經常因此被同齡人欺負;我這個做哥哥,卻什麼都做不了,我恨透了這樣無能的自己。

媽媽擔心我們出事,便和爸爸商量好,開車帶我們搬家;但在路上遭遇了車禍,只有我活了下來。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在孤兒院。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有一天,一個叫趙吏的人來到我的身邊,他說他帶來了我的妹妹,有個壞人在追她,問我願不願意保護她。

我當然願意保護我的妹妹。

於是他就讓我的妹妹鑽進我的身體。後腦一陣劇痛之後,我的雙眼能夠看到東西了,不僅能看到普通的東西,還能看到妹妹常說的“鬼”!

我叫夏冬青,我記起了過去的一切;也因此確定,眼前的這個世界,是假的,都是假的!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冬青再次來到444號便利店,不顧店員、妻子、父母、秘書代表的重重阻攔,衝進便利店倉庫的門,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在那裡,王小亞正單眼盯著一個上藍下青的瓶子看。冬青猜到剛才發生的一切,都在這個瓶子當中。

變得冷漠的王小亞承認了冬青的猜測,還誇他聰明,不愧是趙吏看中的人。

一陣騷操作之後,冬青被王小亞和趙吏帶到一個虛幻的青碧世界,並告訴冬青,他們是分別代表著天界和冥界的九天玄女與鬼差,還說當月亮變成紅色的時候,他們會再次找到他。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夏冬青猛地從夢中醒來,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故事回到第一集的那一幕,電子郵箱裡收到了444號便利店的聘用通知。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黑客帝國與“缸中之腦”

《瓶中》採用了循環式敘事手法,映射著冬青身上的輪迴因果。而這個故事的核心,討論的是

“缸中之腦”假象。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1981年,美國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書中,提出一個設想:

“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

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

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

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這就是“缸中之腦”假象,它的核心問題:“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一個突破口。

《瓶中》的突破口,和經典科幻電影《黑客帝國》一樣,都是主角察覺到虛擬世界的漏洞(BUG),然後撕開整個世界的面紗。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這個故事給我的重要思考:“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美夢成真”真的好嗎?

講真的,如果這個謊言編織的世界是可持續的,很多人,包括我,是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的。

正如第一屆奇葩王馬薇薇所說:“愛情啊,戳穿了是騙局,沒戳穿就是信仰。”

我不曾有過愛情,但有期待過。而且,人類社會本來就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人類文明的一切秩序、財富、理念……都是假設出來,並受到大眾認可的設想。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比如同樣在《黑客帝國》中,反抗組織成員賽孚,背叛人類,出賣了主角一行,只求主腦能夠讓他回到虛擬世界,讓他擺脫現實的苦難,重新生活在謊言編織的世界之中。

追求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不是錯,賽孚的行為之所以被我們詬病,錯就錯在他追求的美好,是不可持續的——他追究的美好世界,人類無法駕馭。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過程比結果重要

“美夢成真”當然好,但是如果沒有過程,只有結果,那就不好了。

冬青的表現,就是明證。父母、妻子,事業,愛情……這些都是極度貧乏的冬青,渴望擁有的。

但是沒有過程,他解釋不了自己是如何獲得的,這就令他寢食難安。

現實也是如此,比如一直沒有什麼桃花的我,突然有人跟我搭訕,而且對方還是我“夢中情人”級別的理想存在,我也會思考,對方圖(謀)什麼?要把我迷暈,偷走我的腎?

不僅僅是愛情,類似的例子在權勢、財富方面更多。只要是“德不配位”,沒有能力掌控手上的力量,都會像小孩子玩真槍一樣,為他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災難。

所以說,謊言不謊言的無所謂,只要我們自己編織的世界,我就願意接受。

如果不是,那就再說吧。

相識是緣,溝通為話,我是吳吞,感謝您的降臨!

靈魂擺渡:你願意生活在謊言之中嗎?我願意

吳吞,二手的神話學家,故事愛好者,甩不脫胖字的大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